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報顯示信貸投放擴面提質更高效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財經

  近期陸續披露的上市銀行一季報顯示,今年以來,信貸投放在精準、直達上下功夫,加碼重點領域、滴灌薄弱環節,更好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來看,製造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信貸增速保持高位,小微企業、“三農”的信貸支持更加精準,進出口信貸有望進一步提速。

  加碼重點領域

  今年以來,信貸資金主要流向哪些重點領域?製造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最新監管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製造業貸款新增2.2萬億元,同比多增3819億元;截至3月末,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超50%,綠色信貸餘額同比增長34%。

  在製造業領域,上市銀行不僅注重信貸投放“量”的增長,還關注“中長期”的優化,以緩解企業“短貸長用”的資金週轉難題。從總量上看,國有大行依然是信貸投放的主力軍。截至2023年3月末,工商銀行製造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超3000億元,增幅超10%;農業銀行製造業貸款餘額2.69萬億元,新增3921億元,增速17%。從期限上看,工商銀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量超2500億元,增幅超20%;中信銀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2231.6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33%。

  其中,先進製造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備受信貸資金青睞。監管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末,高技術製造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8.6%。與此同時,工商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突破2萬億元,增幅超20%;農業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達1.6萬億元,新增4312億元,增速34.7%;中信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為4497.5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02%。

  不過,當前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仍然面臨一些堵點。例如,科創企業的輕資產特徵難以滿足傳統的授信審批門檻,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較難協同配合。“我們切實感到發展科創金融就像求解多元多次方程,必須多措並舉,形成方程組,才能找到最優解。”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説。

  如何解決?陶以平認為,商業銀行要迭代“硬件軟件”,建立一整套支持科創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其中,要從完善頂層設計、搭好“四梁八柱”入手,在組織架構、網點佈局、隊伍建設、產品服務體系、授信審查評價機制、風險管控、考核評價、問責免責等方面做出調整,將服務傳統銀行信貸的“硬軟件”迭代升級為服務科創金融的“硬軟件”,將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有機結合,提高科創企業金融的可獲得性。

  除了製造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也獲得了信貸資金的加碼。最新監管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末,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24.99萬億元,同比增長38.3%,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27.2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39萬億元。

  “發展綠色金融,這既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客觀需要,也是商業銀行服務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郵儲銀行相關負責人説,截至2023年3月末,該行綠色貸款餘額5383.0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41%。此外,該行已累計成立碳中和支行、綠色支行和綠色金融中心等綠色金融機構24家。

  “我們將把綠色金融作為工商銀行的品牌和比較優勢,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發展。”工商銀行行長廖林表示,該行將在內部構建更嚴格的綠色考評機制,努力發揮工商銀行作為大型銀行的頭部效應,把綠色金融放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中去把握和推動,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

  滴灌薄弱環節

  信貸投放不僅要抓住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還要抓好薄弱環節。今年以來,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季度增量創新高——一季度增加3.06萬億元,同比多增1.09萬億元。截至2023年3月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35.19萬億元,同比增長23.6%,比各項貸款高11.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4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小微企業、“三農”、鄉村振興等領域的信貸增速保持較快增長。“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精準導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的金融服務,增強經濟增長的潛能。”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説。

  從小微企業的角度看,今年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新增2.3萬億元,同比多增8088億元。其中,截至3月末,郵儲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2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近千億元,有貸款餘額的户數突破200萬户;中信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4826.3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66.38億元,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2.53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的户數達24.84萬户,較上年末增加1.84萬户。

  “小微企業往往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緩解其融資壓力,我們創設了多項幫扶小微企業的結構性工具,既有再貸款、再貼現等長期性的工具,也有在疫情期間創設的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階段性工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説,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再貸款、再貼現等長期性工具的穩定性;同時,實施好多項仍在實施期的階段性工具,為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持續支持。

  從“三農”領域的角度看,截至2023年3月末,本外幣涉農貸款餘額53.04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比上年末高2.2個百分點;一季度增加3.87萬億元,同比多增1.26萬億元。

  其中,農業銀行的縣域貸款突破8萬億元,增量創歷史同期新高。截至2023年3月末,該行縣域貸款餘額8.0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7195億元,增速9.82%。其中,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餘額3460億元,新增311億元,增速9.9%,高於全行3.0個百分點。“農業銀行深入實施服務鄉村振興‘六大行動’,推動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取得新突破。”該行相關負責人説,圍繞國家“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農產品直播電商、中央廚房、鄉村民宿等,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助力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商銀行縣域網點已超過6200個,縣域覆蓋率超86%。”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工商銀行通過城鄉聯動,全力服務鄉村振興,今年一季度已支持春耕備耕順利開展、助力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保供,截至3月末,涉農貸款餘額超3.7萬億元,餘額、增量再創新高。

  助力外貿穩定

  由於全球通脹高企、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外需有所減弱,這導致部分企業的海外訂單下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一定挑戰。今年以來,多家上市銀行在出口信貸支持、國際結算、匯率風險管理等方面發力,持續做好穩外貿工作。

  近日,工商銀行已獲准擔任巴西人民幣清算行。至此,該行已在新加坡、盧森堡、卡塔爾、巴西等11個國家擔任人民幣清算行,併成為南美洲擁有人民幣清算行數量最多的商業銀行。今年2月,工商銀行推出了“春煦行動”跨境人民幣服務方案,以服務貿易強國建設、全面落實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為目標,構建跨境結算、跨境投融資、匯率風險管理、全球現金管理、離岸人民幣“五大跨境人民幣服務體系”。

  “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這既為中外企業深化合作注入了新動力,也對金融機構做好跨境人民幣服務提出了新要求。”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表示。具體來看,一要用好政策紅利,共拓發展“新空間”;二要增進聯動協同,共建合作“新生態”;三要強化底線思維,共築安全“新防線”。“優先使用人民幣開展商貿投資合作,把人民幣‘硬通貨’轉化為競爭‘硬實力’。”陳四清説。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已印發《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加大進出口信貸支持。“我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和民營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金中夏説。今年一季度,農業銀行國際結算、跨境人民幣結算、國際業務用信業務(包括貿易融資、涉外保函、信用證)穩健增長,業務量分別為6623億美元、8104億元、502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7%、36%、43%。

  除了信貸支持,《意見》還提出要優化跨境結算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完善外匯衍生品和跨境人民幣業務,進一步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更好滿足外貿企業匯率避險和跨境人民幣結算需求。

  中山普瑞科精密壓鑄有限公司與巴西貿易往來密切,並通過遠期賒銷的方式結算。讓企業犯愁的是,近年來匯率波動較快,匯兑損失風險較大。“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們向企業介紹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把企業對巴西客户結算的幣種調整為人民幣,這樣一來,企業的收回效率、資金週轉效率大幅提升,還規避了匯率風險。”工商銀行廣東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企業已將所有對巴西的貿易轉為人民幣結算,今年預計超過100萬元,這進一步穩定了企業開拓巴西市場的信心。

  “我們鼓勵銀行為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套期保值工具,並降低這些工具的使用成本,使得企業能夠比較順利地採用市場化手段來管理匯率波動風險。”金中夏説。

  談及今年的信貸投放計劃,多位上市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總量、結構、質量上下功夫,繼續鞏固對製造業、綠色信貸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加強對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消費等領域的金融支持。“總體來看,儘管面臨一些挑戰與困難,但今年經濟企穩回暖的步伐在加快,客户的信貸資金需求較大。”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表示,工商銀行將協同用好債券、投資、租賃、資管等投融資工具,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全面的資金支持。(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