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變“上門求票”為“主動供票”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財經

圖為上海浦東陸家嘴區域。 (新華社發)

在城市建設中,每一項重大工程都需要地、房、水、綠、林5張“門票”,企業往往為獲得審批跑斷腿、磨破嘴。如今,上海浦東在制度設置上率先在全國實行“五票”統籌。這一創新舉措是如何實現的?效果如何?記者日前在調研中發現,通過職能轉變、流程再造、制度創新、機制保障、技術支撐等手段,當地將原來的建設企業“上門求票”轉為指標管理部門“主動供票”,為推動重大工程建設提速提質提效,為推動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提供支撐。

看電影需要電影票,乘火車需要火車票,參觀景點需要門票,與這些入場券類似,城市建設中,每一項重大工程得以順利推進都需要5張“門票”。它們是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地票”,徵收安置房源指標的“房票”,水系佔補平衡指標的“水票”,林地佔補平衡指標的“林票”和綠地佔補平衡指標的“綠票”。作為建設項目資源性指標,這“五票”是修路、架橋、建廠、造房等重大工程推進的基礎保障,十分重要。

“過去,由於‘五票’審批涉及了浦東新區發改委、建交委、生態環境局、規劃資源局等多個部門,建設單位要‘挨家挨户’協調落實這些‘票據’。”上海浦東新區建交委副主任李樹遜告訴記者,“如今通過制度創新,我們已實現各行業主管部門主動統籌、籌措提供。”

經濟日報記者日前在調研中發現,浦東這一“統籌”開啓了一項全國第一:浦東新區建交委會同發改委、規資局、生態環境局等職能部門,通過政府投資項目資源性指標配置機制系統化改革,成功將原來的建設企業“上門求票”轉為指標管理部門“主動供票”,為推動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提供了支撐。

不再等“票”開工

“滬南公路(閘航公路-G1503)改建工程全長18.7公里,佈置雙向6車道,總投資約47億元。由於搭上了新區‘五票’統籌的快車道,僅用10天就完成了資源性指標徵詢及匹配工作,不再像過去那樣等‘票’開工了。”上海浦東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海峯説。

記者採訪瞭解到,以往“五票”籌措往往在重大工程啓動後才開展,且這些指標多數需由建設主體自行編制平衡方案,再提交主管部門審批。受制於籌措啓動時間晚、建設主體掌握信息不全,籌票批票十分耗時,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工程進度,也不利於資源集約高效利用。

“五票”統籌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原先資源性指標配置方式。浦東新區從企業、社會需求出發,探索建立了項目建設主體報需求、指標管理部門配指標的工作機制,明確指標管理部門不僅負責指標審批,還需負責指標籌措和供給。此舉將原來的建設企業“上門求票”轉為指標管理部門“主動供票”,提升了企業社會發展指數。

同時,他們突出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立足全生命週期,提高配置能級。在配置節奏上注重同步配,在建設項目儲備階段即全部完成“五票”配置,避免等“票”,確保項目出庫後即可審批和實施建設;在配置結構上注重同比例配,建立重大工程建設計劃、配套指標建設計劃“兩個計劃”,並由發改委按照財力情況對兩個計劃同比例分配資金,防止“票”與項目脱節;在配置週期上注重超前配,以5年為一個週期,提前梳理“五票”需求,按照適度超前原則建立“五票”蓄水池,消除項目等“票”現象。

“以前,我們做項目都是企業自己去跑;現在不一樣了,在辦公電腦上申請就可以了。10個工作日,管理或受理部門就會給我們一個準確結果。”劉海峯告訴記者。

“由於‘五票’審批涉及多個部門,我們緊扣數字化轉型方向,開發建設浦東新區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系統,將‘五票’信息錄入管理系統,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浦東新區建交委綜合規劃處副處長吳健宏一邊打開系統平台,一邊向記者介紹:“只要在系統上提交需求,就會通過後台短信發給各資源性指標單位的相應經辦同志。一定時間內,相應資源管理單位會跟進登錄,開展研判,對這一項目提出資源性指標配票的建議。”

通過這一系統,浦東新區成功將配票全過程移至線上,並對逾期配票、缺票少票等情況亮燈預警,實現進度可追蹤、落實可督查、效果可評價,從以往的用人管事轉變為機器管事,確保“五票”配置落到實處。

記者獲悉,實施“五票”統籌以來,當地資源配置效率得到較大提高,項目儲備週期大為縮短。2020年一年時間即完成60%的“十四五”重點項目儲備任務,為後續重大工程加快建設夯實了基礎。

“滬南公路(閘航公路-G1503)改建工程在項目前期研究階段,經摸排發現需‘水票’493平方米、‘綠票’22.3萬平方米、‘林票’30987.6平方米、‘地票’121049.3平方米、‘房票’32產,上報需求後,均獲得主管部門同意,由區裏統籌分配,順利完成資源性指標徵詢及匹配工作。”劉海峯告訴記者,“五票”到齊後,工程順利完成了工可批覆。

“五票”資源哪裏來

“五票”涉及的各種建設項目資源性指標,如果只用不補,只會越用越少直至枯竭;只有資源佔用補償平衡,才能持續發展。

對此李樹遜表示,以“房票”為例,為保障重大工程、民生項目的安置房源儘快落地,浦東建交委一方面加快徵收安置房建設,另一方面不斷優化房源供應管理,實現規劃精準對接、建設適度超前。“目前,浦東已形成區房源‘蓄水池’,房源收儲資金從7.5億元擴容至50億元,可收儲房源約50萬平方米,即使出現項目調整或計劃外新增,也可保障房源精準供給。”

記者獲悉,2018年以後,浦東建設項目所需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全部來自土地減量化。為加強統籌力度,浦東新區規劃資源局通過開展減量化潛力空間摸底調查,實現精準指令減量。經過兩輪減量化,當地共實施建設用地減量立項總面積24.4平方公里,有效緩解了土地指標供需矛盾,確保了“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

“房票”如此,“水票”“綠票”“林票”也一樣。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通過上述資源性指標統籌配置資源,既守住綠水青山,又助力新區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記者獲悉,“十三五”期間,浦東新區重大工程項目年均佔用河湖水面約30萬平方米、年均佔用綠林地面積約333萬平方米。為此,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精細化打磨“水票”“綠票”“林票”統籌方式,既達到佔補平衡,又主動服務經濟、服務重大項目、服務營商環境;未來還將持續為城市建設提供豐富的資源供給,更好實現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在李樹遜看來,“五票”統籌的實施,還有着更大意義——即將改革重心從“政府側”向“企業側”轉變,根本上改變了資源性指標配置方式。

記者採訪瞭解到,目前,浦東新區相關部門正進一步打磨“五票”統籌機制,完善制度體系;加快建立“五票”項目儲備庫和實施庫,開發“五票”應用場景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優化配票決策,推動“五票”統籌成為浦東原創性標誌性引領性的改革創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