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成交額近四個月首破萬億,“牛市”已歸來?

2020年雖然各種“黑天鵝”頻發,但全球股市並未因此而萎靡,上證指數也在7月1日重回3000點關口。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三個交易日放大,7月2日達到1.08萬億元,自今年3月10日以來首次突破萬億大關,以券商股為代表的藍籌股領漲大市。

在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市場人士看來,下半年牛市格局較為確定,但到底是類似2006年到2007年和2014年到2015年的全面牛市,大多數股票都有不錯漲幅,還是2010年(中小盤股、“吃藥喝酒”行情)和2017年(藍籌股)的結構性行情?

對此市場人士看法不一,有分析人士稱從外資流入驅動來看,有一定的資金偏好取向特徵,難以恢復類似2015年的槓桿行情;不過也有市場人士稱隨着各種刺激經濟的利好政策落實,投資者可以期待全面牛市的到來。

北向資金流入近200億,富時羅素“先知先覺”

近期北上資金的加速流入比較明顯,7月2日滬港通恢復交易,北向資金淨流入195.90億元,上證指數大漲2.13%,兩市成交超過10800億元;上一次北向資金有如此大規模的淨流入,是6月19日的210.1億元,主要來自富時羅素的被動資金。

外資被動資金對行情“先知先覺”,3月19日全球股市見底,3月20日就有跟蹤富時羅素的超過200億元被動資金買入A股。過去富時羅素的被動資金買入後,A股無一例外地開始新一輪上漲行情,2019年6月21日和2019年9月20日都有類似的情況。

滬深兩市成交額近四個月首破萬億,“牛市”已歸來?

深圳某知名公募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7月1日突破3000點大關,7月2日成交過萬億,説明牛市基調確立,不過依然跟2019年3月一度突破1.6萬億元的成交有一段距離,要達到2015年的“槓桿牛”的難度就更大。預計未來幾天的行情依然是藍籌股主導,但需要繼續觀察成交變化,如果有明顯放量上漲,比如突破1.6萬億元甚至是兩萬億元,就可能是“全面牛”,否則“結構牛”的機會更大。

安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近兩個月北上資金的配置偏好發生了一些變化,近期外資流入的行業主要是醫藥、電子、食品飲料、電新、計算機等。其中醫藥、電子、食品飲料近期出現了明顯的增配,而建築、煤炭近期則遭遇了外資淨流出。中國經濟引領全球復甦、配置價值上升和未來弱美元預期是兩大主要的原因,預計今年下半年外資仍將持續大量流入A股,美股表現(即全球風險偏好情況)則可能為外資流入A股的節奏帶來不確定性。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A股已經率先啓動行情,創業板指數創新高後,大盤有望從局部牛市轉向全面牛市。券商股現在剛剛開始有表現,其他很多板塊還沒有出現較好的上漲。但全面牛市中也並非所有股票都會漲,那些基本面好、有未來增長空間的股票才會真正上漲,績差股和題材股還是無人問津,市場依然會有一定的結構性特徵。

惠理集團(00806.HK)聯席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謝清海表示,原本預期中國經濟會出現U型復甦,但近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超出預期,呈V型復甦。目前,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為0.65%,中國十年期國債利率為2.93%,中美兩國十年期國債的息差處於自2012年來的最高水平,使得人民幣資產更具吸引力,且或為中國保留更多的降息空間。

星石投資認為,市場情緒整體高漲與經濟持續復甦、資本市場改革加速、外資持續進場等密不可分;最新發布的6月份PMI指數實現了四連升,也顯示當前宏觀經濟供需兩端都明顯回暖,生產端呈現量價齊升的趨勢。

“復甦牛”全面啓動,擁抱“價值”還是追高“成長”?

從2010年和2017年的結構性行情來看,在2010年持有藍籌股,2017年持有中小創的投資者,看着市場熱點不在自己持倉裏面,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煎熬,而2007年和2015年則是“皆大歡喜”的全面牛市。

上半年市場的熱點主要在生物醫藥、食品飲料以及科技股,市場人士都承認這些板塊“有點貴”,尤其是科技股。在中概股迴歸A股和港股的背景下,同類型“影子股”都受到市場熱捧,屢創歷史新高。

不過,從下半年前兩個交易日來看,資金主要追逐券商股和地產股為代表的低估值板塊,那麼在經濟全面復甦的背景下,下半年市場風格又將如何延續?這引發了市場人士的激烈爭論,板塊輪動的把握難度很大,有資深公募人士直言不要輕易判斷市場風格,也有市場人士認為需要用心分析預測半年報的情況來選股。

上海某公募基金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2019年的市場風格來看,主要是上半年價值股領漲,上證指數從2440點走了出來,而下半年則是以科技股為代表的成長股跑贏,2020年上半年明顯也是科技股領漲,下半年又會不會切換回到藍籌股?這位高管稱,要求旗下基金經理要麼堅持投資成長股,要麼堅持投資價值股,因為如果一年“踏空”兩次,“全年業績就廢了”,不要對市場風格作出過多判斷,堅持自己已有的選股方式更重要。

獨立市場分析師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技和消費是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大方向,但二級市場往往是將長期預期短期化,面對高估值的風險,當前低估值的週期股明顯存在估值修復的機會。一方面,下半年經濟可能會復甦,低估值板塊業績存在反彈的動力;另一方面,高估值的科技股和消費股已經到了沒法接力的境地,下半場開始切換到低估值的品種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德倫表示,中報季即將到來,建議投資者回歸基本面、迴歸績優股,把握中長核心資產和科技創新龍頭。看好大創新科技成長方向,特別是5G應用(雲、視頻等)、半導體鏈條、新能源車鏈條、面板景氣等方向;另外,以家電、家居為代表的可選消費景氣向上的鏈條,以及外資持續流入受益的重倉股。醫藥、計算機等熱門行業估值已在60倍左右,主要新興成長方向都維持在歷史估值分位數的高位,其半年報的業績成色將影響投資者對於該行業持續性的關注度和預期變化。

新時代證券策略分析師樊繼拓表示,如果從股市的資金供需結構來看,股市現在的點位可能是大幅低估的。上證指數自2019年5月以來一直圍繞3000點上下震盪,股票的總需求(資金流入)出現了系統性的抬升。股票型基金髮行量大幅增加,證券公司客户結算資金也出現了中樞抬升。不斷增加的資金將會繼續推升市場,三季度有可能比二季度更強。從估值的角度看,部分板塊確實“有點貴”,但考慮到整體估值不貴,而且資金還在不斷增多,所以股市中樞依然存在繼續上行的可能,而且不排除可能會加速,消費股將會適度“泡沫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2 字。

轉載請註明: 滬深兩市成交額近四個月首破萬億,“牛市”已歸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