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近來的兩個月,美國人成了全世界的焦點。

  人們在新聞報道上看到這樣像是反烏托邦電影裏的一個暗黑開場——在疫情衝擊下,美國各地醫療體系不堪重負,累計死亡病例早已突破10萬。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蝙蝠俠抵達現場,現實比電影更魔幻

  截至6月,已有超過4000萬美國人申請失業救濟。

  人們幾乎想象不到這樣史無前例的場景:紐約中產開着奔馳車在食品店和銀行領取救濟的隊伍,甚至延伸到了1英里外。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失業潮席捲美國/微博截圖

  近期一份美聯儲數據調查稱,美國只有61%的成人,可以用現金付400美元的緊急支出。

  在這樣一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美國社會,美國人不得不開始了存錢,據統計,美國國內的儲蓄率已從2月份的8%攀升至3月份的13.1%。

  老藝術家看到不少人都説,美國人終於知道存錢的好處了。我們終究難以理解他們的消費觀——為什麼很多美國人不存錢?

  美國人不愛存錢?

  沒啥好奇怪的

  美國人不愛存錢眾所皆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國人不存錢的程度到底有多誇張。

  據Bankrate.com的一項新調查,一張500刀的修車賬單或者1000刀的急診賬單就能讓他們陷入窘境,有63%的美國人表示付不起這類計劃外的賬單。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63%的美國人碰上意外賬單就會陷入窘境/youtube截圖

  他們大概是世界上最爽快的消費者了。我們國人買車是這樣的,各種內心算計掂量比對,就算心裏很想要那輛車,但就是要猛挑毛病為了能好好砍價。

  一到美國人買買買的畫風是這樣的:遇到心儀的車實誠誇一番,不挑挑揀揀説買就買。臨到付款説不夠錢,就算這輛車不到2萬美金,依舊掏不出錢。

  因為他們覺得如果貸款方便而且利率不高,用現金未必划算。

  拿中國的儲蓄率跟美國的作對比,並沒有説服力。畢竟東亞地區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儲蓄率,跟歐美國家的差異非常明顯。

  在歐美國家裏,美國的儲蓄率雖然不低,在G7國家裏位於中游水平。問題在於,美國在其中毫無疑問總體收入最高,但物價水平又比較低,因而家庭可支配收入遙遙領先的美國,儲蓄率對比起來低得格外顯眼。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紅色曲線表示美國,藍色曲線表示中國/OECDdata截圖

  中美在財富觀念的對比上,通常會引發觀念上的差異。我們不懂美國人不存錢,正如他們不懂中國人幹嘛存那麼多錢。

  曾經有個新聞時説美國海關警察發現一個打工的中國保姆帶了一萬美元現金,就對她扣留盤查,原因在於那個美國警察年薪6萬,都拿不出1萬美金,但被扣的中國保姆居然有1萬美金,這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美國人為什麼不愛存錢?大概普遍美國人的觀念,覺得存錢不酷。

  要知道,崇尚超前消費文化的美國人,68%的GDP都是消費帶來的,信用卡是美國人發明的,黑色星期五也是美國人發明的。

  謝耳朵有句很好玩的腦洞解釋,他説原因是機器人哪天如果真的起義,ATM是破壞性最大的機器人,存銀行實在不安全。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謝耳朵對存錢表示無語子

  大概我們都會覺得這不是無稽之談嗎?

  這倒是真的,美國人對於錢並沒有太多危機感。在他們的潛意識裏,錢是用來花而不是存的,手頭沒錢的日子不見得是世界末日。

  他們成熟龐大的金融運作體系下,培養出的是一種不需要存錢以備不時之需的價值觀。要知道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但並沒有多少人會為此憂心忡忡。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在他們的環境裏,工作賺錢可以時薪制,很多企業半個月結工資都被説太慢了,他們早已習慣即時滿足。

  想買個房?首付只需要10%,剩下的交給房貸;買車也是一樣,電視上的汽車廣告從來沒見過説整車都少錢,全都是按月貸款的價格來——“只要299、699、999新車到手!”

