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生態被低估了嗎?
作者 | 楊麗
出品 | 雷鋒網產業組
在雲業務發展的早期,商業化變現,幾乎是必須要回答的問題。這個,放到與之合作的SaaS夥伴那裏更是明顯。返利、補貼、收入分成等扶持政策,是合作最後必然會在財務賬單上呈現的內容。
正因如此,雲市場在構建的最初期,都是以營銷/銷售為導向制定相應的工作指標,首先在於國內的SaaS廠商尚未成長到非常成熟的階段,再者,雲市場所面向的仍主要是中小企業客户,他們對於業務上雲、數字化的訴求,並不十分明確。
儘管雲計算從業者對雲市場並不陌生,但能做得好的屈指可數,這也造成了外界對雲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
與中小企業一起穿越疫情週期
毫無疑問,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企業新的協同模式、工作模式的訴求,也十分需要數字化的平台進行支撐。以線上辦公、遠程協作、視頻會議等為突出的組織在線化、數字化改造,在今年上半年一度成為行業爆點。
疫情發生之初,醫療健康領域的企事業單位訴求更為明顯,它們關注如何做好疫情上報體系、醫療物資管理,以數字化的手段應對疫情。伴隨國內疫情逐步得以控制,各地方仍經歷持續的疫情餘震,不少產業、行業在承受巨大現金壓力的同時負重前行,尤其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其抗風險能力較弱,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成為最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要知道,中小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80%以上的就業崗位,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等方面扮演着中堅力量。
據阿里云云市場總經理黃省江的觀察,現階段,中小企業的首要痛點是現金流,解決現金流的最佳方式是獲客。
“原來我們提供的更多是比較標準化的產品,比如與暢捷通合作推出的標準化財務SaaS‘好會計’。不過後我們發現,中小企業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其業務的複雜度、敏捷度的需求一點都不比大型企業少。”
基於此,團隊對中小企業的訴求做了重新梳理,希望從原有的“單品”模式轉變形成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這套解決方案,既包括標準化產品,同時還要解決企業內部業務系統互聯互通的問題,根據企業的特點、訴求,形成自動化和流程化的集成。在服務方面,還能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的業務系統的體驗,從而降低其決策和採購過程中的選擇性成本。
不同於服務穩健且多金的中大型企業客户,中小企業生命週期短、黏性不高、付費能力不強,其實是一直以來的行業痛點。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數字化服務商,探索中國企業級市場多年以來,也逐漸形成選擇慣性,以拿下大客户為標的。
此時,一套數字化的解決方案,中小企業最為關注的可能並非只是SaaS產品,而是拿得出能解企業燃眉之急、生死考驗的態度和解決方案,阿里云云市場扮演的恰恰就是這樣一類角色。
可以説,疫情對很多中小企業帶來了負面衝擊,但後疫情時代,新基建的帶動下,各地方政府政策的指引與企業數字化服務商的落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勢能正逐步被強化。
創造市場空間,而非競爭
洞察阿里云云市場一路走來,可以發現一個核心命題——即創造市場空間,而非競爭。
阿里云云市場成立於2013年7月,是國內最早佈局中小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平台。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裏,雲市場的主要動作都投入在了招募合作伙伴、擴充商品品類以更好地賦能企業客户。2019年阿里雲“被集成”戰略公佈的同時,雲市場正式發佈了SaaS加速器3.0和心選SaaS市場。
根據Blissfully公佈的《2019 SaaS趨勢報告》,美國平均每家企業客户在SaaS軟件上的預算在2018年達到了34.3萬億美元,同步增長78%。T研究公佈的《2019年SaaS產業研究報告》,在已經部署SaaS應用的企業客户中,78.8%的會選擇持續擴大SaaS應用範圍,平均每年投入預算在11.15萬人民幣。
黃省江認為,國內SaaS市場空間足夠大,但企業業務、規模等各方面也遠遠不夠成熟。這種背景下,競爭也很難成為主旋律。
“儘管存量市場也可能存在變量,也十分需要關注,但總體上,我更為關注的是如何擴大增量,而不是在現有市場格局和競爭狀態下,做利益分配的問題。”
據他描述,現階段,圍繞協同辦公、財務、營銷三個領域,阿里云云市場都會分別打造一些解決方案。例如,暢捷通、奪冠互動、雲夢網絡、百勝軟件、浩鯨科技均是雲市場中極為典型的SaaS生態合作案例。
“接下來,除了SaaS這個品類,今年還希望在更多的產品品類,比如PaaS、物聯網、區塊鏈等,進行拓展和覆蓋。”
而在相對垂直細分的行業,雲市場也在摸索嘗試,但團隊仍希望在深耕到一定階段、有一定成績了再進行發聲,原因也是在於,相比跟業務類的合作伙伴,與行業夥伴合作需要多花時間,才能產生相對規模化的結果。
從Salesforce構建AppExchange説起
能夠發現,SaaS模式雖然已經得到了企業用户的廣泛認知,但中國的SaaS生態卻極不健全,這也是為什麼SaaS煙囱化、系統集成、數據連接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
早在2015年,福布斯專欄作者Jason Bloomberg就曾對Salesforce所構建AppExchange進行過描述,“除了與營銷、銷售等與客户關係相關的應用套件外,Salesforce還為許多第三方應用程序和服務提供了基礎架構。”隨後的一項關於Salesforce經濟報告發現,到2018年,Salesforce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產生的收入是其本身收入的2.8倍。
圖注:AppExchange在Salesforce中的重要性,來源自T研究
這其實刻畫出了SaaS生態+社區化的經濟形態所具備的特徵和結果。就國際範圍來看,Salesforce、微軟、AWS等企業都有着不同的面貌與演進。
黃省江告訴雷鋒網,
“Salesforce的SaaS生態一開始並不是以生態為目的去構建產品、技術、商業體系,但隨着服務的客户越來越多,衍生出的大量定製化訴求是自身標準化的SaaS CRM無法滿足的,這也為合作伙伴的發展帶來了空間。
相比之下,微軟本身自研能力很強,很多產品都是以SaaS輸出,如Office 365、Dynamics,但並沒有形成需求很多合作伙伴共建的強生態。而AWS則是藉助夥伴進行雲資源消耗的企業採購行為,在雲市場方面,其收入來源並非來自SaaS。”
所以,結合自身優勢和市場環境來看,黃省江認為阿里雲構建生態,當務之急不是跟SaaS巨頭合作,而是要找到滿足中國企業客户實際需求的產品;其次,在夥伴選擇上,會更為關注在垂直領域深耕業務洞察和行業經驗的合作伙伴,能夠願意垂直生根,深度合作;在優勢結合上,希望夥伴能利用阿里雲的渠道品牌形成客户觸達,形成倍增效應。
“要了解合作伙伴的利益訴求,發展訴求,真正幫助到他們才有可能成功。不能幹等着合作伙伴來,‘被集成’與‘建生態’是一體兩面的,如果只強調‘被集成’而忽略‘建生態’的話,是根本做不起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Forrester的評選中,阿里云云市場憑藉在商業、技術、產品、市場營銷力、客户品牌等方面的優秀表現,獲得了全球第三的位置,僅次於Salesforce和AWS之後。
從這個層面來講,中國SaaS市場的振興,不能永遠靠返利、補貼解決根本。作為阿里雲生態家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雲市場所關注的,也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營銷角色,而是一個以客户為中心、以夥伴訴求為出發點的能力交付型AppExchange。(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