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護理險保障老人有尊嚴地老去

  長期護理險保障老人有尊嚴地老去

  對話人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魯 全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張盈華

  《法治日報》記者 趙 麗

  《法治日報》實習生 邢懿銘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解決養老服務籌資問題

  記者:根據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的《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擴圍,在原有試點城市的基礎上,新增北京市石景山區、天津市、山西省晉城市等14個試點城市和地區,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擴至49個城市。長期護理保險能保障老人有尊嚴地老去嗎?

  魯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後,能在一定程度上免除老年人的一些後顧之憂,從而構成養老保障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年人一旦失能,不僅失去了經濟來源,而且失去自理能力,需要有人長期進行照顧,而獲得社會化照料的成本就成為老年人最大的經濟負擔。長期護理保險就是解決養老服務的籌資問題,所以我認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至少在養老服務籌資方面,可以解除老年人的後顧之憂,使老年人能夠享受體面的、有尊嚴的、有質量的生活。

  當然,要實現老年人有尊嚴地老去,僅靠這一項制度還不夠,還需要依賴其他相關制度,比如無障礙設施、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等。

  張盈華:從過去4年的試點城市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截至去年底,全國大約有9000萬人被覆蓋,這比原來特殊羣體的制度覆蓋面要大。在此之前,長期重度失能的人員,要麼由家庭來照顧,要麼由一些福利院或者敬老院照顧,但這些其實是不夠的。

  另外從個體來看,的確解決了一些家庭的困難。以前,大家可以到市場上去聘請保姆,這其實是市場交易行為,缺少政府監管。而在試點地區,凡是要納入長護險服務的,都要經過一個協議過程,它是一個協議管理的方式。因此它的服務的質量、服務方式以及服務頻次等都被納入了政府監管。

  如果這項制度做得更寬更廣,讓更多人受益,我認為肯定能夠保障重度失能老人有尊嚴地生活。

  記者:自2016年起,我國在青島、上海、寧波等地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試點至今,此項制度是否可以在全國展開?

  魯全:從這個險種本身來看,具有向全國推廣的必要性。但是社會保障制度是內嵌在整個經濟社會系統中間的,所以它還要看現在的經濟環境是否有推廣到全國的條件。

  我個人認為,目前在經濟新常態,以及因為疫情而使得全球的經濟發展都面臨較大外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試點的擴大還要審慎一些。因為保險制度的籌資主要來源於勞資雙方,如果採取獨立籌資的方式,意味着要加重用人單位的繳費負擔。

  當然,從這個制度本身的功能和必要性而言,是要走向全國統一的,但目前來看不同的地方還要根據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尤其是要根據企業的可承受能力,來決定是否推廣。

  不斷完善多元籌資機制

  實現互助共濟責任共擔

  記者:在醫保基金支付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現行試點城市大多數是否仍依賴基本醫療保險來籌資?如何實現互助共濟、責任共擔?

  魯全:考慮到整個經濟環境,以及在不給用人單位增加新的繳費壓力的前提下,目前大部分的試點城市都沒有實現單獨籌資,也就是説它沒有單獨再向用人單位去籌資,而是使用醫療保險的結餘資金。

  我個人認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它需要獨立籌資。但是想要增加新籌資,可能現在整個經濟環境還不允許,所以我覺得目前通過盤活醫療保險的存量資金,尤其是醫療保險個人賬户的資金是一個較好的方式。等到整個經濟平穩了,企業的利潤率提高了,就到了時機比較成熟的時候,再專門籌資就有了條件。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在其他險種的費率有所下降的情況下,做這樣的結構性調整是有空間的,在不給企業新增繳費負擔的情況下,實現獨立籌資其實是制度發展的基本趨勢。

  記者:是否應進一步完善多元籌資機制,均衡各方責任,為長期護理保險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魯全:保險制度本身的籌資機制就是多元化的,包括用人單位、勞動者本身還有政府的財政補貼,所以一定是一個三方或者多方的籌資機制,最後讓所有參保者中出現風險的人能夠受益。所以社會化、籌資的多元化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一個基本發展方向。

  張盈華:2016年第一輪試點時,因為當時要推進這個新險種,所以長護險跟醫療保險在某種程度上比跟其他的險種聯繫更緊密一些。有一種説法叫“長期護理跟從醫療保險”,就是長護險的參保羣體,一般也都是醫療保險的參保羣體,它是醫療服務的一個連續性動作,就是如果醫療服務之後不再治療了,那麼可以進行長期護理。所以兩者之間具有相互銜接的關係。

  另外,不管是從國內還是從國外來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醫保基金和對醫療服務資源的節省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長護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替代一部分的醫保基金的支出。比如針對長期佔牀住院的患者,在試點地區有了長護險之後,原來這一批人住院花費的錢,在符合資格納入長護險之後,花費與之前相比節省了大概30%至40%。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從醫保基金裏劃轉一部分用於長護險基金的籌資。這是第一輪試點的時候,為了推進試點,不再增加籌資,採取的臨時性的過渡性的措施。因為如果額外增加籌資會增加企業的負擔,會導致這項制度的推進更難。

  到第二輪擴大試點的時候,國家醫保局已經明確表示,長期護理保險是獨立的險種,這就意味着它一定是獨立籌資的,也就可以進一步進行多元化、多渠道的籌資。例如,如果是企業的僱員,就由僱主或者單位繳費;對於城鄉居民,沒有單位的可能會有集體的補助,有個人的繳費,可能還有財政的補助,還包括一些社會中其他渠道的籌資方式。

  另外還可以將醫保基金的籌資比例略微下調,讓渡出一個籌資的空間來。新增一個社保險種去繳費,按空間讓渡出來這一部分費率,我們叫費率的平移,進行籌資,這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未來長護險作為一個獨立的險種,它一定會走向多元化的籌資,彙集包括單位、個人、財政、社會各方面的籌資渠道。

  記者:為了能夠在全國層面瞭解失能人員整體現狀,分析預測未來失能風險,科學評判每個人的服務需求,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是否需要建立統一的失能鑑定標準和護理服務標準?

  魯全:護理服務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失能程度相同的老人,接受的服務標準應當是統一的,所以在養老護理服務行業的發展中,標準化是重要的推進方向之一。只有有了統一的服務提供標準,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長期護理保險給付標準。當然,長期護理保險未來作為養老服務給付中的最重要主體,也應當引領和倡導護理標準的制定與推廣。

  張盈華:未來國家出台的統一標準一定是指導性的,各地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細化。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地在擴大推進長護險試點的時候,會存在很大的阻力和困難。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51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期護理險保障老人有尊嚴地老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