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胡琳 每經編輯 廖丹
近年來,市場流動性較為寬鬆,利率整體走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跌不休”。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7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已經創下自2016年12月以來的44個月新低。
除了平均收益率下跌,今年7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也出現下滑。2020年7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7400只,環比下降2.73%。不過,專家指出,發行量的減少並不意味着發行規模的收縮。
7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35BP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跌跌不休”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7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8%,環比下降2BP,同比下降35BP。值得一提的是,7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已經創下自2016年12月以來的44個月新低。
對此,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稱,近年來流動性較為寬鬆,市場利率整體走低,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之下跌,未來低利率市場環境將維持較長時間,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仍有下跌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穩居榜首。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了不同類型銀行的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數據顯示,2020年7月國有銀行理財產品1238只,平均收益率為3.55%;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881只,平均收益率為3.68%;城商行理財產品2900只,平均收益率為3.94%;農商行理財產品1907只,平均收益率為3.81%。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2020年7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7400只,環比下降2.73%,其中非結構性理財產品7289只,結構性理財產品111只。
值得一提的是,7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為7400只,並未達到前7個月的月平均發行量。今年前七個月,銀行理財產品月均發行量為7682只。
實際上,今年前七個月,理財產品月均發行量較去年同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收縮。今年前七個月,銀行理財產品月均發行量為7682只,去年同期月均發行量為9494只,同比下降19.09%。
不過,發行量的減少並不意味着發行規模的收縮。劉銀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理財產品發行量整體要低於往年,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年初銀行線下理財受阻,線上理財比例提升,導致理財產品發行量減少;二是受理財轉型影響,理財產品期限拉長,開放式尤其是定開式產品增多,也令產品發行量減少。不過產品發行量減少不意味着理財規模下降。
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環比上漲雖然7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進一步下跌,但是7月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4.09%,環比上漲3BP,比全量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高31BP。
劉銀平表示,淨值型理財產品有可能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二季度理財子公司產品期間平均年化淨值增長率為5.76%(未扣除浮動管理費),今年理財子公司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在4.2%~4.5%之間,浮動管理費率在50%左右,扣除浮動管理費率後,歸屬於投資者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能達到5%左右,遠高於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收益率。
同時,他稱,對於銀行理財投資者來説,對收益波動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接受程度還不高,仍傾向於購買傳統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雖然目前市場上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佔比已經達到一半,但為了迎合客户需求,很多中小型銀行發行的並非真正的淨值型理財產品,產品淨值波動很小,一直在業績比較基準上下小幅波動。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20年7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673只,環比下降11.01%,同比增長51.13%。今年淨值型理財產品整體上仍然保持增長態勢,不過增幅相較於去年有所放緩。
劉銀平告訴記者,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及規模仍然呈增長趨勢,隨着基數不斷增多,增幅會有所放緩。
實際上,今年5、6月份以來,由於債市牛熊轉換導致銀行多隻固收類產品淨值下跌,投資人收益受到影響。對此,劉銀平對記者表示,如果要降低理財產品淨值波動給投資者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拉長產品期限。
近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雖然資管新規的延期可能會導致部分銀行保本理財延遲退出,但從近幾個月數據來看,保本理財發行量和佔比都出現比較大的降幅。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7月共有7019只人民幣理財產品披露了收益類型,其中保證收益類產品139只,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490只,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6390只。保本理財產品共629只,佔比8.96%,環比下降1.36個百分點,再創新低,近三個月保本理財發行量佔比降幅都比較大。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 訪問yuanben.io查詢 【5L2LQESL】獲取授權信息轉載授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