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全球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對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產生較大影響。熱點觀察評論員日前就中國外商投資形勢和中國吸引外資優勢等對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葉輔靖博士。
熱點觀察:在目前的國際形勢背景下,中國外商投資的總體形勢如何?
葉輔靖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投資合作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聯合國貿發署預計今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規模可能下降40%,但必須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動的衝擊是短期的,並沒有改變我國吸引高質量外資的諸多比較優勢。2020年2季度,流入我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比增長8.4%,較一季度的下降10.8%出現明顯回調,彰顯出我國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跨國直接投資目的地之一。
從地區分佈上來看,在中美貿易摩擦和中美關係嚴峻的形勢下,美國中國商會前不久研究稱,63%的美國企業仍然決定在華擴大投資;歐盟中國商會總體上仍然對中國的營商環境持肯定態度,許多企業主張擴大在中國投資。相信隨着中國國內疫情逐步穩定以及復工復產全面推進,外國對華投資總量會不斷上升。
熱點觀察: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中國有哪些優勢?
葉輔靖 :整體來看,我國吸引外資仍然具有以下五大優勢。
首先是市場空間優勢。隨着第四次工業革命深入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推廣應用,勞動力成本在全球價值鏈佈局中的重要性將明顯下降,能否貼近市場需求將成為跨國公司成敗的關鍵。在此形勢下,超大規模市場空間將成為中國繼續高質量利用外資的“王牌”。
從總量看,中國人口規模近14億,中等收入羣體已達4億多人,總量需求巨大。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411649億元,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從結構看,中國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仍然比較明顯,廣大農村和中西部相對落後地區發展願望十分迫切。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近2.9億人,人均年收入44652元,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水平。隨着越來越多農民工轉化為城鎮户籍人口,巨大消費潛力被激發出來。從趨勢看,當前中國人均GDP和城鎮化率明顯低於發達經濟體,基礎設施人均資本存量只有發達經濟體的20%至30%。隨着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縮小,巨大發展潛力將得到有效釋放,市場能級將不斷邁上新台階。
其次是人力資源優勢。過去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主要靠的是低成本勞動力。近年來,隨着各級政府大力提升教育供給和職業培訓質量,中國勞動力素質顯著提升,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已接近1.8億,還有大量熟練技工。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19》顯示,中國當前勞動力隊伍的技能水平在全球141個國家中排名37位,成為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全球化智庫與中國教育學會聯合發佈的《2018年人力資源強國報告》顯示,中國人力資源競爭力指數全球排名從2000年的32位提升到2018年的13位,在發展中國家中居於首位,人力資源競爭力已接近美國的80%。中國勞動力隊伍的這種巨大轉變,十分有利於吸引研發、設計、金融、醫療、教育等高質量服務業外資,改善利用外資結構,為我國由“世界工廠”向“世界辦公室”乃至“世界總部”邁進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是產業配套優勢。當前,全球產業分工已經高度專業化精細化,各類大、中、小企業憑藉自身在技術、工藝、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共同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生產網絡。一般而言,外資企業雖然在核心技術、設計理念、營銷模式等領域具有比較優勢,但往往侷限於全球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必須通過與大量高水平零部件配套企業進行合作,才能將先進的技術、工藝和理念轉化為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因此,產業配套能力是跨國公司投資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中國是聯合國所認證的工業體系完整度最高的國家,是唯一一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箇中類、666個小類的國家,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等多個涵蓋生產網絡各個環節的大規模產業集羣,這將有效鼓勵跨國公司和相關配套企業共同創造新的生產網絡,共同提升生產效率,為跨國公司和本地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第四是營商環境優勢。中國政府一貫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製度保障。近年來,中國加快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大幅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有效減少企業設立、項目施工許可等領域的核準程序,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堅決實施減税降費,營商環境呈現大幅度改善態勢。2018年和2019年,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連續躍升32位和15位,目前居於全球第31位,在企業設立許可程序等重要子項指標中已經位列全球前十名。此外,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從細微處優化營商環境,在改善企業職工生活條件、幫助企業招工、鼓勵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政策創新,顯著降低了跨國公司開展業務的交易成本。這種“急企業之所急”的營商環境綜合優勢是其他新興市場乃至部分發達經濟體所不具備的,將為跨國公司深耕中國市場提供巨大助力。
第五是擴大開放優勢。中國先後於2013、2015、2017、2018、2019年五次放寬外資准入限制,全國版負面清單的條目由2013年的119條減少到40條,自貿試驗區版則由2015年的122項減少到37條。今年6月,中國再次壓減負面清單,取消了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50萬人口以上城市供排水管網的建設經營、商用車製造等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將小麥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由中方控股放寬為中方股比不低於34%,並在自貿試驗區首次取消了禁止外商投資中藥飲片的規定,以及允許外商獨資設立學制類職業教育機構。此次調整後,全國負面清單由40條減至33條,壓減比例17.5%,還有2條部分開放;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由37條減至30條,壓減比例18.9%,還有1條部分開放。目前,中國一般製造業對外資的限制已經取消,金融、物流、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領域對外資的開放程度也大幅度提高,外資准入整體水平和發達經濟體的差距已經大幅度縮小。未來中國仍然會以服務業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外資准入,為外資流入提供更強動力。更為重要的是,今年1月1日生效的《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立足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從外資企業平等適用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標準制定和政府採購、持續提升外商投資服務水平以及加強對外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具體的闡釋,為完善利用外資新體制在根本上奠定了法律基礎,為廣大外資企業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最為堅實的保障,也為各級政府和部門從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入手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高水平的指引。
熱點觀察:中國在吸引投資上還有哪些可以繼續完善和努力方面?
葉輔靖 :未來中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穩外資”:一是深化服務業和製造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壓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增加鼓勵類目錄。加大服務業開放力度,持續提升製造業開放水平;二是充分發揮各類開放平台的作用。包括經濟特區、高新技術開發園區、綜合保税區、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各種跨境合作園區等平台吸引外資功能;三是進一步健全外商投資、保護、服務體系。(熱點觀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