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綜合改革自去年9月19日啓動以來已有近7個月時間。在此期間,不少消費者體驗到車險保費降低的實惠。銀保監會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車險綜改半年來,89%的保單簽單保費下降。保費下降來自險企讓利,財產險公司相關經營數據受到影響。
分析人士指出,這使得車險業務原本微利甚至虧損的公司更有“苦練內功”的危機感和緊迫性。不少公司通過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迎接更加激烈的市場較量、加速轉型。與此同時,高標準、嚴要求的監管態勢將進一步貫穿於行業發展。
險企讓利車主
銀保監會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車險綜改實施半年多以來,車險市場保持總體平穩,“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初見成效,消費者獲得感明顯增強,89%的保單簽單保費下降,其中保費降幅超過30%的保單佔比達到64%。三責險平均保額由改革前的89萬元提升到133萬元。
由於讓利消費者,不少險企車險保費增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以車險領域的“領頭羊”為例,今年1-3月,中國平安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426.38億元,同比下滑8.83%;中國人保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575.03億元,同比下滑6.7%。單月來看,中國人保、中國平安車險業務3月單月保費收入分別為212.29億元、160.99億元,同比分別下滑7.48%和1.43%。
招商證券非銀金融團隊指出,一季度我國汽車銷量在低基數下同比大幅增長75.6%,在此背景下,如此保費收入數據難言樂觀。全年來看,車險綜改將使得車均保費持續下滑,導致車險保費整體承壓,行業全年車險保費預計將維持負增長。
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車險保費收入為1127億元,在財險行業保費佔比僅為47.7%,不足50%。
有業內人士指出,保費收入具有即時性,但理賠具有延後性,車險承保利潤數據也有滯後性,預計未來幾個月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將進一步上升,承保利潤將進一步惡化。
頭部險企謀先機
分析人士稱,在消費者紅利釋放的同時,財險公司經營壓力加大,受多重因素影響,市場“馬太效應”或進一步凸顯。
目前,不少車險業務的頭部公司已經開始行動。
人保財險擬任總裁於澤透露,公司將堅持車險“有效益”發展,守住盈利底線,保持市場份額穩定。為此,公司加強直銷渠道建設和線上化轉移,加強定價能力建設,優化定價模型,推行價費聯動。他還特別強調,公司堅持實施“低成本戰略”,充分發揮車險規模效應,一方面擠壓前端固定成本,擠壓前端銷售水分;另一方面注重控制後端理賠成本,進行反欺詐和防滲漏。
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表示,公司未來將從客户經營、數字平台、集約化營運、服務驅動等方面推進車險高質量發展。例如,客户經營方面,從之前的產品經營全面向客户經營轉型,實現從側重車輛增量轉變為對深度挖掘客户端保險需求。數字平台方面,搭建數字化經營平台,實現精準營銷。服務驅動方面,重構客户服務體系,包括服務資源配置、客户服務體驗以及加大服務產品研發力度等。
加速轉型從嚴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車險綜改持續深化不僅會促進整個行業向科技化、數據化、智能化轉型,還倒逼保險公司強化成本控制,提升運營效率。
“行業整體對外減費讓利,讓廣大車主得到實惠。對於車險經營原本就微利甚至虧損的公司,苦練內功向內要效能的危機感和緊迫性明顯增強。”大家財險總經理施輝指出,銷售端降低費用、產品端精細定價、理賠端嚴擠水分、服務端精心設計、運營成本端精打細算、機構人員提升能效已成為行業基本共識。
施輝表示,2021年-2022年將是財險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陣痛拐點。曾佔財險業務比重70%多的車險業務,保費比重下降到50%以下,賠付率卻同步上升,經營主體中車險經營相關部分的成本勢必上升,財險經營的成本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這些變化將倒逼財險公司特別是中小財險公司尋找出路。他預測,一批打造出差異化專業能力、形成獨特比較優勢的公司會脱穎而出。
在車險綜改壓力之下積極尋求出路的不止頭部險企,不少中小型險企也紛紛全力推進系統升級,深化車險運營轉型和科技驅動,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創新等舉措的落地和推進。
立足監管角度,高標準、嚴要求將進一步貫穿於行業發展,助推車險行業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表示,將樹牢紅線意識,嚴查重處持續淨化改革環境。2021年,銀保監會將針對車險業務開展專項檢查,計劃組織10家銀保監局對5家主要財險法人機構的12家省級分支機構開展靶向檢查,決不允許市場秩序的攪局者破壞車險綜改工作全局。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