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輕工業高質量發展路線圖出爐 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 《中國證券報》18日刊發文章《輕工業高質量發展路線圖出爐 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文章稱,6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輕工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輕工業綜合實力實現顯著提升,佔工業比重基本穩定,擴內需、促消費的作用明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增強。

  (資料圖,新華社發)

  (小標題)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介紹,輕工業涉及吃、穿、住、行、玩、樂、教等多個領域,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輕工業大國。2021年,我國輕工業增加值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16.9%,100餘品類的輕工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表示,2021年全國輕工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4萬億元,增長14.4%;實現利潤1.4萬億元,增長7.4%;輕工全行業出口突破9000億美元,增長30%。“輕工業已佔全國工業13.4%的資產,實現了16.2%的利潤和17.5%的營業收入。我國輕工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集羣優勢綜合體現,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國際競爭能力提升,人才支撐作用加強,為輕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築牢了根基。”張崇和稱。

  何亞瓊坦言,前幾個月國內疫情多發,部分地區疫情高位運行,國際形勢複雜,我國輕工業不可避免受到影響,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不暢、需求收縮等困難。他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問時表示,疫情等因素對我國輕工業發展的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的,我國輕工業體系完整,配套齊全,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數據顯示,1-5月,電池、玩具、酒製造等行業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輕工業8種重點商品累計出口額1887億美元,同比增長9.3%,箱包、鞋靴、玩具出口增速超過20%。

  “隨着各項助企政策逐步落地,惠企成效正在逐漸顯現,特別是《指導意見》的發佈實施,我們相信下半年輕工業將繼續平穩較快增長。”何亞瓊説。

  (小標題)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

  為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圍繞科技創新、高質量供給、產業鏈現代化、綠色低碳轉型、產業生態協調發展五個方面提出了五項重點任務。一是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加快關鍵技術突破,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優化標準體系建設。二是構建高質量的供給體系,增加升級創新產品,提升質量保障水平,強化品牌培育服務,推廣新型商業模式。三是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加快產業鏈補鏈強鏈,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發展服務型製造新模式。四是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綠色安全發展,全面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引導綠色產品消費。五是優化協調發展產業生態,提高企業差異化發展水平,建設高水平產業集羣,優化產業空間佈局,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體系。

  對於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指導意見》提出,有序推進輕工業碳達峯進程,繪製造紙等行業低碳發展路線圖,加大食品、皮革、造紙、電池、陶瓷、日用玻璃等行業節能降耗和減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額和污染排放標準,樹立能耗環保標杆企業,推動能效環保對標達標;引導綠色產品消費,完善政府綠色採購政策,加大綠色低碳產品採購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行動。

  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表示,此次《指導意見》對造紙行業節能減碳提出了具體要求。造紙行業在2030年以前總能耗仍會繼續上升,行業在社會需求量持續增加、產量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面臨的困難較大,需盡力爭取技術突破,力爭通過加大植樹造林、成品紙進口、提高生物質能源比例、節能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熱電聯產效率及政策性產能控制等措施,確保碳達峯後碳排放逐步降低。

  (小標題)構建高質量供給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張曉峯介紹,構建高質量的供給體系也是此次《指導意見》的重點任務之一。根據《指導意見》,圍繞健康、育幼、養老等迫切需求,大力發展功能食品、嬰童用品、適老化家電家居等輕工產品。結合行業特色,實施升級創新產品製造工程。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導意見》對釀酒產業的政策引導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增加升級創新產品,發展“三化”(多樣化、個性化、低度化)白酒產品;二是深入實施智慧釀造,推進酒業數智化轉型;三是打造產區綠色生態,建設優質原料基地;四是強化品牌培育,推進白酒國際化進程。

  此外,《指導意見》提出,加快產業鏈補鏈強鏈,支持乳製品、罐頭、釀酒、糧油等行業建設優質原料基地。對此,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乳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打造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食品製造業。但行業積澱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凸顯,比如原料奶生產增長乏力、乳製品產量增長放緩、區域發展不平衡、乳製品市場結構性過剩與短缺並存等。未來乳製品行業要堅定不移地走全產業鏈發展之路,大力發展奶畜養殖,快速提升自有奶源比例,解決奶源短缺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