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鼓勵小微信用貸款 銀行呼籲打通數據鴻溝

為鼓勵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投放力度,央行於近期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其實質是為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提供一年期無息資金,資金規模與銀行今年已發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掛鈎。

不過,近日,多位來自中小銀行和基層監管部門的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反映,為中小銀行提供優惠資金來源,只是解決銀行發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佔比低的一個方面,要想有效提高中小銀行的小微信用貸款佔比仍需多管齊下。銀行出於風險防範的角度考慮會更偏向於有抵押或擔保的小微貸款,這反映出銀行用於評判企業信用資質的數據獲取能力和渠道有限,或是銀行基於已有數據的風險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同時,高管任職資格評定、銀行監管評級、不良容忍度等考核都與資產質量掛鈎,也會讓銀行有所顧慮。打通中小銀行發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最後一公里,依然任重道遠。

房抵貸依然是中小銀行小微貸“香餑餑”

在中小銀行超90%的小微企業貸款中,固定資產抵押佔據了大頭,幾乎每家中小銀行都有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的房抵貸產品。可以説,一套房產是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户去銀行申請貸款時最過硬的資質審核加分項之一。

“企業一般都是有限責任制,一旦出現破產等信用風險,無法保障銀行能夠追償到足額的本金利息。但如果是給小微企業、商户的實際控制人放貸,將企業信用與個人信用綁定,對銀行來説則是雙保險。所以,中小銀行一般願意讓企業主提供自己的房產做抵押申請貸款。”一家民營銀行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北京一位從事美容行業的李女士對記者表示,她在北京與朋友合夥出資開美容店,去年曾因資金週轉急需用錢向銀行申請貸款,但因一般的大中型銀行貸款流程長等不及,就轉向尋求機制更靈活的城商行,最終以一套位於南三環的自住房產作抵押,向銀行貸款100多萬。儘管貸款年化利率超過10%,但城商行2~3天就能完成貸款申請審核並放款,對她來説也是次優選擇。

中小銀行偏好用房產抵押的方式給小微企業主發放貸款,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必要性,但長遠看卻應及早轉型調整。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抵押擔保類貸款與信用貸款的貸款機制和風控要求不一樣,中小銀行偏好前者反映的是一種傳統信貸理念。長期以來,中小銀行將抵押擔保當作信貸風控最核心的要素,這或許是因為過去經歷了經驗教訓後形成的一套邏輯,有一定合理性,但長遠看,會制約銀行的發展。中小銀行需要積極調整理念,適應信貸風控管理的新趨勢和新要求。

僅靠央行新工具難有效釋放信用貸款空間

央行的新工具為中小銀行提供了低成本資金來源,以此鼓勵中小銀行發放小微信用貸款,但從多位來自中小銀行和基層監管部門人士的反饋看,要想有效提高中小銀行小微信用貸款投放能力,仍需更多配套政策支持。

曾剛認為,新工具設計本身就體現了央行穩健的思路,突出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信貸資產風險不出表,購買信用貸款後委託放貸銀行管理,貸款利息由放貸銀行收取,壞賬損失也由放貸銀行承擔。這不改變風險審慎的原則和標準,銀行風險偏好無法有效提升,很難讓銀行短期內積極擴規模。

二是央行設定了資金使用期限,一年後銀行要將無息資金歸還。這就説明新工具只是一項階段性政策,一旦貸款出現風險,後續還是會影響到銀行。因此,銀行在審核信用貸款時依然會堅持審慎原則。

“這種設計是央行兼顧服務實體和風險防控的平衡。”曾剛稱。

貨幣政策需要支持實體,但同樣也要保持正向的激勵約束兼容機制,保證風險審慎的底線,防止銀行產生過多道德風險,這正是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的內涵。

