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對標:我們的難點在哪裏?
杭州雲棲小鎮展廳 記者 江勝 攝
錢江兩岸,生機盎然。雲頂之上,煙波浩渺。接上“雲端”,電子商務、雲計算、大數據……這些數字經濟元素在杭州方興未艾,千年古城青春正好。
在園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蓬勃發展,數字資源變成產業新藍海;
在企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傳統產業發展賦新能;
在街頭,基於城市大腦場景應用,通過手機即可知道附近哪裏有車位並可實現“無感支付”,讓羣眾享受便捷新生活;
……
從“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到“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昔日的“人間天堂”,正在演繹全新的“數字天堂”,杭州已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樣本。
對標杭州,發展數字經濟,安慶差距明顯。但是,杭州在多年的實踐中證明數字經濟發展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對發展進程中的難點,杭州展現出了不起的鋭意與睿智,為我們提供了啓示,也讓我們自問,我們的難點又在哪裏?
等等看、不會幹、不敢幹
——思想觀念待轉變
近些年來,數字經濟開始成為杭州靚麗的城市名片。
早在二十年前,杭州就提出“構築數字杭州,建設天堂硅谷”。
2018年10月,杭州正式啓動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行動,全面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三化融合”發展。
去年,杭州在數字產業化上再跨新台階,將“全球移動支付之城”“雲計算之城”“人工智能之城”打造成為其新的城市標籤,將數字資源轉變成產業築夢的新藍海,並於去年底提出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發佈的《2019城市數字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杭州在“數字一線城市”十強陣容中位居第一。《報告》指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杭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時代瞬息萬變,新生事物不斷湧現,思維方式不斷更新。
4月底,安慶黨政代表團赴杭州考察學習數字經濟,疑問也隨之而來:
安慶產業自身還有短板要補,有沒有必要去發展數字經濟?
安慶綜合財力不是十分寬裕,靠什麼去發展數字經濟?
安慶數字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對標杭州是不是不切實際?
……
此前一個月,市經信局就安慶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情況做了專門調研,結論是:傳統企業不想數字化、不會數字化、不敢數字化的現象同樣較為普遍。
觀念跟不上,跳不出傳統發展模式導致企業不想數字化,總想等等看;
由於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後,人才缺乏,技術儲備不足導致企業不會數字化;
互聯網企業掌握傳統企業生產數據後,會如何使用這些數據,傳統企業會從中得到什麼好處?擔心和疑慮導致企業不敢數字化;
……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的“結”不解開,前進的腿腳就難以伸展,發展的局面就難以打開。
發展新經濟,始於思想觀念的轉變——
二十年來,杭州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換了一屆又一屆,但無一不以數字經濟為發展的壓艙石、定盤星、助推器。拿過接力棒,在新的起跑點不斷解決發展道路上的新問題,數字經濟在杭州如錢江之潮,一浪更比一浪高。
而放眼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競爭也日趨激烈。GDP萬億元俱樂部的17個城市,都把數字經濟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爭先恐後,你追我趕。
這是趨勢,這是方向,這是必然!
今天,對於安慶來説,發展數字經濟,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全方位考驗着我們的思路和行動。
杭州用發展行動詮釋了數字經濟的“從無到有”“無中生有”,數字經濟也為杭州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產業的發展和發展資金,有時候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能不能在有限的財力基礎上幹出一片新天地,考驗着我們廣大幹部的鋭意與睿智。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即便是杭州,在發展伊始,也一樣不能預料到現在的結果,正如一位杭州的幹部所言,“(發展數字經濟),杭州也不是含着金湯勺出生的孩子”。這一點,對於安慶發展數字經濟尤為重要——
我們學習杭州,學習緊抓數字經濟關鍵要素,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實現“重點突破”;
我們學習杭州,學習制定數字經濟科學規劃,不等不慢不徘徊,以實現“漸進發展”;
我們學習杭州,學習規避數字經濟窄路斷路,一腳一步一鏗鏘,以實現“彎道超車”。
學習考察僅是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探索一條真正符合本地實際的數字經濟發展路徑並不斷完善提升才是關鍵。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説。”著名互聯網投資人張泉靈曾發出這樣的感悟。
越擔心跟不上時代,越要奮力策馬揚鞭。
今天,安慶如何實現數字經濟的“從無到有”“無中生有”?
