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官網日前披露關於招銀理財7人任職資格的批覆,這也是半年度大賺15億後,招銀理財“首席”班底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9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52位相關高管、部門負責人的任職資格獲核准。與此同時,理財子公司的“招兵”工作從未停止,在對領軍人才的招聘中,具備大行資管團隊或基金公司管理經驗者更為“吃香”。而伴隨着團隊搭建工作有序進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發行規模在不斷壯大,業內人士指出,淨值化轉型將會催生越來越多的混合類、權益類理財產品。
招銀理財“首席”批量到崗
根據銀保監會官網信息顯示,銀保監會核准招銀理財首席固收投資官陳萍、首席項目投資官魏廣文、首席權益投資官範華、首席風險官方凌、研究總監吳松凱、首席信息官苟宏、資金財務部總經理張亞娟的任職資格。
在招銀理財本次批量就位的管理人才中,不乏有從市場引入的“外腦”。比如招銀理財首席權益投資官範華在去年9月加入招商銀行前,先後在高盛公司11年、中投公司工作10年,從事資產配置和多資產絕對收益的投資,曾任中投公司資產配置部、債券與絕對收益部總監、高盛全球風險模型部主管。
此前,2019年8月,彼時正在籌建中的招銀理財曾對外公開招聘多名領軍人才,包括首席權益投資官、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量化衍生品首席投資官、首席風險官、首席信息官。另外,同時在市場板塊、投研交板塊、風控板塊、IT及運營板塊招聘資深專業人才。
“招銀理財花了很大的力氣去發展除了固收以外的產品,並組建了權益投資團隊。招銀理財未來發展方向是希望成為一個全能型資產管理公司。”範華表示。
招銀理財開業以來也完成了突出的業績表現。根據招商銀行半年報顯示,招銀理財於2019年11月1日設立登記,招銀理財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5億元,在各大行理財子公司中淨利潤一馬當先。
招商銀行在半年報中指出,隨着理財子公司業務發展模式更加清晰,招銀理財將繼續堅定推動業務轉型發展,提升新產品佔比,妥善壓降老產品規模,穩步建設全能型資管公司。
截至今年6月末,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2.3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68%。新產品餘額1.0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9.08%,佔理財產品餘額(不含結構性存款)的45.80%,較上年末提高14.58個百分點。
年內52位理財子高管相繼就位
自銀行理財子公司籌備之初,人才團隊搭建工作一直備受市場關注,相關管理人員的就位更是業內矚目的焦點。9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52位相關高管、部門負責人的任職資格獲核准。涉及的公司包括交銀理財、中銀理財、杭銀理財、農銀理財、信銀理財等,涉及職位包括董事長、總裁、副總裁、首席財務官等。
作為資管“新兵”,理財子公司的招兵工作從未停止。北京商報記者翻看招聘網站近期信息發現,從研究助理至副總裁,理財子公司發力淨值化轉型過程中,人才爭奪戰正不斷升級。
在對領軍人才的招聘中,具備大行資管團隊或基金公司管理經驗者更為“吃香”,透過招聘信息亦可看出銀行對於權益類人才的渴求。
9月2日,某招聘網站掛網的一則招聘信息顯示,某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在公開招聘副總裁,崗位職責包括管理項目行業調研、理財產品設計、項目投資、權益投資、組合配置等條線管理工作;組織風險控制,政策信息研究,統籌單位投研工作。招聘要求該人員具備10年以上工作經驗,且具有公司副總級別崗位任職經驗;人才需來源於銀行(大行)資管團隊副總、總助或是基金公司副總。
部分理財子公司的人才儲備工作也在持續開展,比如某招聘網站顯示,今年7月正式開業的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在前期大規模招聘後,近日又掛出7個職位。招聘崗位主要包括研究助理、黨建崗、系統開發崗、財務審核崗等。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銀行理財子公司廣撒“英雄帖”開展“搶人大戰”,但也面臨着招人難等挑戰。“理財子公司人才缺口大,短期內較難招聘到足夠的人員,此外,一線城市聚集大量資管專業化人才,若理財子公司註冊於其它區域,異地人才引入相對困難。”普益標準研究員趙璐如是説。
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指出,當前理財子公司對於權益的研究和人才體系架構仍然非常薄弱。個人認為理財子公司相對比較完整的體系搭建至少要2-3年。
淨值化轉型下發力權益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着團隊搭建工作有序進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發行規模在不斷壯大,淨值化轉型也在穩步推進。
目前,已有1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從產品發行情況來看,北京商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梳理發現,截至2020年9月6日,銀行理財子公司在過去一年多來登記的理財產品共計1846只。以風險等級劃分,理財子公司發行中低、中風險產品數量最多,具體來看,一級(低)、二級(中低)、三級(中)、四級(中高)風險的產品分別有19只、688只、1135只、4只。
就投資性質來看,當前理財子公司主要發行的產品包括固定收益類、權益類、混合類三種類型。目前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據絕大多數,該類型共發行了1411只產品。混合類產品也逐漸增多,達到432只,權益類產品僅有3只發行。
業內人士指出,資管新規使整個資管行業都在轉型淨值化,而淨值化轉型將會催生越來越多的混合類、權益類理財產品,在這樣的前提下,理財子公司紛紛加大了對權益類投資佈局的探索。某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已有發行的產品權益佔比在20%-40%區間。對於權益類產品在下半年可能會有所佈局。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峯指出,理財子公司開業初期往往以固定收益類為首發產品,逐漸推出混合類及權益類品種,隨着更多理財子公司相繼開業或產品發行進入常態化,理財子公司混合類及權益類佔比或進一步提升。
“2020年以來,隨着已有理財子公司運行更為成熟、新設理財子公司相繼發行產品、產品平移工作的持續推進,理財子公司產品的整體規模或增至2萬億-3萬億元。”王一峯如是説。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馬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