  如果在美國有正常的工作,醫保是一大筆支出。但如果收入少,或者沒有收入,反而可以免費看病,領免費的救濟,窮人會把錢花掉,存錢的利息還比不上補貼吸引。

  基本上可以説,美國社會是用有錢的人和中產階級的錢去養窮人。存錢反倒成了一個有點死腦筋的事情,他們大部分都秉持着這樣一個樂天態度——反正再窮也餓不死。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在美國,存錢反倒成了不明智的活法/wiki

  再説了,實在沒錢,借錢都非常容易,基本上碰不到流動性約束,日常分期付款,超前消費就像我們儲蓄一樣自然而然。

  當你看到普普通通一個美國人還能住着別墅、開着奔馳,家裏各種設備齊全,實際上可能很多都是還沒付清銀行貸款的。

  美國人的錢

  究竟是怎麼花掉的?

  既然美國人不存錢,你肯定會好奇,他們的錢究竟是怎麼花掉的?

  富人的錢拿去做投資,窮人存不起錢。最有代表性的,要看美國中產階級。

  根據2018年美國勞工統計局年報顯示,一個美國中產家庭一年平均收入是7.8萬,税收1.1萬,醫保扣掉了5000美元,社保養老金7000多美元,這三樣必要支出扣完,剩下的就要看這5.5萬美元花在了什麼地方。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我們逃不過各種各樣的消費誘惑/unsplash

  美國人幾大生活支出裏面,也逃不過房子和車子。

  美國人住房的觀念更像農民,家家户户都擁有一套帶前後院的平方,或者兩三層的小樓房。養房的成本非常昂貴,大概可以花上2萬美元(含月供)。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美國人住房觀念跟我們有差異/unsplash

  號稱是“汽車輪子上的國家”的美國,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每家每户汽車的普及率是全球最多的,飛機場也是全球最多。

  很多人知道美國的高速費、油價便宜,但並不知道他們的修車費和保養費高。美國家庭在交通支出上,怎麼説得要有1萬美元(含月供)。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在美國家庭裏,汽車是基本配備/unsplash

  再加上愛享樂的美國人聚餐社交旅遊費用少不了,算上花銷一個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一年只存6000美元。

  在美國讀大學動輒需要花上10~20萬美元,他們需要存上17~33年。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美國家庭不申請學生貸款,就難以供得起孩子上大學。

  這還沒算上平時看病以及大大小小的生活服務費,在美國人工貴,理髮洗頭、下水道堵了,天花板漏水了,工人維修的費用計時算起,分分鐘花錢確實如流水,確實存不了什麼錢。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在美國上大學意味着一筆大支出,不少學生都貸款/unsplash

  根據Smart Asset做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16個主要城市裏,這些非必要的選擇性花費也正好反映了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

  比如舊金山人花最多的預算在酒類裏;洛杉磯人會花更多的預算來買衣服買包買行頭,以及15%的預算來面對恐怖的交通;

  紐約人則花更多的錢在孩子的教育上,因為他們的公立教育非常不平等;西雅圖被認為是最會享受生活的城市,娛樂上的花費在全美排第二。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紐約教育的佔比在其他城市來説比重算高了/Smart Asset

  很多人以為,在美國薪資越高的人,理應存款最高。還真不是這樣的。

  不信隨意搜搜那些破產的NBA球星新聞,就算他們年薪1000萬照樣破產,照樣分期付款買房,因為能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NBA球星破產概率很高/視頻截圖

  在歐美有句俚語非常好地用來回答他們的現狀,叫swimming in the loan,即他們都在貸款中游泳,錢沒賺多少,卻被貸款壓到喘不過氣來。

  美國人

  是不是真不需要存錢?

  話説回來,美國人其實並不是真不存錢的。很多人不知道,曾經的美國人還是喜歡存錢的。

  美國奧派經濟經濟學彼得·希夫曾經在《小島經濟學》裏説過這樣的話:“過去,美國以儲蓄大國著稱。在歷史上,美國居民每年都會將收入的至少10%,甚至更多資金儲蓄起來。”

  上世紀80年代是美國居民儲蓄率的轉折點。當時佔據消費觀念主流的是凱恩斯主義,他們將儲蓄視為一種經濟增長的累贅,而消費才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

  再加上美國運通在1987年推出了通用性質的信用卡,在此之前,美國業內通行的都是籤賬卡,雖然消費額度無上限,但月底必須得還清。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信用卡的歷史在美國已經很久了/wiki

