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股票市場上的各類投資者,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預測大遊戲,有預測後市走向的,有預測“2021年十大金股”的,媒體上充斥着類似的預測,很是吸引眼球。遺憾的是,從過往的各種預測來看,真正預測準的,可謂少之又少,能夠持續幾年預測準的,幾乎沒有。偶爾某個年度預測對了的,也不排除蒙對的成分。
那麼,如何看待股市上的各種預測呢?這些預測對我們普通投資者有何意義呢?
股市能夠預測嗎?
為什麼歲末年初各類機構和投資者熱衷於五花八門的預測呢?本質上來説,中國人喜歡一年到頭了,來一番各種總結;其次,大家都來一番總結,偶爾誰不整一下總結,好像少了點什麼,或者落伍了似的;最後,來點年終總結,展望預測一番,也可以吸引一下人氣,對品牌影響力也有好處,至少,可以刷刷存在感。基於以上幾個原因,每逢歲末年初,各類機構的預測,輪番上場、好不熱鬧!
不禁要弱弱地問一句:股市真的可以預測嗎?或者換句話説,股市可以預測得準嗎?
這個問題,還真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説A股市場未來會怎麼樣?把預測的時間跨度拉長一點來看的話,我覺得預測準確是毫無疑問的。比如,A股市場未來肯定會上漲的,長期投資、理性投資是一定可以賺到錢的。未來股市在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比例,一定會越來越高的。股市未來給投資者的回報,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再比如,機構投資者的話語權一定會越來越大的,散户買基金的比例一定會越來越高的。科技、消費和醫藥一定會越來越強的,牛股會誕生更多!
這些帶有未來方向性、趨勢性的問題,當然是可以預測的,而且是可以預測得準的。問題是,如果把預測的時間跨度縮短為一年,預測的準確度如何呢?
眾所周知,股票市場,包括個股的走勢,是受到流動性、基本面、情緒面等多方面影響的,比如白酒股2020年漲的這麼厲害,相信2019年底的時候大部分投資者都沒預測到;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股市影響如此大,也是2019年底絕大多數投資者預測不到的。
所有的預測,都是根據當下和過去一段時間對未來進行推斷,問題是,未來的走向一定是基於未來具體一些時間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流動性,基於過去推測未來的股市,本質上是失效的。
比如流動性,央行到底何時會收緊流動性?流動性邊際收緊的信號什麼時候出現?這些其實是無法預測到的。而對於股票市場來説,流動性是極為關鍵的因素,本輪結構性大牛市,最大的驅動因素,就是流動性寬鬆。一旦未來哪一個時點流動性收緊的信號非常明顯,股市調整就會到來。
既然流動性這個極其關鍵的因素短期之內都無法預測,未來一年之內的股市又如何能精準預測得到呢?所以,很多時候,對於熱鬧無比的股市預測,千萬不要太當真!認真,你就輸了!
股市預測的意義何在?
在股票市場,任何存在的現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股市預測既然大多數時候是不可靠的,但為什麼人們又如此喜歡預測,或者聽別人預測呢?股市預測的意義何在呢?
如果因為對未來的預測不夠精準,就否認預測的意義,那其實也是不可取的,顯然,按照這個邏輯,任何未來學都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實際上,未來學一直都是一門顯學。
對於股市的各種預測,一般投資者最應該關注的,其實不是預測的結果,而是預測的根據和邏輯,也就是説,預測者最終説了什麼,其實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預測者作出一番預測背後的思維方法和邏輯路徑,其實是最應該學習的。換句話説,學習如何學習,其實是比學習本身這件事重要至少100倍的事情。
比如對宏觀經濟未來一年走勢的預測,各類知名機構或者知名經濟學家的各種預測,背後都有其一套縝密的邏輯體系和知識框架作為基礎,他們是如何做出結論的?這個推演過程,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
再比如券商預測2021年的十大金股,我們不一定非得要記住具體的股票名稱,賣方機構推出十大金股背後的行業判斷、個股邏輯,以及如何分析一隻股票未來的走勢?他們分析一隻股票時使用了哪些維度?使用了哪些指標?等等,這些才是一般投資者最應該重視的。
所有過去或當下的情形,並不能讓我們精準地預測未來,但過去或當下可以讓我們作出深刻反思與總結,不斷及時調整和改進我們的思維框架與思維方式,有了好的思維方式,我們才能更接近於未來,才能更靈活地適應未來。
放到股票市場上,同樣是這樣一個道理,每天幾百上千份研究報告,都可以説是對未來的預測,但也是對過去和當下的總結與覆盤,背後是研究者的思維框架與思維方法,我們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自己獨有的投資體系,才能在未來的股市中獲得更高的勝率,減少賠率。
作者曉蜀
編輯 白兆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