董登新:美國不怕茅台,卻害怕華為

眾所周知,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或生命線。在西方,企業價值一般是用“股票市值”來表達的,公司實力的強弱也是以股票市值來比較的。大市值公司所屬行業的先進性,代表了本國產業結構的先進性。

截止2020年5月22日(週五)收盤,美股國內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共有22家,其中,美國公司20家,外國公司2家(中國阿里巴巴、中國台灣積電)。同一天,中國A股境內市值超過3000億人民幣的上市公司共有20家,全為內地本土公司。注:本文所採用財務指標均為2019年年報數據。

中美前20只大市值股基本特徵比較:

( 1 )美國股市的標杆是微軟(高科技),我國股市的標杆是茅台(燒酒)。

美股國內市值過萬億美元的股票共有三隻:微軟(13916億美元)、蘋果(13822億美元)、亞馬遜(12155億美元);相對應地,我國A股境內市值過萬億元的股票也有三隻,它們分別是:貴州茅台(16685億元)、工商銀行(13615億元)、農業銀行(10759億元)。

在中美前20家大市值股中,美國公司大多為“輕資產型”,最大股本不超過100億股,而我國公司大多為“重資產型”,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及中石油、中石化“兩桶油”總股本均超過1000億股。

從2019年淨利潤佔營收比重來看,美國最暴利的公司是兩家信用卡公司,維薩卡和萬事達卡分別為50.65%和48.04%;中國最暴利的公司卻是貴州茅台(46.4%);

截止2020年5月22日(週五)收盤統計,美股最高股價是伯克希爾,當天收於263094美元,中國A股最高股價則是貴州茅台,當天收於1328.2元。

由此可見,貴州茅台是中國A股市場真正的標杆,它不僅A股市值最大、股價最高,而且其淨利潤佔總營收比重最高!

(2)從行業歸屬來看,美國大市值股多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而我國大市值股全是製造業和金融業。這反映了中美產業結構的不同,美國擁有發達的現代服務業,但工業的重要性在美國不復存在;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並且產業分類齊全,工業製成品產業鏈配套完整,形成了一批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集羣。

在美股國內市值最大的20家本土公司中,除了4家金融企業,其餘全部都是新經濟概念股,包括互聯網、計算機、軟件、半導體、生物製藥、新零售。相比之下,在我國A股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中,除了8家金融企業,其餘全是製造業,包括2只白酒股、2只石油股,2只家電股,其餘為鐵路、電氣、水電、食品、化學制藥、醫藥各1只。

(3)美國大市值股都是民營企業,我國大部分是國企,只有7家民企。

我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在A股國內市值最大的20家上市公司中,央企佔9家,地方國企佔4家,民企佔7家。這7家民營企業分別是:中國平安(內地第一大股東持股5.27%),恆瑞醫藥(實際控制人孫飄揚),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健),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為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海天味業(實際控制人龐康),邁瑞醫療(實際控制人徐航),寧德時代(實際控制人曾毓羣)。這7家公司是中國民營企業的佼佼者。

(4)美國大市值股大多為知名跨國公司,它們的利潤主要來自國外;而我國大市值股都是國內公司,其利潤主要來自本國。這才是中美大市值公司最大的差距。

美國大市值公司大多都是大品牌的跨國公司,它們的收入大多來自國外市場和國外消費者,比方,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伯克希爾-哈撒韋、維薩卡、強生、沃爾瑪、萬事達卡、寶潔、美國聯合健康集團、摩根大通、英特爾、家得寶、威訊通信、英偉達、沃特迪士尼、美國電話電報、輝瑞製藥。

事實上,美國大市值公司基本上都是跨國公司,而且它們的收入有相當部分來自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並從中國獲取了鉅額利潤。與此相反,中國大市值公司都不是跨國公司,其收入基本上都是來自本國,而來自國外市場的收入份額相當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作為A股市場的標杆,2019年貴州茅台來自國外的營業收入僅佔3%左右!

儘管中美企業實力仍存在較大差距,但美國卻十分擔心中國的崛起,害怕會危及到其“世界老大”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國不僅在全球範圍內“貿易圍堵”中國,而且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甚至公然指名道姓剿殺中國企業。

為什麼美國不怕貴州茅台,也不怕阿里和騰訊,甚至不怕世界最大的銀行——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但美國卻害怕中國的一家民營企業——華為!為什麼?

中國華為雖然不是上市公司,但它卻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公司,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尤其是它已躋身全球一流的高科技公司。

據統計,華為的營收超過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總和。華為作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裝置供應商,服務着全球30億人,業務遍佈170多個國家。據稱,華為的海外營收佔比一度接近70%,而騰訊不到10%,阿里巴巴約為20%左右。如此優秀的、一流的、世界級中國高科技跨國公司,這是美國所不容的,也是美國不可接受的!美國希望中國永遠充當世界的“加工廠”,從事中低端加工製造,而不願看到如此強大的華為,在高科技領域領先世界、超越美國。

下面我們粗略地看一下,華為的實力及“國際化”基因究竟有多強大?為什麼讓美國如此害怕?

