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決定一家大公司命運的因素錯綜複雜,畢竟大象不可能被一箭射死,但股權歸屬絕對算得上其中一個關鍵要素,因為這不僅關係企業的方向,也關係到底誰説了算。
9月1日晚間,海爾智家(600839.SH)宣佈其最高440億元私有化海爾電器交易的相關議案已獲得公司股東大會、A 股類別股東大會及D股類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這意味着海爾距離家電業務整體上市再進一步。
但橫向比較,海爾股權整合的步子還是要比同為白電三巨頭的美的集團(000333.SZ)和格力電器(000651.SZ)速度略慢。而從更大的視角來看,股權整合的速度似乎也只是影響白電三巨頭座次變化的諸多原因之一。更多的答案還要在三家企業剛出爐的上半年成績單中去尋找。
座次之爭與股權改革
從營收和淨利潤來看,白電三巨頭間的座次依然延續了今年一季度的座次。從營收這一指標來看,座次分別為美的、海爾智家、格力:美的集團當期1390億元的收入是海爾智家的1.45倍,是格力的2倍。
從淨利潤這一指標來看:白電三巨頭座次分別為美的、格力和海爾智家:美的139.28億元的歸屬淨利潤則是格力的2倍,是海爾智家的5倍。
格力電器在三家白電巨頭中依然下滑幅度最大。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營收同比下降近三成,淨利潤則同比下降約54%。橫向比較來看,美的集團今年上半年將這兩項財務指標的下滑幅度都控制在個位數。海爾智家上半年的營收同比下滑比例最小,僅有4.3%。但27.8億元的淨利潤同比下滑45%。
不過,無論是從淨利潤還是從淨利潤率來看,白電三巨頭的座次又是另一番排名。今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的淨利潤率僅有2.9%。同期美的集團的淨利潤率達到10%,格力電器的淨利潤率則為9.15%。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海爾智家的盈利能力在三家企業中就相對弱勢。與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早已實現家電業務整體上市不同,海爾的家電業務有兩個上市平台,並且交叉持股。中報顯示,海爾智家目前持有海爾電器(1169.HK)51.2%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但同時,海爾電器也持有海爾智家19.13%的股份,同樣也位居第一大股東。
資深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任何一家都不能代表海爾集團的家電業務,兩家公司的財報也無法簡單相加,因此在與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相比時,海爾集團處於明顯劣勢地位。
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海爾電器私有化後,海爾集團內部的家電業務上市平台只有海爾智家,“可以有效地理順海爾家電的內部管理關係,同時也有利於降低海爾智家的管理成本,提高海爾智家決策的效率。”
相對2013年就完成整體上市的美的集團,股權變更帶來變化,也同樣適用於去年年末剛完成股權混改的格力電器。
去年12月,高瓴資本以15%的持股比例取代珠海國資成為格力電器新的大股東,並和持股0.74%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成為一致行動人。格力電器在今年半年報中還稱,新晉大股東在技術、產品、渠道等領域積極為公司引入戰略資源,格力電器的科技型、創新型、多元化、全球化佈局戰略有望得到推進。
還需要提及的是,雖然上半年格力電器在白電三巨頭中業績下滑幅度最大,但格力電器卻在今年中報提出了約60億元的中期分紅。這個數字佔到格力電器中期63.63億元歸屬淨利潤的94%。作為參照,格力電器2019年72.19億元的現金分紅僅約佔當年歸屬淨利潤的29%。
市場回暖下渠道之變
格力逆勢高比例分紅背後,對於整個家電行業的一個好消息是,二季度的市場已經回暖。白電三巨頭中報業績的下滑幅度相對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縮就是證明。
這其中,線上渠道對今年的家電市場立下汗馬功勞。相對整體營收的下滑,白電三巨頭的2020半年報都凸顯出了線上渠道的增長。
2020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全網銷售規模超過430億元,同比增幅達到30%以上。這同時也意味着美的線上收入佔到整體營收的三成左右。海爾智家並未在半年報中披露具體線上收入,但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中國區家電業務收入下降9%,但電商渠道實現收入同比增長超40%。
過往一直倚重線下渠道的格力電器,今年上半年則掀起了一場熱鬧的渠道變革。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格力在每個省都與當地經銷商合資成立銷售公司,這張與經銷商深度捆綁的銷售網絡也一直是格力渠道過往成功的關鍵。但疫情對線下門店的衝擊,導致格力電器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將近五成,在白電三巨頭中下滑幅度最大。格力的渠道變革已經迫在眉睫。
