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市場新活力:創業板50指數估值提升空間大

激發市場新活力:創業板50指數估值提升空間大

自創業板改革公佈以來,迅速成為投資市場的熱點話題,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都十分關注改革的發展動向。那麼創業板註冊制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呢?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創業板的核心投資邏輯是什麼,投資者該如何把握本次改革的機遇呢?針對以上焦點問題,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和華安基金的許之彥,近期在“雪球直播節”中為投資者進行了全面解讀。

釋放市場活力:創業板註冊制帶來新變化

據許之彥介紹,註冊制改革的核心不僅僅是IPO上市,還包括了監管、信息披露、交易機制、退市制度、再融資制度等相關的配套制度。這也是對於資本市場非常有利的因素。整體而言,創業板的範圍更廣,上市的企業類型更多,更大範圍的企業會上市在創業板,而一些特定行業,國家重點扶持的一部分產業可能會上市在科創板。

荀玉根指出,從A股市場整體來講,市場整體是走向規範化、成熟化的,越來越多的專業投資者在選擇具體行業、具體公司的時候,會更多的偏好配置龍頭,而創業板50指數整體屬於創業板裏頭部公司的一個代表性指數,所以未來創業板50指數估值提升空間大。

“與科創板相比,創業板註冊制涉及800餘家公司,7萬億市值的存量改革,比科創板的力度更大。”許之彥如是説道,A股市場大力度的改革往往推動市場發生積極的變化。這是一個存量改革疊加增量改革的邏輯。此前科創版的改革是在新的試驗田上進行,具有極強的試錯機制,也僅具有增量的邏輯。股權分置改革、創業板和科創板的推出、註冊制的實施,都釋放了巨大的市場活力。

優化成長環境:龍頭公司投資價值凸顯

7月6日,深交所公佈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新一批獲受理企業。其中,諾思格、倍特藥業、達瑞電子等45家企業申請IPO,該受理家數創單日新高。截至目前,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下申請IPO企業總數已突破200家,合計達232家。

“創業板50指數就是讓市場説了算,他就是中國版的納斯達克。”許之彥信心滿滿的説道,大量的公司將在市場中競爭,看誰能跑得出來,這樣的編制規則特別契合當前創業板,希望能夠在科技,在創新,在新經濟,新業務上有更多突破的公司。從目前的情況看,已受理的企業多集中在科技、高端裝備、醫藥等行業,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特點很明顯,未來創業板將更加支持傳統產業與新產業、新業態、新科技的深度融合。

“改革最終的目標是使更多的公司能夠通過創業板、科創板能夠上市融資,讓市場通過自身的優勝劣汰來選擇哪些公司最終能走出來,留下來的好公司慢慢進入到指數當中。”荀玉根補充道。

註冊制牛市已來:關注科技+券商牛市主線

上半年創業板50指數牛冠全球,漲幅超過40%,在去年漲幅也達到了53%。對此,荀玉根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們目前處於牛市當中,而且牛市現在從過去的單輪驅動走向雙輪驅動,流動性會繼續寬鬆,5月中下旬兩會推出的各種貨幣財政的政策也會逐漸落地。未來創業板50指數,跑贏創業板指,跑贏創業板中指是必然的趨勢。

隨着創業板改革的深入推進,制度紅利加速釋放,整個板塊也將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許之彥認為,整體來看,中國資本市場最為核心的因素在於資本市場如何更好發揮直接融資功能,而創業板50指數正是抓住了創業板當中的主要矛盾。長期來看創業板50指數未來五年、十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獲得的收益會更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創業板上,北上資金的持倉比例遠高於滬深300的4倍以上。

對於投資者關心的市場風格是否切換問題,荀玉根認為牛市的主線是科技+券商,中國處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階段,科技產業是我們這一次牛市最根本的根基,要實現這些產業的發展,背後要有一個融資體系的支撐科技行業的發展。一些低估的品種也有輪漲和階段性普漲,後面會慢慢平息下來的,是很正常的主線和輪動的修復,擴散的修復辯證的關係,最終市場長期的主線是要靠科技+券商,這個階段還是要均衡配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7 字。

轉載請註明: 激發市場新活力:創業板50指數估值提升空間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