截至2018年底,華為全球員工總數約18.8萬人,來自全球近16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45%。其中,有超1000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逾10000人從事基礎研究,長期重視基礎研究。在18.8萬名員工的年齡分佈,30歲以下的員工佔比高達29%,30-50歲人佔比69%,50歲以上人數僅為2%。

截至2018年末,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為96768人,參與人均為公司員工,無任何政府部門、機構持有公司股權,任一持股員工的出資額均不超出公司總股本的5%。在華為內部,由115名持股員工代表及18名候補持股員工代表組成的工會委員會控制98.99%的股份,而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僅持股佔比1.01%。

據華為2019年公開披露信息顯示:2009-2018年的十年間,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更是超過4800億元。2018年,華為的研發支出高達1015億元,約佔全年營收的14.19%,超越了蘋果,Intel等科技巨頭。2019年華為研發費用1317億元,約合185億美元,佔營收比重為15.3%,在全球排名第三。

2020年外媒發佈全球研發投入在2018-2019年度的最高的2500家企業榜單,其中,美國769家企業上榜,研發金額佔比38.0%;歐盟551家企業上榜,研發金額佔比28.3%;中國507家企業上榜,研發金額佔比11.7%;日本318家企業上榜,研發金額佔比13.3%。但在研發金額佔比排名前50名公司中,僅有華為(排名第5位)和阿里巴巴(排名第28位)兩家中國企業上榜,作為最具研發實力的華為,排名超越蘋果,並已遠超排名第27的美國高通。

截止2019年底,華為在全球持有超過8.5萬件專利,其中90%的都是發明專利,2019年在歐盟專利申請量達到了3524件,位列第一。其中,只有49%的專利是在中國本土申請的,這充分證明了華為擁有的全球化基因。

通信產業作為全球數字經濟和智能世界的基石,正在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全球運營商積極把握5G和AI為代表的新技術,開拓業務新邊界,實現更大發展。尤其在5G領域,華為更讓美國膽寒害怕。因為此前華為投入5G技術研究已超過10年,累計投入超過40億美元。經過近10年的發展,華為已經一定程度上獲得了5G標準的話語權,目前全球運營商使用的網絡設備有三分之一來自華為。

2018年8月,特朗普簽署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第889條要求,禁止所有美國政府機構從華為購買設備和服務。

2018年12月,華為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轉機時,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扣留並逮捕了孟晚舟,隨後美國開始尋求引渡。美國指控,孟晚舟在涉及伊朗的交易中誤導跨國銀行,使後者面臨違反美國製裁的風險。這是美國對華為開始“下狠手”的重要信號,也是美國剿殺華為從偷偷摸摸走向赤裸裸的重大轉折。

就在孟晚舟被捕一事曝出前,國內不少媒體還在以“華為突破封鎖”、“美國封殺失敗”為標題,報道華為已經在全球簽署了22份5G商業合同,包括德國6400億元5G訂單、中東合計2700億元的6個訂單、在印度進行的5G基礎建設等。而與此同時,一場有計劃的圍繞華為5G的封堵正在進行。

2019年5月,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及其68家附屬公司列入所謂“實體清單”,僅允許一些公司向美國商務部申請特別許可證,向華為及附屬公司進行“特定”及“有限的”的出口、再出口和轉讓產品或技術等交易。在對華為進行刑事起訴、貿易制裁的同時,還對歐洲、亞洲等許多國家施加壓力,要求後者將華為排除在5G網絡建設之外。

儘管美國在世界各國不遺餘力地四處遊説,並要求其盟友剿殺華為,但今年以來,英國、法國、德國等相繼表示,不會排除華為參與其本國的5G網絡建設。很顯然,美國盟友都不接受美國施壓的背後,就是看中華為強大的5G實力。

實際上,為了避免單一來源供應商的風險,華為一直的策略是:對關鍵部件優選有多產地製造的供應資源,同時對關鍵部件,力求有備份解決方案,減少由於單一供應商的供應中斷或者產品質量問題對產品供應和交付造成的影響。2018年,華為採購金額760億美元,覆蓋2300多個採購品類、13000家供應商,擁有超過2700名採購員工,採購業務分佈在140多個國家。

2019年,華為智能手機全年出貨2.4億部,超過了蘋果,成為新的世界第二。華為2019年的銷售收入達到8588億元,其中研發投入1317億元,相比往年增加了近30%,而存貨投入更是高達1674億元,相比以前大增73.4%,數據證明,華為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後就已開始未雨綢繆,不僅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同時存貨也大幅增加。

截止2020年2月20日,華為已獲得91個5G商用合同,其中,來自歐洲的有47個,來自亞洲的27個,其他地區有17個。這一數字超過另外兩大5G巨頭——愛立信、諾基亞,位居世界第一。愛立信宣佈與全球電信運營商簽訂81個5G商用合同;而諾基亞則宣稱,共拿下67個5G商用合同。

實際上,相較於愛立信和諾基亞,華為除了在通訊設備方面具有優勢,在5G技術方面也擁有更完整的產業鏈,擁有芯片、終端、系統及專屬的端對端5G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除了5G基站外,華為還有大量的終端產品,包括多款5G智能手機及用户終端設備(CPE)。華為透露,自2019年9月開始,華為生產已不含美國零部件的5G基站。

據估計,到2025年,由5G推動的工業互聯網將創造35萬億美元的新經濟機會。如果中國繼續在5G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它們將能夠主導一系列依賴5G平台並相互交織的新興技術所帶來的機遇。

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公告將華為臨時供貨許可延長90天到8月14日,但同時升級了對華為芯片的管制,明確不允許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軟件設計和製造半導體。這就是美國標榜的自由市場、自由經濟,以及所謂的“民主與自由”,為了圍堵中國、剿殺華為,美國已扯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美國對華為的全面剿殺、極限施壓,其藉口是華為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但實際上是為了壓制中國的高科技及先進製造業。美國越是害怕華為,中國民族企業越應當自強不強,一個華為,美國選擇欺凌;十個、二十個華為,美國只能敬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33 字。

轉載請註明: 董登新:美國不怕茅台,卻害怕華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