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神”的一則公司,炸出了教培行業的痛點

近日,正處在“疫後”復甦期的教培行業又爆出重大新聞。

一則上市公告,把兩家教培企業推上風口浪尖。

01

豆神與滬江的“恩怨情仇”

該糾紛已獲海淀區人民法院受理。

查看公告,該訴訟事件共涉及5家企業,3個主題,看起來錯綜複雜。

簡單的理解,就是D公司因著作權問題起訴H公司,該作品權是D公司的現任總裁在之前任職於J公司時完成的。

而翻閲企查查可發現,當D公司的現任總裁任職於J公司時,他還新成立了另一家公司Z並任法定代表人。這家Z公司之後又被D公司收購。

另一邊,H公司和J公司之間的關係是,早年,H公司旗下的K公司因業務需要同J公司簽約,獲得了J公司生產的產品的完整權利。

對於該事件著作權的歸屬問題,在9月2日的滬江教育和佳課教育聯合聲明中獲悉,其為巨人教育所有。

對此聲明,豆神文化當前還沒有做出回應。

再來看看三個主體的企業情況。

“豆神”的一則公司,炸出了教培行業的痛點

上市公司豆神教育的前身是以安全科技業務為主的立思辰,在2018年2月中文未來被立思辰收購後,於今年8月7日更名為豆神教育,之後,其主營業務由單一的信息安全變更為教育和信息安全。大語文成為公司主要的發展方向。

2019年財報顯示,教育業務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80%以上,教育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核心主要業務。

截止目前,豆神教育擁有111家直營合作店和346家加盟店,2019年實現全網覆蓋用户1500萬人。

“豆神”的一則公司,炸出了教培行業的痛點

誕生於2001年的滬江教育是一家有着互聯網基因的教育平台,2017年宣佈戰略升級,圍繞教育生態重點發展兩大業務,以滬江網校為主體的B2C業務和以實時互動在線教育平台CCtalk為主的平台業務。

被稱為獨角獸的滬江教育,曾在2018年7月啓動IPO,上市地點選在香港。彼時招股書顯示,其在2017年的運營收入已達到5.55億元人民幣,但因銷售成本過高,已連續3年虧損。

援引弗若斯特沙立文的數據表示,截至2017年12月,滬江教育擁有約1.7億用户,並且按月活躍用户計算,滬江教育在中國所有教育技術公司中排名第一。

但時至今日,並沒有在二級市場看到滬江教育的身影,反而因“管理層變動”、“對賭”、“裁員”、“被列為被執行人”等報道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豆神”的一則公司,炸出了教培行業的痛點

作為中國基礎教育領域的老品牌,巨人教育主要開展教育培訓、教育出版、加盟等多項業務。目前開設中小學英語、語文、數學,中學理科,綜合素質全能課程、素質教育,國內外遊學,冬夏令營等千餘門優質課程。

依靠品牌優勢,巨人教育先後在全國開設多家直營分校和加盟機構,累計服務學員超過500萬人次。

在資本市場,巨人教育也曾謀求上市,但因種種原因,多次被拒之門外。

02

起訴能改變高企的商譽問題嗎?

從公開資料獲悉,豆神教育近幾年併購明顯,對上市公司來説,併購必然產生商譽。

這邊就產生一個問題,如果被併購的企業業績不達標,出現資產的預期現金流減少,則可能出現商譽減值,從而稀釋自身的盈利,拖累公司的業績。

據不完全統計,豆神教育及旗下的基金累計併購或投資超過31家教育公司,然而大手筆的擴張並沒有給公司帶來快速的增長,卻是拖累了公司的業績。

2018年,就因大額的商譽減值,造成豆神教育歸母淨利潤虧損13.9億,同比減少786.9%;

2020年半年報顯示,其雖未對商譽進行計提,但仍有28.62億商譽在賬上,其中賬面原值最高的三家子公司分別為康邦科技、中文未來和江南信安。

其中,在收購中文未來股權時,雙方簽署了業績承諾,根據當時的交易公告,中文未來需在2019年至2021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完成1.3億元、1.69億元和2.1億元。

查看豆神教育的半年報,中衞未來的運營收入為1.82億元,淨利潤為2419.1萬元,是主要子公司及對公司淨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中唯一盈利的公司。但是,這距1.69億元的淨利潤承諾還相差甚遠。

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豆神教育運營收入為7.1億元,同比減少21%,歸母淨利潤虧損9471.51萬元,同比減少341.86%。

如果想在2020年年報中有個好看的數字,豆神教育是應該好好想辦法了。

03

知名IP在教培行業的重要性

該事件爭議的焦點是著作權使用,其歸根結底還是屬於知名輔導老師的個人IP問題,也就是教培行業的痛點。

知名的輔導老師頭頂光環,自帶引客效果,這對每年需花費重金在招生推廣的教培行業來説,那是絕對的優勢。

就如這起事件中涉及的主角。眾所周知,豆神教育的竇昕先生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是大語文課程體系的開創者,豆神大語文創始人,在語文的研究及教學方面有着較高的成就,在培訓行業早已成功塑造了自己的IP形象。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上市公司利益與個人深度綁定,靠個人IP真能撐起一家上市公司嗎?投資者可不是進入培訓機構的學生。

歸根結底,這一事件的焦點還是教培行業繞不開的話題,名師的IP效應。而這也一向是作為教育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它能給企業築成護城河。

所以,教培機構在推廣端不惜成本、大肆花錢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多練練內功,在輔導老師的培養,教學方面的研究等方面多花心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3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神”的一則公司,炸出了教培行業的痛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