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之下,股民對體質欠佳的辣雞股千萬不要再流連!
昨晚,中信國安公告收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老股民對這隻股大約不陌生,簡單概括一下中信國安這幾年的股價表現:2015牛市以來每況愈下,負面不斷,官司纏身。
來看看這少説也曾套了十幾萬人的月K線,請注意,即使目前股價僅為2.85元/股,它的總市值依然達到112億。而最高峯時這隻股市值曾接近400億,公司管理層在2015年底信誓旦旦要三年內衝刺千億市值。
哦對了,中信國安還曾經是滬深300的成分股,不過2018年已經被移除出去。
▲中信國安的月K線一定有很多股民似曾相識,有一種上市公司叫做“一年藍籌股,二年績差股,三年ST股,四年退市股”……
從2015年至今,中信國安一直在債務泥潭裏深陷,一度質押股份超過100%,股民們三不五時就能見到控股股東股份輪候凍結的公告。
今天中信國安的股價絲毫不出意外地跌停了,接近80萬手封單死死壓住跌停。中信國安尚未披露證監會對其立案調查的具體原因,不過花朵財經敢打10塊錢的賭,這家公司信披違法違規大約不止一次兩次。
中信國安的前身是1987年4月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投資成立的北京國安賓館,此後成為中信集團大陸業務版塊的重要子公司,在金融領域,網絡信息,資源能源等領域不斷擴展。2014年,在一場混改之後,中信國安由中信集團100%國有獨資成為民營股東佔多數的企業。
這場混改在當年爭議很大,其民營股東的股權結構穿透後多為自然人,一時間國資賤賣的質疑不斷。
質疑就質疑吧,畢竟從90年代初以來,國企改革過程中重複了無數次這樣的故事,人們評估一個國企的所有制改革成功或失敗,説到底還是要看療效。
療效怎麼樣呢?經過混改後,中信國安集團資產迅速擴大,橫向發展的野心昭然,2008年該集團資產曾經達到2000億 ,業務涉及金融、信息網絡、旅遊、資源能源、大消費、文化、城市運營、健康養老、海外業務等等。
然而這些業務大都表現平平,中信國安也很喜歡收購上市公司股權,曾是白銀有色和中葡股份的大股東。
回首過往,中信國安的混改堪稱悲劇之始,那是一個量化極其寬鬆的年頭,融資來得容易來得快,中信國安頭上揹負着中信之名,堪稱中國最粗的大腿之一,幾個民營股東也都大有來頭,所以中信國安在舉債收購的路上越走越遠,前面也説了,巔峯時它的股權質押超過了100%,也就意味着存在二次質押,可見當初各金融機構對它有多麼支持。
然而攤餅太大了容易破,為了發展而過度舉債,導致中信國安背上了超過千億的鉅額債務,資產負債率一度超過70%。2019年,中信國安發生了多起債券等融資違約。
花朵財經注意到,目前中信國安手中的中信國安、白銀有色、中葡國際的股份均為100%質押。且這幾隻股票近年來走勢都不怎麼好。
財務投資失敗,中信國安的主業怎麼樣呢?從2018年第一季度至今,它的扣非淨利潤一直為負。
中信國安以自己的經歷完美地解答了什麼是市場經濟:就算大腿再粗,就算曾經倚為長城的資源型業務再能躺賺,如果公司不與時俱進,僅僅靠着融資和財務投資,也是撐不起一家好公司的。
這是資產騰挪術的失敗,是時運的不濟,是管理層的無能,也是投資者們莫大的悲劇。
中信國安近2年一直嘗試自救,簡單説來就是賣賣賣。
2018年,中信國安就將旗下子公司盟固動力以21.72億元轉讓給榮盛控股,並且把31.80%的股份也轉讓出去。
此外,中信國安陸續出售了一些地產項目和資產,如青海鹽湖項目、三亞椰林灘酒店、海南萬寧地產項目、京龍大廈等。
然而大海的乾枯,並不是涓涓細流可以挽救的。中信國安的資產、股權出售並沒有阻止一系列的債務違約,整個2019年,中信國安的不少投資者們抱着對其大股東迷信一般的信賴,眼睜睜看着一個又一個“違約”“凍結”的公告輪番出現。
大腿其實是很仗義的,中信集團在2018和2019年多次採用了委託貸款的形勢支持中信國安的流動性,其中,2018年9月,中信集團提供了35億元委託貸款作為緊急流動性支持。
2019年1月,中信集團再次向中信國安集團提供了2.5億元委託貸款,專項用於國安集團支付拖欠外來務工人員工資。
請注意,第一筆35億的委託貸款,還是有點兒企圖力挽狂瀾的意思。第二筆2.5億元的委託貸款,就大有拖一天算一天,保證不發生羣體事件就行的意思了。當然,這純屬不負責任的猜測,花朵財經拒絕喝茶,家裏也沒水錶。
中信集團的資管水平,經營水平,乃至金融運作的水平,在國內當然是排行靠前的,然奈何中信國安這個乾兒子太不爭氣,中信集團要救它的話,當然有這個能力,然而怎麼救?救它的性價比高不高?救回來後怎麼辦?
歷史上那條栽了一次的河流,遮莫要再跌進去一次麼?再大的集團,再大的權力與膽量,誰又敢拍這樣的板?
去年3月,時任中信集團董事長的常振明曾在回答記者中信國安債務重組相關問題時反問:中國哪個公司破產清算了?
其實中國破產清算的公司多如恆河沙,常振明當時的腦海裏,大約是自動省略了某些關鍵詞。同樣是這位常振明,曾經帶隊去最高法,試圖改變一項不利於中信國安的二審判決,這件事被資本市場普遍認為極其荒謬。
圖據《時代週報》報道的《關於懇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協調解決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重組過程中有關問題的函》
這封信函就是由中信集團向中國銀保監會發出,大意是請求銀保監會出面,穩定及協調相關債權人,尤其是協調金融機構對中信國安的抽貸斷貸和起訴查封問題,幫助營造較好輿論環境,協調解決司法訴訟問題。
而中信國安的債權人中,佔了大頭的也正是國有銀行,其中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地方性銀行都有,借款餘額基本上都超過50個億。
從這個層面上説,中信國安其實是幸福的。
君不見近幾年諸多暴雷的民企,儘管也曾經是地方甚至全國某行業的龍頭,但融資同樣具有不小的難度,現在很多金融機構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都不敢接受了,更別提還有中信銀行這種數一數二的央企大粗腿為自己奔波説項,諸如此類的豪華待遇,羨煞人也。
大江大河遮不住,早晚畢竟東流去。中信國安被證監會宣佈立案調查,雖然由頭是信披違法違規,但調查出來的結果也許不一定侷限於信披違法違規,與此同時律師們已經開始針對此事接投資者維權索賠的案子,中信國安的悲涼歷史會否就此畫下句號?花朵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