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記者郭倩 向家瑩)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多方緊鑼密鼓繪製產業投資發展路線圖,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產業成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發力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等熱點領域,一批重大項目迎來集中落地,信貸支持、社會資本加速湧入,為淘汰落後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注入源頭活水。
近期,多地相繼公佈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部署熱點。3月18日,廣州發佈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今年將重點建設666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417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63個。重慶日前發佈2021年重大建設項目894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532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4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21億元。
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領域,“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熱度將持續升温。“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重點領域,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
多部門也接連展開部署。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要進一步加強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佈局,聚焦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領域,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國務院國資委也提出,央企要在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布局力度。
地方層面也明確一系列規劃與發展目標。上海提出,“十四五”期間,促進六大重點產業集羣發展,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左右。江蘇提出,力爭5年內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超42%。
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另一個發力點,低碳產業在推進碳中和、碳達峯的大背景下,成為多方“十四五”時期的投資部署重點。內蒙古提出,打造風能、太陽能、氫能、儲能四大新型能源產業,初步計劃“十四五”時期實施30餘個項目、完成投資近千億元。甘肅酒泉將加大平價風光電開發力度,新增電力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致力於建成千億級規模的清潔能源產業鏈。
多方預測顯示,碳中和產業投資前景可觀。央行行長易綱表示,實現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資,“對於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測算,規模級別都是百萬億人民幣。”
在業內看來,“十四五”時期,新興產業、低碳產業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集約型增長。廈門國際銀行投行分析師任濤表示,新興產業、綠色低碳產業代表產業鏈升級方向,將進一步成為多方重點支持的投資領域。與傳統投資相比,這些領域不僅拉動能力強,還代表着我國實體經濟未來的轉型方向,有助於我國補齊技術短板、培育壯大新動能,使產業體系更完整、結構更優化、創新能力更強、質量效益更好。
值得關注的是,重大投資項目的推進也需要金融資源的大力支持。一方面,針對性的金融政策支持不斷加碼。央行副行長陳雨露透露,央行將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資源配置功能,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向低碳項目、綠色轉型項目、碳捕集與封存等綠色創新項目傾斜。國家開發銀行表示,今年計劃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貸款投放4000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社會資本也在積極發力。例如,日前國家能源集團等企業聯合發起國能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整體規模為100.2億元,主要投資方向為風電、光伏產業,以及氫能、儲能、綜合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新技術項目。國家電網未來5年將年均投入超過700億美元來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也有分析認為,相關項目投資也要做好協同規劃,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同時也要進一步拓展多元資金渠道,激活社會資本參與。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魏際剛表示,應通過發揮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導和槓桿作用,鼓勵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等投資主體出資參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形成以基金為主體、以項目為基礎、各類引導基金、企業和機構參與的多元化投資體系。同時,鼓勵產業投資基金與金融機構合作,投貸聯動、投保聯動、聯合投資,實現產業投資基金與社會資本多層次深層次市場對接,從而拉動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新動能的新引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