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為期3天的2020湖南(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暨文化和旅遊裝備展在長沙圓滿落幕。活動期間,廣州南粵基金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南粵基金”)董事長林濤關於金融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的主旨演講,為湖南全域旅遊建設和“旅遊+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全新視角。
一、疫情下“危中有機” 當前是資本介入文旅產業的最佳時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消費需求被按下暫停鍵,供應鏈系統嚴重受損,企業營收斷崖式下跌,相當多的企業現金流出現困難甚至暫時性斷裂,集“食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整個生態系統一度處於停擺狀態,行業面臨艱難時刻。
但林濤仍然看好文旅產業的未來發展,他表示,文旅產業廣泛涉及娛樂、餐飲、交通、文化、工業、農業、商貿、建築等諸多核心的經濟業態,是我國支柱產業之一,市場空間巨大,因疫情面臨的暫時性危機正是資本介入的最佳時機。
“即使是最理性客觀地投資人,也應該重視當前社會發展階段大眾選擇與文化自信的重疊和共振,帶有情懷的投資文旅產業。”林濤認為,我國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改革開放之後的現代文化都能在文旅產業發展中得到傳承和發揚。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廣州市人民政府和長沙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鼓勵廣州金融企業到長沙投資,也鼓勵湖南企業到廣州、到灣區融資,灣區資本助力湖南文旅產業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
二、文旅投資要摒棄“賺快錢”思維 力避“地產化”和“短債長投”
近年來伴隨着國民旅遊需求的提升,以文旅產品為核心的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文旅綜合體、文旅產業園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2個省份提出特色小鎮創建計劃,數量超過1500個,其中文旅小鎮超700個。但鉅額投資之後,如何能真正“火”起來,如何持續運營下去,成為諸多文旅小鎮的“生死關”。
林濤對此分析道,當前文旅產業尚未形成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就已經被“地產賺快錢”的思維帶偏。大多數文旅項目倒在半路上,甚至倒在最後一公里,主要原因是資金鍊斷裂,最致命的問題是“短債長投”。相當一部分文旅項目存在主體信用低、資金成本高、槓桿率高等潛在風險,一旦 “地產”去化不順,營收不如預期,資金騰挪受阻,那麼資金成本就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表示,風險錯配是投資的原罪。重投資、長週期的文旅投資更有必要尊重投資邏輯,理性科學的重建價值鏈條、信用體系和風控措施,使投資為文旅項目助力而非“禍水”。當前,文旅產業急需低成本、中長期的政策性資金提供風險緩釋,需要抗風險能力較強的戰略投資人成為投資的主力,重建主體信用,重構項目現金流。
三、資本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要貫穿“募投管退”全過程
“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離不開金融賦能,資本賦能文旅的發展趨勢是明確,各個文旅項目需及時把握機遇,利用外部金融資源實現自身轉型。”林濤表示,文旅投資不能再繼續大包大攬,陷入“有競爭,無分工”的同質化狀態,需要按照項目投資的商業邏輯,匹配不同的資本和資源,即投資大小要與信用匹配,資金性質要與風險匹配,回報要求要與週期匹配,基礎設施與中長期大資本的匹配,項目運營與短平快輕資產的匹配,創業創新與風投/天使資本匹配。
同時,林濤建議要通過加快週轉平抑文旅產業投資風險。堅持小而美、專而優,找準最“短平快”的發力點,迅速實現收益、形成人流現金流,吸引滾動投資,以時間換空間,分階段將小蛋糕逐步做成大蛋糕。更要以產業為先導,採取有穩定現金流的產業項目 文旅項目投資的“二合一”模式,實行產業帶動。例如先進入智慧農貿、智慧農業,順手整合農產品原產地的部分文旅項目,小中見大,優中選優,將投資由長線變短線,提升持續獲取未來現金流的能力。
湖南作為文旅大省,山水人文薈萃,資源特天獨厚,發展潛力巨大。林濤表示,南粵基金近年來在文旅產業的投資佈局主要集中在湘西、懷化、張家界,一方面為情懷而來,另一方面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同時也看好欠發達地區的後發優勢和豐富的待開發文旅資源。
在投資項目選擇上,南粵基金更多是從資本角度思考項目全週期的運營,評判項目價值,構架項目方案,推動投融資機制創新,優化運營邏輯,管理項目風險,將項目做穩做優打造行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