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券商馬太效應?十大龍頭瓜分七成淨利“蛋糕”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財經

導讀:隨着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和券商併購的推進,未來,券業馬太效應的格局或越發明顯。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記 者丨周瑩

編 輯丨巫燕玲

圖 / 21世紀經濟報道

隨着中報披露完畢,上市券商上半年業績全部浮出水面。

從業績排名來看,券商“馬太效應”依舊。營收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總營收與利潤均佔到39家上市券商業績的六至七成左右。中信證券依然領跑,營收淨利均蟬聯冠軍。

而隨着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和券商併購的推進,未來,券業馬太效應的格局或越發明顯。

十大龍頭券商瓜分七成淨利

上市券商上半年業績盡數放榜。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39家上市券商共實現營業收入2289.90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731.02億元。

“強者恆強。”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營收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總營收佔到39家上市券商總營收的64%左右,淨利潤佔到68%左右。

營收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中國銀河、中信建投、東方證券。

其中,中信證券淨利潤高達89億元,其後的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廣發證券淨利潤也超過50億元。營收排名第十的東方證券淨利潤為15.26億元。

此外,39家中有17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7家淨利潤尚不及5億元。

上半年實現營收最少的是太平洋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95億元,歸母淨利潤5293萬元。

海通證券在半年報中稱,隨着證券行業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將深刻改變行業的競爭格局。監管層提出打造航母級券商,支持行業做優做強,未來政策利好將更偏向頭部券商,市場資源向頭部券商集中愈發明顯。

那麼,在這種背景下,中小券商如何發力?

“中小券商的發展之路在於特色化發展。要麼在自營業務方面擁有獨特優勢,要麼在投行業務等方面擁有核心能力,小而全的中小券商的生存處境將更加艱難。”白沙泉併購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漢聰9月2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事實上,近年來,券業馬太效應加強,行業併購不斷湧現。

此前,中金公司全資收購中投證券,將其更名為“中金財富”,成為旗下財富管理品牌。而在9月1日晚披露的招股書預披露更新版本中,中金公司也提到,將持續加快推進與中金財富證券的整合,實現客户分層覆蓋,建立統一的業務支持體系,併發揮平台協同效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此次招股書中,中金公司再度提及“併購”。

“本次A股IPO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支持公司境內外業務發展。同時,公司將利用本次募集資金進一步加強在金融科技、國際化等戰略領域的投入,並適時把握戰略性併購機會。公司將以整體戰略為導向,結合各業務發展規劃,統一管理和分配資本金。”中金公司表示。

“在同質化發展的背景下,券商行業的經營分化與行業整合將是一個必然趨勢,因此券商行業的併購整合,也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優勢券商在專業能力、資本實力及業務資源上的優勢將不斷得以強化,而缺乏業務特色和核心能力的中小券商的生存問題也將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由於券商行業的地域性特徵,券商整合的主導模式將以國內券商行業的整合為主,海外併購不會成為主導模式。海外併購的標的,主要集中在於精品投行和智能投顧方面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公司。”陳漢聰認為。

註冊制改革、牛市助推業績增長

從具體的業務數據上來看,註冊制改革的推進以及牛市,成為券商上半年業績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2020年上半年,隨着科創板發行常態化,A股IPO發行規模顯著提升,滬深兩市共計119家企業完成IPO發行,同比增長80.30%,合計發行規模1392.74億元,同比增長130.5%。總髮行費用約86.77億元。

而在119家IPO企業中,光大證券佔據11席,中信建投11席,國金證券7席,廣發證券8席,招商證券6席,民生證券6席,興業證券5席,中信證券5席,浙商證券3席。

值得關注的是,在一眾券商中,國金證券投行業務成為“黑馬”。其上半年保薦業務共承銷金額84.88億元,多為科創板、創業板企業,投行業務上半年收入增幅達到200.37%。

半年報顯示,國金證券目前有保薦代表人144人,在醫療健康、汽車零部件製造等行業領域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近期加大了科創板、創業板項目開拓、儲備,同時推動併購重組、債券業務等協調發展。

此外,中報顯示,隨着牛市的來臨,券商經紀、兩融、券商自營等業務營收迅速增長。

不過,在陳漢聰看來,近年來,例如經紀業務、兩融業務、權益類投行業務的券商獨佔牌照業務逐漸趨向同質化。但這些業務與證券市場的交易量、價格波動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相關性,進而導致中國證券業呈現出較強的週期性特徵,難以穩定增長。

“未來,全產業鏈核心定價能力、客羣優勢、政府關係、融資成本等才有望成為券商競爭力所在。”陳漢聰表示。

與此同時,隨着金融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例如商業銀行或獲批券商牌照,券商也在面臨着更進一步的挑戰。

陳漢聰指出,在混業經營模式下,銀行系券商將具有客户資源優勢、低成本資金優勢和經營穩定性,其在“機構化投資者”佔主導的市場中更具優勢。目前,銀行已在部分領域與券商展開同業競爭,券商需要不斷進行業務變革,在優勢領域形成具有行業壁壘的核心競爭力,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混業經營、混業監管的新格局。

“未來,券商扮演投行的角色越來越多,其定價能力是核心,承銷能力是關鍵,同時組織結構、人才培養、資本實力與風控實力等指標將越來越受到重視。”陳漢聰表示。

本期編輯 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