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場調研引發的週末“大瓜”!樂歌股份董事長“備戰”平安資管第二回合:“讓我吃口飯,我肯定回應”……前不久還曾懟過這家央企!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財經

這個週末,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讓廣大羣眾吃到了“大瓜”。

8月29日晚間,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讓廣大羣眾吃到了“大瓜”。他在致擬到樂歌股份調研的基金經理的一封信——《我最近接待基金調研的一些感受》中,直指平安資管的年輕基金經理們“頤氣指使、居高臨下”,並質疑對方根本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如果樂歌需要秉承懇求您的態度您才肯來投資,那麼我寧願你不要來投資。”

就在8月30日,事件中的另一方——平安資管股票投資經理張良就此回應稱,前一天曾進行現場調研,不存在所謂的“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他同時表示,在8月29日的線上調研中,聽了董秘15分鐘的介紹和董事長半個小時的介紹,“我們只在最後幾分鐘有機會,問了兩個問題。”

“大概是我們的問題特別冒昧?視頻中董事長摔門而出。我們多年的調研中,也是第一次碰到。”張良強調稱,“作為專業投資人,對任何一家公司的研究盡調我們都要做到專業審慎,該問的問題下次一定還會問的。”

就在張良發聲回應後,項樂宏在微信朋友圈再次發話,稱要將前一天的過程全部回放,“對方講得不真實,根本沒有文中的謙虛。”並表態“讓我吃口飯,我肯定回應。”

藉助互聯網平台發聲,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已經不是首次。

今年8月初,項樂宏在網上公開發表一份《關於外貿出口企業共同呼籲 平抑出口集裝箱海運價 格的號召》。項樂宏在號召中稱船公司結盟提價,對出口外貿行業造成傷害,並號召外貿企業 共同呼籲國企船公司帶頭增加運力,平抑出口集裝箱的出運價格到合理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項樂宏還在號召中“點名”COSCO。不過,被捲入事件的中遠海運集運,沒有對項樂宏的“號召”進行回應。

董事長公開信稱:不歡迎平安資管

公開資料顯示,樂歌股份的總經理、董事長均是項樂宏,男,49歲,寧波師範學院、電子科技大學雙學士學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長江商學院雙碩士學位,香港城市大學DBA求學經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在讀。

項樂宏在《致擬到樂歌調研的基金經理的一封信》中稱,自樂歌股份2017年12月1日上市以來,自己耗資近8000萬元增持。而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很少基金經理來樂歌,即使有個別基金經理來了,我作為董事長耐心接待,真誠解釋,説我作為大股東實控人真金白銀高於發行價在持續增持,告訴他們樂歌未來一定有美好的一天。要相信樂歌,一定會有好的回報。可是,真的很遺憾,幾乎沒有一個基金堅持到今天。”

項樂宏同時提及上市後“最灰暗的日子”:

“2018年的8月,也許因長期勞累和長期壓力,我出現心血管痙攣併發焦慮症、抑鬱症,二次被入院急救。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無法一個人睡覺,無法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如廁、洗澡,不敢一個人坐電梯,甚至不敢和夫人親熱,怕心臟受不了後來又因壓力和情緒及不明原因導致聲帶白斑,二次入院手術切除。感謝家人、同事、醫生朋友的支持、陪伴、鼓勵,我漸漸擺脱沉淪,終於自強,獨自走路、跑步、游泳。即使躺在牀上也琢磨思考產品,思考戰略和競爭,也開始學鋼琴,舒緩精神壓力。今天的我,可以彈唱很多好聽的歌。”

“目前,樂歌應該已經成為國內線性驅動這個細分品類上最創新的公司,產能上也必將可能成為最大產能的公司。最近以來,樂歌在應對人口結構根本性變化勞動力短缺而開展的自動化拓展上的戰略是堅定和明確的。”項樂宏在公開信中稱,今年的疫情,客觀上觸發了樂歌長期以來的戰略佈局優勢。

“今天的連線上,平安資管的年輕基金經理問我,疫情後樂歌增速如何。很抱歉,我無法回答你們,在後疫情時代,樂歌還能增長多少。但我相信,國際貿易數字化的趨勢,消費品線上化趨勢不會更改,一定持續。”

