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威廉·瓊斯:中國的創新發展將惠及世界

“未來不應回到一個分裂的世界,我們必須轉向一個全新的、更公正的經濟體系。而中國可以為實現這一目標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國際問題專家、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誌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近日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表示。

《參考消息》:中國近期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請您結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談一談新發展格局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意義?

瓊斯:按國家和地區來看,中國無疑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隨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國市場只會越來越大。難道利用這樣一個消費市場來推動經濟發展有什麼錯嗎?特別是在眼下人類共同的“艱難時期”,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快速勝利讓中國經濟處於較其他國家更優的狀態。保持中國的生產力不僅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全世界。隨着其他國家重新恢復元氣,維持在中國的生產能力將可能成為這些國家重振經濟的“生命線”。

從海外市場來看,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出口市場萎縮,自然為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市場提供了額外的理由。未來,隨着其他國家開始逐漸走出封鎖並放鬆限制措施,壓抑已久的需求將被釋放,海外市場出現反彈也將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

《參考消息》:中國強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並增強創新動力,包括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新材料等,打造超大規模市場,這對全球各國來説是否也是機遇?

瓊斯:我認為,全球經濟基本上是一個單一實體。在當今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中,真正推動進步的動力不是生產過程本身,而是被稱之為“人類創造力”的某種看不見的實體。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林登·拉魯什曾提出潛在人口密度概念,是評估實體經濟增長潛力的參照指標。從數百萬年前的更新世地球的潛在人口僅有數十萬人,到如今全球人口超過70億,人類思維的創造力是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源泉。隨着有創造力的人越來越多,全球增長潛力會越來越大。

中國注重高質量發展,實質上是關注了未來創造財富的真正源泉,中國一定會從中受益。而在日益全球化的當下,隨着新發明的產生,中國受益必將帶動其他國家一起獲利。

擴大開放是明智之舉

《參考消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有利於繼續擴大開放。對此您怎麼看?

瓊斯:目前的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傾向只是暫時現象,源於不同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受益程度並不平均的事實。全球未能釐清並根本解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格局變化等深刻影響,導致許多國家狀況進一步惡化。但從長遠來看,基於日益明晰和增長的全球勞動力分工,全球一體化將勢必得到加強,釋放更多可能性和選擇。因此,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是明智之舉,是中國和全球發展的未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利益,為其他國家發展提供新的範式借鑑。

我認為,沒有人會對回到舊體制感興趣,因為它給太多人帶來了痛苦。即便一些西方國家試圖通過惡意攻擊中國來重新回到一個分裂的世界,但全球發展的未來方向不在於此。大多數人可能都同意,我們必須轉向一個全新的、更公正的經濟體系。而中國可以為實現這一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消息》:如今,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中國將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對此您怎麼看?

瓊斯:對於一個國家來説,成功的關鍵在於着眼於未來50年的發展方向。中國高瞻遠矚,強調發展前沿技術,正是以一種前瞻性的眼光來發展當下。當今全球形勢迅速變化,沒有一個國家會長時間躺在某一技術階段高枕無憂,因為一個技術終究會過時。如果一個國家希望保證其人民有美好的未來,那麼它必須繼續推動前沿科學技術發展。而這正是中國領導人一直堅持的,也是幫助中國擺脱貧困的政策。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威廉·瓊斯:中國的創新發展將惠及世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