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罕見!“股神”巴菲特建倉黃金股 此前曾表示:做多黃金是做多恐懼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財經

8月15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美股持倉報告。

數據顯示,二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持倉市值達2024.11億美元,較一季度末的1755.27億美元增加15.32%。

伯克希爾·哈撒韋二季度末10大重倉股分別為蘋果、美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卡夫亨氏、穆迪、富國銀行、美國合眾銀行、達維塔保健、紐約梅隆銀行。

“股神”巴菲特建倉了黃金股

2020年第二季度,巴菲特唯一建倉的個股是巴里克黃金公司,買入2092萬股巴里克黃金,斥資5.64億美元,佔公司已發行股票的1.2%。

巴里克黃金公司創建於1983年,其總部在加拿大多倫多,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商之一,全球金保有儲量達2700多噸。

對於投資黃金,巴菲特向來並不感冒,本次選擇投資黃金股可謂“破天荒”。他此前曾表示,做多黃金,就是在做多恐懼。如果人們變得更恐懼,你就能賺錢,如果他們變得不那麼恐懼,你會虧錢,但黃金本身不會產生任何東西。他認為股票、債券都是生息資產,而黃金沒有利息,那麼就只能投機了。從過去100年的美國曆史看,黃金錶現的確不如股票和債券,他自己絕對不會買入黃金。但是,這次巴菲特卻未違背了自己的諾言,當然,實際上也不算完全違背,他沒有自己買黃金,而是買入了黃金股。

但是,不可否認,巴菲特已經看好黃金未來的走勢了。畢竟,在全球央行開動印鈔機的背景下,通脹的預期十分強烈,人們都擔心自己的貨幣貶值,黃金而一向被當做抗通脹最有力的武器。

這不是巴菲特第一次違背自己的諾言,曾經,他説自己永遠不會碰科技股。但是卻在2016年之後大幅買入了蘋果公司的股票。這筆投資,給巴菲特帶來了300億美元的回報。

可能是這次投資讓巴菲特嚐到了甜頭,所以,他才開始又一次違背自己諾言,至於未來情況如何,相信市場會給我們答案。

在2019年初發表的致股東信中,“那些經常因為政府預算赤字而鼓吹末日的人我們可能會注意到,在我過去77年的任期裏,我們國家的國債增長了大約400倍。這是40000% !假設你已經預見到了這種增長,並對失控的赤字和毫無價值的貨幣前景感到恐慌。為了“保護”自己,你可能會避開股票,而選擇用你的114.75美元購買3又1⁄4盎司的黃金。這種所謂的保護措施會帶來什麼呢?你現在的資產價值約為4200美元,還不到美國企業一項簡單的未管理投資所實現價值的1%。這種神奇的金屬無法與美國人的勇氣相比。”巴菲特如是稱。

當季巴菲特大舉減倉了銀行股和金融股

除被巴菲特清倉的高盛外,還有多隻金融股遭到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減持,包括摩根大通、富國銀行、PNC金融、M&T; Bank、紐約梅隆銀行等金融股。摩根大通、PNC金融及富國銀行的減倉幅度均超過25%。例如,富國銀行股份被減持了26%,至2.376億股。摩根大通的股份減少了62%,至2220萬股。

不過,巴菲特並沒有完全放棄銀行股,伯克希爾·哈撒韋仍舊持有多隻銀行股,其中包括美國銀行。儘管二季度該公司對美國銀行的持倉沒有變化,但在7月對該股的投資超過20億美元,持有其11.9%的股份,價值超過270億美元。目前伯克希爾是美國銀行的第一大股東。

清倉航空股

報告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在二季度清倉的7只股票分別為高盛、達美航空、西南航空、美聯航、美國航空、西方石油以及Restaurant Brands。

其中就包括4只航空股。在5月3日舉行的在線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就曾明確已經將所持航空股全部清倉。他表示在評估航空公司股票時犯了一個“可以理解的錯誤”,因新冠疫情導致的幾乎全球範圍內的旅行停止,它們的價格急劇下跌了。“我不知道美國人會不會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或者是半關閉的情況,從經濟上來講,我也不知道將來的趨勢人們會怎麼做。”

巴菲特當時稱:“事實證明,我對這項業務的看法是錯誤的,這不是四位優秀的CEO的錯。航空業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困難行業,他們做這些公司的CEO,並不是開心、容易的工作,尤其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大家都被告知不要再飛行,不要再旅行。”

“是的,我們要賣不是賣一部分,而是全部賣掉。我們要改變注意,會全部賣出。如果我們的想法改變,不會一半一半地做,會一下子進行到底,可能賣的時候,賣價比收購價低很多, 但航空公司的股票總是以大額的交易進行,所以我們把整個賣掉了。”巴菲特當時説。

巴菲特大多鎖定持倉股數不變

二季度巴菲特大多鎖定持倉股數不變,包括蘋果公司、美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卡夫亨氏等。

其中,二季度末,蘋果公司仍是巴菲特持倉市值首位,約894億美元,較今年一季度末的772億美元上升約15%,巴菲特大賺逾百億美元。截至8月14日,今年以來蘋果公司股價已累計上漲57.60%。

巴菲特指標觸及警戒線 全球股市駛入危險區域?

巴菲特指標以股市總市值佔GNP的比例來衡量一國股市的估值水平,又被稱作資產證券化率指標。巴菲特在2001年的文章中針對美國股市進行分析時指出,如果資產證券化率在70%-80%區間,購買股票可能會表現比較好,如果這個比值接近 200%,就等於在玩火。

根據WFE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全球股市總市值達89萬億美元,超過2019年全球GDP水平87.85萬億美元,這意味着巴菲特指標超過了100%,考慮到疫情對今年GDP數據產生的影響,這一比值將會更高,不少市場分析人士將其解讀為一個危險信號,認為當巴菲特指標升至100%以上時,就該傾向於規避風險。

那麼,巴菲特指標超過100%究竟意味着什麼?巴菲特近20年前提出的理論在今天是否依然有效?

證券時報·數據寶回溯歷史數據發現,僅以年末數據統計,全球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GDP的情形共出現過6次,分別發生在1999年、2000年、2006年、2007年、2017年和2019年。其中,2000年和2007年的股市巔峯分別被互聯網泡沫破裂及次貸危機終結,隨後全球股市崩盤式下挫,印證了巴菲特的理論。

不過,當2017年巴菲特指標再次站上100%的紅線時,情況發生了改變。雖然2018年全球股市也經歷了回調,但總市值在其後一年的最大縮水幅度在20%左右,崩盤式急跌並未出現。2019年隨着全球股市反彈,巴菲特指標再次站上100%。事實上,2014年以來,全球股市的巴菲特指標就從未跌下過90%,始終高出巴菲特認為的70%~80%的安全區間,但是在過去六年中全球股市的市值卻增長了近40%。

在巴菲特的理論拋出近20年後,隨着全球股市擴容和股市結構的變化,巴菲特指標100%並不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100%也未必代表着股市轉向衰退的臨界值。

根據多數國際機構的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下滑4%至5%之間,以5%的GDP降幅計,當前全球股市的巴菲特指標約為106%,仍未超過2017年和2019年末的水平。針對這一數據的“異常”,不必過於恐慌。

不過,短期內股市和經濟指標的脱離仍存在一定的市場波動風險。各大基金最新發布的13F報告顯示,二季度対衝基金大舉買入科技股和黃金以對沖市場風險,金融巨鱷索羅斯日前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不再參與目前已經充滿泡沫的美股市場。

週末活動

-證券服務由證券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