我們要做的就是,堅定信念,咬緊目標,篤定前行,搶佔數字經濟風口。
從一個數字企業到一個產業集羣,從一個數字應用到一個城市共識。只有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任接着一任幹、一代接着一代幹,我們才能以尺寸之功,建設一個數字新安慶。
缺政策、少人才、無平台
——產業土壤需改良
近年,杭州數字經濟的異軍突起,離不開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等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這些企業帶動了數以萬計懷揣夢想的創業者的奮鬥激情,形成了數字經濟集羣效應。
以阿里巴巴等企業為中心,杭州形成了電子商務、雲計算、大數據、數字安防等產業集羣,有了發展數字經濟的“心臟”——網絡數據中心,為數字商業以及數字政務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去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20歲“生日”之際,發出了一封“感恩信”,感謝杭州“讀懂我們最初的夢想”,“你點燃了創業者的萬家燈火,而萬家燈火點燃了我們”。
杭州給了阿里巴巴生存發展的政策和機會,阿里巴巴給了杭州打造新城市名片的實力。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造就了新杭州。
杭州為什麼能夠催生阿里巴巴?從根本上來説,因為杭州具有包容與開放的“土壤”。
不僅是阿里巴巴,杭州對所有的創業者,對所有敢做夢、有理想的人都毫無例外地支持。在這片創新熱土、創業沃土上,企業在享受中貢獻、在貢獻中享受,與杭州的發展同命運、共進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19年杭州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3795億元,佔GDP比重約25%,增長15.1%,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高於GDP增速8.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持續引領,重點產業實現較快增長。
“三化融合”下的杭州,在數字經濟前沿基礎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重點產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社會治理數字化應用等方面領跑全國。
再看安慶,以經濟基礎較好的城區為例,2019年,城區“四上企業”通過數字信息化手段實現營業收入61.5億元,佔全部營業收入的比重為7.5%,數字經濟產生的經濟效益所佔比重遠低於長三角地區的40.9%和全省的20.0%。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2019年,安慶城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通過數字信息化手段實現營業收入826萬元,佔全部營業收入比重僅為0.3%。數字化產生的營業收入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領域,以製造業為核心的產業數字化比重同樣遠低於長三角地區和全省水平。
數字化水平低、數字經濟企業少、數字經濟企業規模小、數字經濟佔比低、無龍頭企業、產業鏈缺失……在《安慶城區數字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上,我們的痛點字字扎心。
企業方面,企業數字化運用程度低、從業人員少、數字化應用水平低、數字化意識不強、資金緊缺、融資難……企業也在泥淖中艱難前行。
我們的營商環境雖然一直在改善,但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相比,仍然頗有差距。
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近年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依據和支持。然而,在信息安全、企業行業有序競爭以及數字經濟和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安慶市相關法律、政策的建立和完善還相對滯後,支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的政策也不多。
在失衡的競爭環境下,安慶市相關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缺乏擴大資金投入動力,難以提升生產效益,發展速度受限。
從調研情況看,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本市高校人才資源外向輸出多,能留在安慶的少,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有企業表示,受制於本市地緣和經濟因素,加之本市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力不足,適應“互聯網 ”發展的相關專業人才十分短缺,成為制約企業發展壯大數字經濟的重要因素。
