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借貸消費的不斷流行,個人信用報告的相關話題也不斷被大眾提及。而最近,花唄即將對接徵信系統的消息傳出後(部分用户使用的螞蟻“花唄”,近期以服務升級的方式提示用户將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人們對於個人徵信的關注度也直線上升。不僅是花唄,不少互聯網金融機構都有計劃接入徵信系統。在未來,幾乎所有的借貸行為都將影響我們的個人信用。個人信用到底有何意義,成為大眾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影響我們的信貸審批,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一點。在銀行的信貸審批過程中,銀行對個人信用報告的查詢已經成為了一個“規定動作”。簡而言之,你的個人信用報告將直接影響你的信貸審批能否通過。而隨着花唄等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加盟”,未來考察的內容也將再次實現“升級”。
所以,適當的瞭解自己的徵信內容,也是很重要的“功課”。在此前的一次調查中,僅有一成的人表示對個人徵信很是瞭解。更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查過徵信。要知道,去年我國徵信系統已經收錄了10.2億自然人的信息。換而言之,關乎10億人的徵信“大事”,僅有大概1億人比較瞭解。
那麼,對於這些不瞭解個人徵信,甚至從未查過的用户而言,我們要如何才能查到自己的個人徵信報告呢?據悉,目前我們主要有三種途徑可以查到:現場查詢、互聯網查詢,以及通過獲得授權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手機銀行查詢。隨着互聯網的普及,查詢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便利。不過值得提醒的一點是,頻繁的查詢自己的徵信,並不是一件“好事”。
央行徵信中心,每年會為大家提供2次的個人信用報告免費查詢服務。如果要進行多次的查詢,則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除了不必要的經濟支出以外,如果你頻繁的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也會讓銀行產生“錯覺”。而不少人就因為多次查詢,出現了徵信違規查詢的情況。綜上而言,我們既要定期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瞭解自己的信用狀況;也要適當的查詢,而不是頻繁操作。
聊完了徵信的查詢,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為何要關注自己的徵信報告。究其根本,就是為了能夠讓我們在進行銀行信貸申請的時候,變得更加的順利。俗話説得好:知己知彼。對於銀行而言,他們在進行信貸審批的過程中,又會關注哪些內容呢?
銀行的工作人員透露,主要是看申請人的這4點內容:逾期記錄、貸款記錄、基本信息,以及信用報告查詢情況。一般情況下,只要能夠保持徵信記錄的良好,即便接入徵信系統的“成員”再多,你也無需擔心自己的信貸審批會不會受到影響。所以對於“守信”的消費者而言,此次部分用户的花唄接入徵信系統,也不會產生什麼過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