我國金融機構審慎經營的基本原則不宜遭到破壞,這是長期培養起來的經營理念和原則。

一位資深的銀行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對銀行來説,決定是否給一家企業放貸的核心市場因素,是看風險收益能否匹配,抵押、擔保只是手段。用行政監管手段讓銀行加大對特定羣體的信貸支持力度,有效的政策主要有兩類:一是掛鈎銀行高管任職資格核准、銀行監管評級的硬性約束,如普惠金融“兩增兩控”考核;二是政策補貼,讓銀行覺得做這項業務划算,如再貸款、再貼現等。

華東地區一位基層金融監管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中小銀行發放小微信用貸款就宜採用鼓勵引導政策,而非硬性考核約束,否則容易出現銀行變相重複授信“壘大户”的情況。對不少中小銀行而言,發放信用貸款的風險相對較大,如果採取考核手段要求銀行加大信用貸款佔比,銀行可能會選擇在對已有小微企業發放抵押貸款授信額度的基礎上,對其增加信用授信額度,這可能會導致對同一企業過度授信,並未達到“擴面”的效果。

曾剛還強調,央行的新工具只是鼓勵銀行發放信用貸款中的一環,不應被賦予過多的責任和寄託,目前還是應該讓財政政策承擔更多穩增長、風險分擔的責任。

數據是解決信用貸款難題繞不過的坎

儘管整體看,中小銀行對小微信用貸款投放的佔比較低,但內部分化愈發明顯。大數據、金融科技的發展,讓近年來一些帶着互聯網基因的新興銀行異軍突起,信用貸款反而為其信貸類型的絕對主力。但對城商行、農商行等傳統中小銀行來説,要實現信貸風控理念的轉型,信用數據獲取和分析的能力亟待提升。

曾剛認為,對小銀行而言,發展信用貸款需要提升兩方面能力:數據獲取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小銀行自身無法積累太多數據,主要依靠外部獲取。外部獲取的途徑中,純粹商業購買數據的成本太高,不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最重要的還是依賴政府整合公共事業數據,打造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政府若能提供高質量的信用信息基礎設施服務,也是解決了小銀行的“無源之水”。

上述民營銀行高管也表示,很多涉及個人物權、產權的數據信息無法向銀行公開,或者銀行查詢的方式低效、複雜,這極大影響了銀行實踐普惠金融的有效性。例如,銀行查詢貸款申請人的房產抵押、車輛抵押信息,仍需申請人到政府部門人工查詢,費時費力;一些涉及企業的税務信息也無法向小銀行有效公開。

“對小銀行來説,向政府部門查詢企業主的產權、税務等信息有時是個痛苦的過程。能用到財產抵押融資的企業通常信用資質相對較弱,但不少政府部門之間數據未打通或開放程度不夠,銀行查詢難度大。”上述民營銀行高管稱。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被看作是解決一些輕資產、不符合抵押或擔保標準的技術創新型企業信貸需求的方式,但實踐中銀行同樣面臨數據查詢不便的難題。金融機構無法從公開的渠道查詢知識產權的權利狀態等。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局長韓沂曾透露,調研發現,政府部門掌握了大量銀行服務民企與中小微企業迫切需要的信息,但目前這些信息尚未實現有效整合,銀行無法免費快捷地獲取,存在信息“貴”“缺”“斷”等問題。他建議,推動建立統一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實現政務信息與金融信息互聯互通,通過便捷的渠道、低廉甚至免費的方式為金融機構提供包括税務、工商、民政、司法、海關、公積金、公用事業繳費、不動產登記等各類信息,助力銀企雙方有效對接。

此外,除數據獲取能力弱外,曾剛認為,小銀行在數據分析建模方面也有待提升。不過,相比於前者,後者的困難更易解決,小銀行可以利用外部賦能,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搭建大數據分析風控系統;同時,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已公開徵求意見,未來,小銀行可在合規前提下探索與外部機構合作聯合放貸,提升小微信用貸款投放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8 字。

轉載請註明: 監管鼓勵小微信用貸款 銀行呼籲打通數據鴻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