董明珠在今年4月開啓了自己的直播生涯,不斷刷新帶貨銷售額。格力電器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格力共舉行了7場大型直播活動,銷售額總計330億元。這個數字與格力電器今年上半年營收相比,佔後者47.4%。
疫情讓格力加速上線。但線上渠道的增長必然會衝擊格力原本強勢的線下渠道。
格力電器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格力與浙江、河南、山東三地的盛世欣興格力貿易有限公司的關聯銷售合計28億元,同比去年均大幅減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河南盛世比去年同期縮水約42億元。縱向比較,這三家銷售公司在2019年合計完成了188億元的關聯銷售。
此外,截至今年6月末,格力電器的預收款項一欄顯示空白。但截至2019年末,格力的預收款項為82.25億元。有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因為格力採取的是先款後貨的模式,預收款項的變化反映了經銷商的打款意向並不強烈。
事實上,今年5月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業績會上也承認,格力在渠道改革上動作慢了,線上已經是趨勢,變革勢在必行,但其中的利益平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8月1日在洛陽直播當晚,董明珠還宣佈“格力董明珠店”線下正式開業,格力要採用“線上下單+線下體驗”的格力新零售模式。
成也空調敗也空調?
在直播帶貨火熱的背後,產業在線分析師楊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直播的核心就在於降價,不同的只是購買的渠道。
事實上,中怡康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主要白色家電品類7964萬台的市場銷售量同比下降9%,但4365億元的零售額則同比下降23.1%。這其中空調品類的零售額下滑幅度最大,為26%。而除了疫情刺激外,空調新國標7月1日開始實施,也讓清庫存成為空調行業的主旋律。
在白電三巨頭中,空調業務的好壞對格力電器影響最大。事實上,今年一季度財報發佈時,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劍鋒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格力電器在三家企業中業績下滑幅度最大,與其產品線“單薄”有關。
把三家企業的財報做橫向比較,美的集團三大業務中,暖通空調上半年營收為640.3億元,佔其總營收約46%。消費電器業務和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分別佔美的總營收的38.14%和6.85%。還需要提及的是,雖然同比下滑10.37%,但美的暖通空調業務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首度超過格力。
海爾智家的空調業務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約為170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約10億元。但空調業務僅約佔其總營收的18%。在海爾中報列出的六大業務中,冰箱在今年上半年以267.4億元的營收位列第一,但冰箱也僅佔海爾智家當期營收的28%。
回看格力電器,已涉足生活電器、高端裝備、通信設備等多個領域的格力電器早已開始多元化。今年半年報中,空調業務僅佔格力營收約六成,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但空調業務營收比例下降並不能説明格力多元化的成功。毛利率的比較更能説明問題。
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毛利率為32.05%,同比下降約4%。這兩個數據在白電三巨頭中都是最好。但空調業務的強勢凸顯出格力其他業務的相對弱勢。一個例子是,採用“中間商賺差價”模式的其他業務,佔據格力今年上半年約三成營收,毛利率僅有2.63%。
而對美的來説,雖然暖通空調業務24.2%的毛利率低於格力,但是約佔營收三成的消費電器業務毛利率為31.61%,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業務的營收雖同比下滑20%,但毛利率也有19%。
事實上,如果對美的和海爾來説是空調業務影響成績單的話,對於格力來説,則是空調業務決定成績單。
格力電器在半年報中對空調行業表態樂觀。半年報稱,長期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臨時狀況並不能完全代表和反映暖通空調行業的發展趨勢。對比日本等成熟市場,國內空調每百户保有量增長空間猶存,隨着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逐步放量,加之置換需求釋放,公司主業所處的暖通空調市場仍存在較大增長空間。
空調行業回暖對白電三巨頭無疑都是一個好消息。但對格力來説,空調之外業務的回暖也許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