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報精華摘要:公募看好上升行情;上半年權益基金規模大增1萬億
7月16日,《中國證券報》在頭版刊登基金在震盪行情積極建倉的消息。連續兩日調整對新近入場的投資者可謂考驗,但對手握重金的爆款基金經理而言,意味着大筆建倉的時機臨近。總體看,爆款基金不懼調整,繼續建倉。業內人士認為,在爆款基金“虎視眈眈”之下,市場短期大幅下跌可能性不大,成長股、低估值的價值股均有機會。《上海證券報》在頭版刊登15種新業態新模式獲政策加持的消息。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已進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階段,引導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要破除慣性思維,推動制度供給改革,打造發展新優勢和新機遇。《證券時報》在頭版刊登深圳樓市調控的消息。昨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等八部門聯合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八大調控措施,從購房門檻、税收、市場監管等多方面升級調控措施。證券時報記者發現,從去年11月“豪宅税”放鬆到此次樓市新政出台,深圳樓市政策調整週期已縮短至8個月。
MLF與TMLF續做“量縮價平”,15日,央行“一次性”續做本月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雖然4000億元的操作規模不小,但相比到期規模還是縮量不少。此外,操作利率保持不變,體現“靈活適度”原則。(中國證券報)
科創板50ETF呼之欲出,四基金公司爭飲頭啖湯。7月15日,證監會網站顯示,華夏、華泰柏瑞、工銀瑞信和易方達四家基金公司率先上報首批科創板50ETF及其聯接基金,審批進度顯示已於同日接收材料。若獲批,這四隻ETF將是首批漲跌幅達20%的ETF產品。(中國證券報)
市場量能充沛,公募看好上升行情。公募普遍認為,市場中的高位獲利盤有所回吐,但A股此輪上升行情沒有結束。預計後市指數漲幅將趨緩,但量能充沛之下仍存結構性機會,科技、消費和醫藥等成長板塊,仍是超額收益的發源地。(中國證券報)
科創板兩千億解禁市值壓頂,業界稱影響“有驚無險”。數據顯示,2020年7月,科創板解禁市值高達2417億元,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在新的減持細則以及增量資金有望入場等因素影響下,科創板此次巨量解禁預計“有驚無險”。(中國證券報)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滬揭牌 首期募資885億元。7月15日,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上海市共同發起設立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運營,首期募資規模885億元。基金將重點投資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等領域。(上海證券報)
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6.2%,“賣全球”開啓新徵程。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逆勢而上,均呈現兩位數逆勢增長的態勢。海關總署近日最新數據顯示,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台進出口增長26.2%,其中出口增長28.7%,進口增長24.4%,同期我國整體的貨物貿易額同比下降3.2%。(上海證券報)
滬指高位回調失守3400點,北向資金波動性顯著加強。週三,A股三大指數全天寬幅震盪,尾盤跌幅擴大,滬指失守3400點關口。昨日,北向資金延續流出態勢,但金額明顯減少,全天淨賣出27.06億元。興業證券認為,由於短期A股市場走得過快、過強,部分海外“長錢”可能兑現部分盈利,而另一部分海外“短錢”可能加快操作節奏。(上海證券報)
“新彈藥”等待合適時機入市,機構偏好或主導三季度市場風格。面對突如其來的A股市場調整該怎麼辦?對於很多基金經理來説,A股本週以來的調整早在預料之中,因為7月以來A股上漲過快,需要一場調整,才能延續健康的上行趨勢。有績優基金經理直言,在公募基金新老產品持續大力吸金的背景下,新入庫的“彈藥”在尋找合適時機入市。(上海證券報)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聯袂崛起,國際汽車巨頭紛紛入股鎖定供應。今年以來,外資巨頭在中國的投資及合作出現一個新動向: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優勢地位,正吸引着越來越多國際汽車巨頭斥資入股,以期通過股權方式的綁定來獲取穩定而優質的動力電池供應,以及更好實施其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戰略。(上海證券報)
中環集團超百億混改項目落定,TCL科技最終勝出。7月15日晚間,TCL科技(000100)、中環股份(002129)、天津普林(002134)三方均發佈公告,通過競價,經評議小組評議並經轉讓方確認,TCL科技成為中環集團混改項目最終受讓方。此次混改若能順利實施,中環股份、天津普林實控人將發生變更。(證券時報)
創業板8只成份股撐起指數上漲“半壁江山”。創業板指連續兩日調整,儘管如此,創業板指年初至今累計漲幅仍高達56%,遠遠超過其他主要市場指數。然而,近八成創業板個股跑輸指數,近四成個股漲幅達不到平均水平。(證券時報)
9家券商披露上半年業績,過半淨利潤增幅超50%。至少有9家券商業績概況出爐,其中5家淨利潤增幅超過50%,英大證券淨利潤增幅最大,達165%。今年上半年股市交投十分活躍,多家券商經紀業務和自營業績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在多重資本市場改革利好推動下,券商投行業務收入較為豐厚,其中首發(IPO)業務收入同比翻倍。不過,股票質押回購業務依然是券商業績隱形殺手,計提資產減值成為券商業績的一大拖累因素。(證券時報)
上半年權益基金規模大增1萬億,貢獻行業半數增量。上半年市場結構性機會突出,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繼續高歌猛進。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7197只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16.9萬億元,比去年末大增2.14萬億元,半年增幅14.47%。尤其是權益基金,增長1萬億元,佔新增規模的“半壁江山”。(證券時報)
(謝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