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國一重保持逆勢上揚新發展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財經

東北網6月17日訊(記者王亮)16日下午,記者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來到了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據瞭解,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因素影響下,先後實現了元月“開門紅”、首季“滿堂紅”目標。截至5月末,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9.4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6.68%,繼續保持逆勢上揚態勢。

收入增長、利潤增長……給中國一重集團的工人帶來了什麼變化?該企業工人閻綵鳳告訴記者,近幾年,企業先後建設惠民之家、職工食堂,並將職工收入增長目標納入公司戰略規劃和年度發展目標中,建立了與企業確保、力爭、創優工作目標相適應的7%、9%、11%增長的薪酬分配體系,這在以前是想不到的。

制度改革讓所有人被激活和賦能

去行政化,精簡機構和壓縮定員。打破“鐵飯碗”“體制內”的傳統思想,使企業真正迴歸市場。改革後,管理部門由19個精簡至11個;撤銷全部總部職能部門業務科室69個。在崗職工平均年齡降至38歲,管理人員減至6.5%,輔助生產工人減至7.9%,人力資源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推市場化,建立選聘和退出機制。改革後,中層以上幹部由320人減至192人,其中直管幹部減至89人。同時,完善市場化退出機制。全面推行“兩個合同”制度,以勞動合同解決身份問題,以崗位合同解決進出問題,領導人員完不成目標收入60%、目標利潤70%的自動解職,一般員工崗位職責不達標經兩次培訓上崗仍不合格的,解除崗位合同,同時解除勞動合同,形成“崗位靠競爭、收入憑貢獻”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

找準“癥結點” 把個體價值聚合成組織智慧

中國一重突出市場導向,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創新管理方式和方法,管“活”發展的體制機制,以體制機制的變革形成把個體價值聚合成組織智慧的平台。

由工廠到公司,實現向現代企業制度的徹底轉身。打破了沿用幾十年的“工廠制”管理模式,2017年11月中國一重由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變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目前,中國一重的體制機制已經與市場高度對接,並建立起以公司制度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徵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激發創新點燃發展新引擎

中國一重通過激發創新這個“驅動力”,點燃發展的新引擎,搞“活”發展核心力,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近三年累計承擔了國家重點科研任務2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1項,其中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同時,加大基層創新力度,開展全員全方位“雙創”工作,近年來,中國一重建立起4451基層創新體系,設立黨員創新活動室、勞模創新工作室、青年創新工作室等工作室100餘個,在提高產品質量、縮短加工週期、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