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窮又自卑還內向,洛克菲勒是如何建人脈的?學會這3點你也可以
然而,恰恰就是這樣的一個傳奇人物,很難讓人相信他出身貧寒,根本沒有一個足夠的起點可以幫他助跑,而且,傳説中交遊廣闊、八面玲瓏的洛克菲勒事實上竟還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出身貧窮,童年悽苦,但內向的他卻是個商業天才
後來的很多美國富豪如比爾蓋茨,如股神巴菲特,如喬布斯,都擁有一個資產殷實或美滿幸福的出身家庭,他們本身也爭氣,要麼是高科技人才,要麼是高知識分子,人脈朋友圈全是社會精英,但洛克菲勒一個都沒有。洛克菲勒的父親只是個江湖騙子,整天遊手好閒,靠坑蒙拐騙混日子,整個鎮子的人都這麼形容他的父親:
除了不酗酒,簡直是無惡不作,還重婚,有兩個老婆,兩個家庭。
而洛克菲勒小時候的日子是怎麼樣的呢?上小學時他的母親要東拼西湊才能攢夠他的學費,他用的課本都是鄰居給他買的,最過分的是,有一次學校組織照相,他因為穿着打扮寒酸得過分,即便努力讓身姿挺拔、面孔乾淨,竟仍然被攝影師故意不給拍進去,就這樣錯漏了一張畢業照……
可以想見,有這樣的父親和家庭,加上貧窮與缺愛,洛克菲勒從小就生活在別人的嘲笑與奚落中,也養成了他自卑與內向的性格。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在洛克菲勒一開始經商時竟就在生意場上十分吃得開,這顯然很是違反社會交際學定律。關於其中原因,我想我們或許可以在他後來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中一窺究竟。
沒有人脈並不能決定什麼,抓住這3種法則你也能行
洛克菲勒在寫給兒子的信件中曾説過,當你苦於沒有人脈可以幫扶你一把時要試試這3種法則,才能越混越開。
第一是要有格局,深刻的明白不是你沒有人脈所以路子不寬,而是你價值不夠所以沒人脈。正如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洛克菲勒也是這句話的認同者與信奉者,他對兒子説,成年人的交情講的是利益,這種利益表面上看是“禮尚往來”,實際上是自我價值的體現。一個人價值不夠,比如學識、財力、知識、能力等等都不足以讓人看重並信服,自然沒有人脈,即使你強行要融入某個圈子,也會碰一鼻子灰。相反,要想別人為自己所用,就要先讓自己擁有被利用的價值,要讓別人感覺到,你是能夠給他帶來價值和利益的,而當你具備的價值越大,就越能吸引人靠近,人脈不請自來。
第二:是要主動結交那些能夠與自己價值互補的人。單純依靠提升自己的價值,從而讓別人來靠近的人脈結交法則是有侷限性的,那就是你不知道靠近你的是龍,還是蝦。而當你擁有足夠的價值時,你要做的不僅是分辨那些靠近者,誰有用,誰沒用,你還要去做一件事,那就是“知己知彼”,也就是明白自己所擅長的,而你在擅長的這個領域,想要得到更多,你還需要什麼樣的人來幫助你獲取更高成就,説白了,這叫“有效社交”,從而結出一張更結實的利益網,這樣你的事業才會越來越順。
第三:利用別人成就自己,也讓自己成就別人。洛克菲勒在寫給兒子的信件中這麼形容這一點,叫做“利己利人”,具體便是每個人形成的自我價值與能力其實都是有限的,因此能夠遇到的與自己價值互補的人羣也是有限的,那麼,那些不與自己互補的資源怎麼樣才不會被浪費?
洛克菲勒説我們每個人身邊已經有的人脈與資源其實都可以進行整合,從而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價值與人脈圈。比如你想認識一位優秀的作家,而你打聽到他需要一位醫術高超的牙醫,而你剛好認識這樣一位牙醫,那麼你完全可以通過這一切入點,以牙醫來製造自己的新人脈——作家。這樣長期地去做下來,你現有的人際關係就轉化成你價值與能力的一種,別人會認可你、肯定你,認為你“神通廣大”,你的人際關係網也會變得更加廣泛而高效。
也就是説,在洛克菲勒看來,想要提高自己的人脈圈,第一階段是提升自己的價值,第二階段是尋找價值互補,第三階段是讓自己成為人脈圈的節點,完成利人利己,鞏固與擴展自己的人脈圈。
我們從洛克菲勒白手起家,成為蜚聲全球的石油大王的過程中能夠很明顯地看到他一直在踐行這種“一脈相承”的人脈法則,不是靠“巴結”,而是靠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則,以至於即使他一開始確實是一個內向自卑者,到最後也無損於他成就自己與自己的家族。
時至今日,洛克菲勒家族已經綿延6代,仍沒有出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這與洛克菲勒的教育以及會搞關係不無關係,他寫給兒子的書信更是被整理成書,名為《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在全球商圈都十分出名,曾經的中國首富王健林曾將之當做20歲生日禮物送給兒子王思聰,而蟬聯亞洲首富多年的李嘉誠也將之放在枕邊,封為家教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