  此後30多年,美國政府不斷出台刺激消費的貨幣政策,以及豐富便利的信貸制度,發達的零售金融服務,各種信用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你想想在美國要是需要一筆很大的數目,頂多就辦個房屋抵押貸款,先把房子壓給銀行,慢慢還就行了,反正在期限內房子還是照樣住着,相比之下,你覺得他們還想存錢嗎?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美國人總給人一種享樂主義者的感覺/unsplash

  美國人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買買買,很多人不懂為什麼美國沒有餘額寶,那是因為美國老百姓投資的渠道實在太豐富了。

  他們沒有餘額寶,但不意味着也沒有貨幣基金。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就誕生了貨幣基金,80年代就實現了普及。

  美國人也不是不用存養老錢,而是美國人可以選擇放在一個推遲繳税的養老賬户裏,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管理這筆錢,即401k計劃,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有了這種養老保險制度。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在美國不是不用存養老金,而是有另外一種方式/unsplash

  別以為他們不愛存錢,只不過不愛在銀行存錢罷了,看你是如何定義存錢了。雖然他們的口袋沒錢,但他們的養老、醫療、保險、失業和子女教育等賬户是有錢的。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美國當前正在遭遇空前失業潮,其中有個特殊的現象是,很多美國人其實是主動選擇被解僱的。

  有海外網友在微博上説,與兩名美國裝修工閒聊,得知他們從三月疫情開始,新的經濟振興出爐之後,公司立馬將他們全體解僱,指示他們申請失業救濟金。

  因為這個條例,這兩名裝修工説每月收入還超過了原先他們正常工作時的收入,所以他們倒樂意在家閒着。

  如今嚴重的失業潮正在向美國發起前所未有的挑戰,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到頭。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美國失業潮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wiki

  美國人雖然不像國人有“積穀防饑”“防患於未然”的金錢意識,但美國家庭教育裏有一些也許值得借鑑。

  他們的理財觀念可能從娃娃就開始抓起了,有的小孩從小就有3個儲錢罐,分別是Save(存錢),Use(家用)和Give(給予)。當他每次收到零錢時,都會考慮如何均勻放置在3個罐子中。

  當然,富人多消費拉動經濟,窮人多存錢穩步突破階層,這是理想的狀態。在這個龐大的聯邦制國家,貧富差距及階層困境也是顯而易見的。

  窮人們反而沒有什麼手段能存錢,對他們來説,存錢並不能跨越階級鴻溝和壁壘。反而某些時候,窮人變成了超前消費的主力。

  因為他們覺得,消費才能給他們帶來尊重和社會地位的提升,而消費只能帶來一遍又一遍的惡性循環,沒法改變現狀的他們,早就已經放棄努力追逐財富和社會地位了。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在美國你很難不被物質消費給誘惑/unsplash

  如今疫情之下,美國人也開始未雨綢繆了。

  美國居民儲蓄率達到了13%,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新高度。截止4月28日,信用卡支付額暴跌31%。

  不僅美國,歐洲整體社會被催生了“超級儲蓄世代”。幾乎全世界的儲蓄率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意味着全球經濟距離恢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全世界儲蓄率高,也代表全球經濟遇上了困境/AFP

  我們沒必要嘲笑美國人心大,説他們終於知道過度消費的害處了。

  畢竟每個國家的性格和時代背景下,不管選擇的金錢觀是什麼,都有一部分人正被席捲在滾滾湧來的金錢漩渦當中,依舊掙扎在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撇開刻板印象,在美國人不存錢的現象下,或許更應該思考的,是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世間活法千萬種,選擇最適合我們的就足以。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月光族越來越多,存錢成了現代人的一大難題/unsplash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天能隨心所欲而不是過度焦慮算計着過日子,能享受當下不虧待自己,而不是活在未來,被身邊各種危機感綁架束縛。

  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值得嚮往的事呢。

  參考資料:

  美國人為何沒什麼存款,很多人真拿不出400美元? 我是郭傑瑞

  美國居民儲蓄率低,錢都花哪兒了 第一財經

  不管儲蓄不儲蓄、貸款不貸款,美國人花錢時,不會虧待「自己」和「現在」 換日線

  疫情期間已有逾4000萬美國人申請失業救濟 FT中文網

  The unfair stigma surrounding millennials and their money BBC

  What Americans in the Biggest Cities Spend the Most On  smartasset

  你怎麼看待美國人不愛存錢?

  周芷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82 字。

轉載請註明: 400美元都掏不出的美國人,沒什麼好嘲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