項樂宏稱,自己相信樂歌購買持有的海外倉是稀缺的,樂歌的多倉優勢將給用户帶來更好的送貨體驗和更低的成本。“同時,未來的樂歌一定會專注在線性驅動、智慧家居、智慧辦公和跨境電商。我的理解,為用户提供更好的價格、更好的質量,和更好的用户體驗,是樂歌接下來持續堅持的努力和方向。”

項樂宏隨後在公開信中提到與平安資管基金經理的衝突。

“我相信,基金都想賺錢,想賺快錢,這其實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投資賺錢是基本的理性。但是,通過我的很多次基金接待,我感覺到,大多數的基金都想賺快錢,幾乎沒有基金願意到工廠去看流水線,看工藝。為什麼不對公司進行深入的調研,為什麼置實控人長時間多次數大金額的增持而無視,為什麼一定要等漲起來之後蜂擁而至,為什麼總是隻來到我們的辦公總部大樓裏問問題而不去我們的工廠看我們的設備、產能、工藝、質量、甚至去問問我們的裝卸工,數數我們出貨的集裝箱,門口停了多少量員工的車子?

讓我更難受的是,我們的少數基金,比如今天突然臨時通知需要調研的平安資管,那些80末90後基金經理們頤氣指使、居高臨下的態度,至少讓我無法接受。你對樂歌的基本成長曆史一無所知;你根本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你根本沒有去過--次樂歌的工廠,根本沒有做過一次對樂歌員工哪怕基層員工的採訪;你對樂歌過去幾年收入沒有成長實際產品和業務結構不斷完善一無所知;你對我在週六臨時接受你們調研毫無感恩;你對我花了一個小時給你們講解企業運營的邏輯沒有感恩,卻教育我你們平安資管是如何開展投資……

項樂宏明顯非常生氣:“夠了,如果樂歌需要秉承懇求您的態度您才肯來投資,那麼我寧願你不要來投資。”他強調稱,“如果你下次一定要來調研,先去我們的幾個工廠看看,這樣才紮實,這樣我才接待你。”

平安資管回應:該問的問題下次一定還會問的

一覺醒來,我的十多年投研生涯增加了新的經歷。回頭看看這次不歡而散的調研,我反省了大概兩點冒犯了董事長。

1、我們29日的調研是採取線上調研,沒有上門聆聽教誨,造成了雙方溝通的誤會?但是我們8月28號確實也去了現場調研,做了功課,不存在所謂的“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

2、29號的線上調研,聽了董秘15分鐘的介紹和董事長半個小時的介紹,我們只在最後幾分鐘有機會,問了兩個問題“為何前兩年公司營收增速不快,甚至有下降的情況……;今年的業績增長受益於疫情,以後如果需求的增長減緩,是否能夠通過市場佔有率來提升?”

大概是我們的問題特別冒昧?視頻中董事長摔門而出。我們多年的調研中,也是第一次碰到。

我們看到了董事長的這麼多年的含辛茹苦,但是秉着為客户負責的態度,作為專業投資人,對任何一家公司的研究盡調我們都要做到專業審慎,該問的問題下次一定還會問的。

在平安資管方面對此事進行回應後,項樂宏在微信朋友圈再次發話,稱要將前一天的過程全部回放,“對方講得不真實,根本沒有文中的謙虛。”

此前項樂宏還正在微博中回應外界關於其身體的疑問,“有人問我身體行不行,我告訴你們:我1000米蛙泳25分,5公里跑步24分,堅強。”並打出了三個拳頭的表情。

同行:行業增速仍需驗證

資料顯示,樂歌股份,全稱“樂歌人體工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智慧健康辦公:主要產品包括:線性驅動智慧辦公升降系統、智慧升降工作站、智能小秘書工作站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樂歌股份董事長與平安資管研究員這場拉鋸戰,實質問題是聚焦在公司下階段的增速是否會持續。那麼,樂歌股份和其所在的行業,情況到底怎樣呢?

