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阿里巴巴去年在港股掛牌上市,成為首個同時在美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後,近期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巨頭京東和網易也紛紛在籌劃赴港IPO,市場更傳聞拼多多確定回港二次上市。
中概股的迴流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尤其是2020年中概股再次風波四起。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股價一瀉千里,公司在上市一年之際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審查部門的書面通知,決定對其施行摘牌。隨後又有愛奇藝遭渾水做空,好未來涉及誇大銷售數據等,海外機構對中概股的信任也是搖搖欲墜。
新一輪海外信任危機出現讓中概股的估值承壓,這也加速了網易、京東都巨頭回歸的步伐。中概股為何相繼“迴歸”,低估值的港股值得抄底買入嗎?
01 中概股加速回流,是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的鍋?
近日中概股迴流成為市場焦點,網易成為阿里之後第二家迴流港股的互聯網巨頭,正式拉開了中概股迴歸的大幕。6月1日網易宣佈啓動香港首次公開發行,代碼為“9999.HK”,網易將在香港公開發行1.7148億股新普通股,發售價上限為每股126港元。作為國內第二大遊戲公司,網易在美股上市已經20年,收入和盈利幾乎年年以雙位數增長,在過往10年股價漲逾10倍,為股東創造了豐厚回報。
京東預計也將於6月8日開始公開招股,籌資目標最多為30億美元。雖然拼多多、百度、攜程等也相繼傳出將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但是拼多多在6月2日晚間否認該消息,表示公司資金流充足,目前暫無二次上市的計劃。
港股市場並非中概股迴歸的唯一途徑與選擇,正在加速改革的A股市場也迎來一些公司的迴歸。6月1日晚,上交所披露中芯國際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招股書,其實早在2004年中芯國際就在美國和香港實現兩地上市,在2019年中芯國際選擇從紐交所退市。作為國內芯片行業龍頭,此番中芯國際尋求A股上市,預計可以獲得更多資金支持。
在此之前,美國是中概股上市的主要市場之一,但近期美國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正在收緊。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案在國內引起熱議的同時,也讓中概股名譽受損,就在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控股責任法案》,對包括中概股在內的外國在美上市公司提出了更嚴格的監管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概股迴歸。也有相關人士表示,以京東、網易為首的中概股迴歸既有中美關係因素,也有出於估值水平和成本因素考慮,並不能完全歸咎於瑞幸財務造假的關係。
乾明資產高級研究員金山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此次中概股迴歸潮,主要是中國創新企業應對美國資本市場未來政策不確定性所做出的合理反應。今年以來,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發展牽制,也逐步開始從尖端科技走向普遍的金融資本領域。5月20日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意在針對中國公司,提升監管覆蓋面,要求提供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底稿,隨時審查。因為底稿具有公司一定量的戰略發展等重要信息,隱含一定的商業情報,此法案迫使中國儘可能的在美國監管下透明化,暴露出優秀的創新公司。一旦未來摩擦升級,使美國更容易做出精準的效率打擊。對於不願披露而無法赴美上市的企業,整體來看,至少對美國來説,也是減緩了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速度。
金山認為瑞幸只是這次事件首個被揪出的"典型",無論有沒有瑞幸,中國赴美上市企業都免不了要遭受此番打擊。從另一面來看,中國目前也在競爭核心資產,優秀的上市公司未來必定會成為我國的"貨幣之錨",資本市場中的"千金馬骨"。中國是歡迎優秀的上市公司迴歸,目前香港作為一個離岸中心,相對政策比較開放,是此類創新企業最好的選擇。
大巖資本創始合夥人蔣曉飛表示,大量中國科技企業之所以前沒能在A股上市,主要是由於發行審核制度、不允許同股不同權、對利潤有較高的要求、部分企業背後是美元基金股東,他們希望在海外上市退出。如果通過“海外私有化邀約退市、內地借殼上市”的模式迴歸,則拆除VIE構架、清理海外SPV和境內實體股權關係需要經過一列複雜操作。2014年至今,內地和香港在制度上加快了變革,為中概股迴歸提供條件和環境。香港市場調整上市機制,增強包容性,主要包括改變上市規則允許更多類型的公司。大陸A股市場則在2019年推出科創板,允許同股不同權及紅籌公司上市,並試驗註冊制發行降低上市門檻及規範化流程。而恆生指數成分股過去偏“大金融”–銀行、地產、保險、券商佔了7成以上,急需引入“新經濟”元素。
02 恆指史上第三次破淨,私募提示勿盲目抄底
根據Wind數據,截至6月2日收盤,恆生指數的市淨率為0.92。在歷史上,恆生指數市淨率跌破1倍的情況只發生過三次,分別是1998年、2016年和現在。1998年港股破淨是金融危機衝擊導致,2016年港股再度破淨則是受A股接連的熔斷影響,但在破淨之後,港股隨後均迎來較大幅度反彈。
從今年3月9日破淨以來,此輪恆指破淨已持續2個多月,但由於目前港股市場面臨經濟與外部環境的影響,市淨率回升至1以上或許還需一些時日,但也正因足夠便宜,這也與地低位佈局入場的資金提供了“抄底”機會。雖然港股的超低估值給投資者提供了較大安全邊際,但估值低並不等同於具備投資價值,有私募提醒投資切莫“貪便宜”,投資港股仍需着眼於長遠。
弄玉投資總經理何上溯認為港股估值是被低估的,但並不能確定被低估到估值被修復會發生在哪一時間點。如果投資人是以資產配置的角度出發,可以將一些低估的藍籌股納入配置範圍,長期埋伏在一些高Roe和高股息率的標的中即可。
大巖資本創始合夥人蔣曉飛向私募排排網介紹,港股作為外資配置中國區資產,但資金又不用進入國內的主要工具,常常被低估而成為全球價值窪地的原因有三。首先,當EM市場出現風險,外資選擇RiskOff,他們常常會先賣出港股,原因是港股可以提供更好的流動性。其次,自18年3月貿易戰開啓,疊加去年下半年的遊行,和最近通過的國安法,加上預計特朗普會持續使用中國香港這張牌來謀取選票,增加了不確定性因素和難於分析的風險點,嚴重影響投資者情緒。最後,港股中的舊經濟成分,如金融、地產、能源,在全球其它市場也是低估值的。
蔣曉飛還表示,如果把阿里、騰訊、小米、美團、港交所、平安好醫生、、鐵塔、安踏、、、、,以及未來要上市的、京東,甚至拼多多算進去,其實港股不算低估。所以簡單看恆生指數的估值意義不大,核心還是選股。而在李小加領導的改革下,港股活力倍增,給投資者創造了很多機會,如果有更多中概股會選擇香港二次上市,港股也算老樹新芽。
乾明資產高級研究員金山也認為港股目前是絕對具備投資價值的,但是這裏的説的是長期投資價值。金山表示,短期想抄底的投資者還是應該注意中美關係所帶來的短期風險。此外,股市反映的是人們對於一定時期內經濟的預期,而非未來經濟走勢,目前H股市場低估值的公司,很多已經達到歷史極限,但並不代表公司業績的表現長期會向下指向,而更多的是外部環境造成的風險偏好降低。在美大選前,風險有可能繼續反覆,從而對香港投資環境和流動性造成干擾,建議投資者不宜採取過為激進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