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新股穩步發行 註冊制下 券商爭打“差異牌”

  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發行本月啓幕。據深交所8月14日消息,深交所計劃於8月24日組織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

  以網上發行日期作為時間節點,截至8月14日,已有18只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發行。這18只新股共計發行約5.59億股,實際募資總額為200.66億元;平均中籤率為0.0177%,遠低於創業板新股今年平均中籤率。共計有14家券商參與了18只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的發行,合計承銷保薦費用為12.71億元。

  機構人士認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對券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增加了券商的業務機會和增益,促使券商加速差異化發展。

  申購熱情高漲

  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打新已進行兩週。從打新結果看,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頗受市場歡迎。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完成網上發行的18只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共計發行5.59億股。其中網上發行數量為2.66億股,網下配售數量為2.93億股;17只新股啓動回撥機制,回撥比例均為20%。18只新股預計募資總額為156.82億元,實際募資總額為200.66億元。就網上發行結果看,18只新股的有效申購股數合計14840.37億股,平均認購倍數為5741.63倍。

  根據創業板相關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網上投資者有效申購倍數超過50倍且不超過100倍的,應當從網下向網上回撥,回撥比例為本次公開發行證券數量的10%;網上投資者有效申購倍數超過100倍的,回撥比例為本次公開發行證券數量的20%。回撥後無限售期的網下發行數量原則上不超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70%。

  投資者高漲的打新熱情也“促成”了低於平均水平的中籤率。數據顯示,今年以來63只創業板新股的平均中籤率為0.0240%,而18只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的平均中籤率僅為0.0177%。其中,中籤率最高的為聖元環保,中籤率為0.0216%,仍然低於創業板新股平均中籤率;中籤率最低的是捷強裝備,僅為0.0134%。

  從這18只新股所屬行業看,主要集中於工業、信息技術、醫療保健和可選消費板塊,數量分別為5只、4只、3只、3只。

  14家券商參與發行

  據統計,共計有14家券商參與了18只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的發行,合計承銷保薦費用為12.71億元。

  其中,中信建投主承銷3只新股,其中包括創出創業板史上最高發行價的鋒尚文化(發行價為138.02元/股)。這3只新股的承銷保薦費用合計為3.31億元。中金公司、國金證券分別主承銷2只新股,合計承銷保薦費用分別為2.00億元、1.04億元。申萬宏源證券、民生證券、華泰聯合證券、華龍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國都證券、光大證券、東興證券、東莞證券、東方證券則分別主承銷1只新股。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以來共受理了364家IPO企業。其中,中信證券受理項目數最多,有29家;中信建投緊跟其後,共有27家;位居第三的是民生證券,共有23個受理項目;國信證券則有22家受理項目。

  券商將持續受益

  機構人士認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無疑對券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行業格局上,頭部集中趨勢將更加明顯,但同時也促使券商加速差異化發展。整體而言,券商行業將持續受益。

  渤海證券分析師張繼袖指出,當前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的政策方向下,資本市場將迎來股權融資大年。註冊制對於券商投行的資本實力、定價能力、銷售能力、風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信建投證券資本市場部行政負責人陳友新表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是我國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對於券商而言,將增加券商的業務機會和增益,助力行業健康發展,從而提升國內券商的國際競爭力。

  在信達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舫朝看來,創業板註冊制已進入實操階段,資本市場改革加速推進疊加流動性寬裕,繼續看好券商板塊。

  另外,創業板註冊制將加劇券商行業分化。華泰證券大金融首席分析師沈娟表示,券商是資本市場核心載體,投資銀行將直接受益於改革紅利。創業板推進註冊制改革、多維度配套制度落地,將全面開啓投行業務快速增長。同時,創業板開啓存量板塊註冊制改革序幕,在註冊制全面推行新背景下,投行將繼續構築資源整合力,全方位夯實資本、定價、銷售、協同、風控、科技等綜合能力。沈娟認為,大型投行將打造全生命週期、全產業鏈的大投行生態圈,中小投行或將探索專業、特色的精品券商之路。大型券商投行有望憑藉綜合優勢構築核心競爭實力,行業“馬太效應”或將加劇。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82 字。

轉載請註明: 創業板新股穩步發行 註冊制下 券商爭打“差異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