該人士説,樂歌股份名稱看上去很高大上,產品的名稱估計普通投資者看了也是懵圈。其實,可以簡單把樂歌股份看成是一家辦公傢俱生產企業。

樂歌股份2017年12月在創業板上市。上市前三年,公司業績平平。數據顯示,2017-2019年,淨利潤的增速分別為4.57%、-8.34%、9.36%。不過,今年在疫情的背景之下,樂歌股份卻出現了逆勢大漲,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98%、淨利潤同比增長190.22%。

公司今年逆勢增長的原因是,樂歌股份的説法包括:1、持續加強研發創新設計,持續改善製造工藝,持續推進產品升級,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產品線越來越豐富;2、疫情發生後,公司的跨境電商、自持海外倉和跨國製造的早期國際化戰略佈局優勢顯現;3、公司採用商用市場 2B 客户貼牌,家用零售市場公司自主品牌的戰略得到商用市場客户的理解和尊重。優質客户不斷切入,訂單持續增加。

據瞭解,2013年,樂歌股份在美國設立首個海外倉,2019年初,公司開始系統性籌劃海外倉項目,並於去年末今年初開始全力推進。至今,樂歌已在美國核心樞紐港口區域購買7個自有倉,全球共14倉,總面積達13.6萬平米。

國內,目前從事辦公座椅的公司有很多,且多半以出口為主。8月30日,樂歌股份的同行對e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之所以辦公室傢俱企業出口大增,原因是由於疫情之下,歐美居家辦公的時間增加,所以市場突然放大,且很多國外企業對員工購置居家辦公傢俱提供補貼。同時,疫情之下,歐美人的網上購物的消費習慣突然放大。而國內從事公辦傢俱的大型公司,普遍具備跨境電商的運營經驗,且在海外市場租賃了海外倉。所以,成本優勢明顯,競爭力增強。

對於明年國內傢俱行業的增速,上述業內人士對e公司坦承,行業的增速需要理性看待,明年是否還會保持今年同樣的增速,仍然需要驗證、觀察。一方面,傢俱更換一般以4年為一個週期;另一方面,新冠疫苗出來後,歐美客户的購物習慣是否會重新迴歸到線下。所以,傢俱行業的今後的成長邏輯,需要看疫苗出現後3個月度左右的銷售數據才能判斷。

市場熱議

項樂宏宣佈“拉黑”平安資管,隨即在資本市場引發熱議。

有人力挺項樂宏,稱平安資管此前也有類似問題。某上市公司人士向e公司記者介紹了自己與平安資管打交道的經歷:上次也有個平安下屬基金的找他談買殼事宜,不過他感覺對方口氣太高傲,最終直接將其拒絕。

不過,也有人認為,樂歌股份長期投資價值尚不明確,並指出老闆情緒有問題。

有買方在朋友圈發文評論:

第一,這是一個創業最好的時代,市場充分尊重了優秀的公司,敬業的老闆,認真做實業,努力做事情的公司都得到了很好的回報,很多幾十億的公司最後變成幾百億,幾千億,這是資本市場的力量。

第二,這些年炒作的,割韭菜的,講情懷的,講故事的公司並不少,投資人永遠保持懷疑態度,是為投資人負責,也是我們的信託責任,任何對公司的質疑,挑戰就接受不了,好像也不是一個很好的態度。走的長遠的,一定是價值觀正確的東西。

第三,不要輕易懷疑投資人的專業性,這個市場有4000家上市公司,每年覆蓋的公司300到500家,很多產業的產業趨勢跟蹤都是每週甚至更新的,比如這一類的製造業,今年的表現大同小異。大週末的還得調研,比我勤奮多了,拿年輕説事兒也不地道。

也有賣方人士就此事給出評論:

看了樂歌刷屏的帖子,由衷的感嘆了一下,投資人看實業很多時候就跟男人看媽媽帶孩子一樣,只想下班回家看到寶寶坐在地上安靜的玩玩具然後抬頭給你一個微笑,不知道這個微笑背後媽媽經歷了多少雞飛狗跳和抓狂。曾經有個投資人建議我們要把工廠打造成新聞聯播裏看到的那種,我內心很無奈,因為曾經走訪一個工廠的時候,我看見車間裏有小孩跑動,我很震驚,我問工廠老闆這管理形同虛設嘛不是?老闆嘆了一口氣,説爸爸媽媽都在車間,如果不放鬆一點,這個社會又多了一個留守兒童。真心希望以後少一些董事長一對一,多一點我們的工廠一對一。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恆林股份、捷昌驅動等多家上市公司人士也在朋友圈發文,表態願良性溝通,並歡迎大家前往公司調研指導。

這些,用户都在看

《證券時報》旗下專注上市公司新媒體平台

▲小手一點,全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