以服務業企業為例,數字經濟從業人員學歷以大專和本科為主,碩士及以上學歷的高端技術人才比例不足10%。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等跨界服務領域人才供需不平衡,人才供給較為滯後,自主研發能力較弱,不少信息服務企業急需熟悉數字經濟的人才,但招聘困難且流失嚴重。
近年,杭州的數字經濟特色小鎮和產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形成了數字經濟的集聚效應。而安慶不僅缺乏數字經濟龍頭企業,也沒有相關特色產業園區,更沒有產業集羣。安慶發展數字經濟,可以説任重道遠。
燃激情、比成績、敢拼闖
——創新機制促發展
縱觀這些年,杭州以“三化融合”為基本路徑的數字經濟發展歷程也為安慶提供了一些啓示:
為推進數字產業化,杭州培育和引進了一批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並打造了西湖雲棲小鎮、富陽硅谷小鎮、下城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一批數字經濟特色小鎮和產業園區,配套出台一系列支持企業發展政策;
為推進產業數字化,杭州積極做好企業的宣傳引導,制定出台並落實從省級到縣區級數字化改造、智能製造相關政策,引進專業技術服務商為企服務;
為推進城市數字化,杭州組建各大專班共同建設城市大腦,凝聚起了各級、各單位力量,打破數據壁壘,消除數據孤島,推進數據協同,發揮數據的城市治理作用。
杭州今天的數字經濟發展成果都是萬千幹部披星戴月、腳踏實地幹出來的。剛剛起步的安慶,還有太多的深水要涉、夜路要走、陡坡要爬,更需要大批這種敢想敢闖、奮勇爭先的“拼命三郎”式幹部。
在既往經濟工作中,我們的幹部暴露出來的是:亦步亦趨的多,敢勇當先的少;按部就班的多,敢闖敢拼的少;求穩怕變的多,敢於擔當的少。
揮動“指揮棒”,以考核評價機制激勵、鞭策幹部奮發有為,這是杭州數字經濟取得今天發展成果的因素之一。
2018年7月,杭州提出的“六大行動”中包括數字經濟的“三化融合”。杭州從相關市直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專項督查組進行專項督查,一個月一次現場督查,兩個月一次比學趕超“回頭看”。同時,專項督查組圍繞各單位推進落實中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提供跟進服務。
2018年10月,杭州正式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全市上下立即被動員起來,沿着“三化融合”道路,奮力向數字經濟的頂峯攀登。為建立科學高效的“施工體系”,2019年3月,杭州提出“領導” “督導”,推出了“紅黃黑榜”機制。
“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頭上有指標”。在細化分解年度目標任務之後,各區、縣(市)和市直單位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實行“掛榜問效”——完成進度及時的上“紅榜”表揚,推進工作速度慢、標準低、成效差的上“黃榜”警告,工作不作為、不落實的上“黑榜”批評。2019年7月,“十大攻堅工程(六大行動)”和“十件民生實事”“雙十大”項目“紅黃黑榜”首次在杭州市民中心張榜公佈,引起了強烈反響。
“紅黃黑榜”去年一共“曬”了3次,借力公眾監督,有效推進了杭州各項工作“快馬加鞭”。
信息經濟智慧應用專項考核、數字經濟考核、“三化融合”考核……從近幾年杭州關於數字經濟的政府績效考核項目名稱演變上,也可以看出杭州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走向定位越來越明確。
“通過考核倒逼產業發展,是有成效的。比如市衞健委推的醫療移動支付,也是之前老百姓在綜合考評意見裏提出來的,反映看病很麻煩,要排很多隊去付費。於是,市衞健委推出了‘診間結算’技術應用,病人在醫生診室就可直接進行費用結算。這無疑帶動了杭州醫療信息化產業發展。”杭州市委辦公廳綜合考評一處處長梁愛英説。
在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中,杭州幹部的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被激發,在奮勇爭先中不斷展現新作為。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無機制同樣沒有長久的動力。
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安慶只有借鑑杭州的發展進程,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制定精準有效的考核體系,突出重點,並進一步探索研究幹部正向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等靈活機制,讓幹部有壓力、有動力、有活力,營造出“尚實幹、勇作為、敢擔當”的良好氛圍,才能在這片藍海中行穩致遠,乘風破浪。(記者 羅少坤)
(來源:安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