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742家基金被重錘!500億醫療白馬跌停,市場在恐慌什麼?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財經

文 | 楊萬里

醫藥研發外包板塊遭遇“綠色星期二”。

9月13日,CXO概念股集體下挫,凱萊英僅開盤25分鐘便觸及跌停板。截至收盤,該公司股價為150.85元,總市值為558.1億元。

值得一提,二季度有742只公募基金合計持有公司21.43%股份,今日可謂吃了一碗冷麪。

股價之所以波動,與一則消息有關。第一財經報道,傳言美政府準備簽署一項行政命令以幫助擴大美國的生物製造。市場擔憂在於,這會影響醫藥研發外包企業的投資邏輯。

凱萊英對外回應稱,“公司與美國的合作是在小分子化學藥領域的CDMO訂單,沒有生物藥方面的合作”。

即使安撫市場情緒,股價依然沒能拉起來。

投資者的緊張之處是,凱萊英超過八成以上的收入都來自境外,受海外因素影響較大。數據顯示,國外(包括北美、歐洲、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的亞洲地區)收入佔營收比例為86.21%。

資料顯示,凱萊英主營業務為小分子CDMO服務(商業化階段+臨牀階段)和新興服務,分別佔營收比例為92.12%、7.80%。

CDMO業務是指幫助創新藥企業生產和製造新藥,屬於CXO的細分領域之一。機構預測,到2025年國內CDMO行業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複合增長率超過31%。

凱萊英的戰略是堅持技術驅動,聚焦於創新藥CDMO業務領域。

從行業發展潛力看,2022年上半年,美國生物科技行業一級市場融資額超170億美元,是2017年全年融資額的1.4倍。醫藥外包行業的訂單來自創新藥企,醫藥行業融資數額越大,該行業景氣度越高。

業績方面,2016年至2022年上半年,凱萊英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為2.527億、3.413億、4.283億、5.539億、7.221億、10.69億、17.40億,分別同比增長64.60%、35.04%、25.49%、29.32%、30.37%、48.08%、305.31%。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得益於業績增長+行業景氣度,自2016年11月上市以來,凱萊英累計漲幅超過1200%,即漲超12倍。值得一提,其股價曾最高漲超32倍,是一隻妥妥的大牛股。

不過,從去年12月份開始,凱萊英進入了下跌通道。從2022年年初以來,該公司累計跌幅為51.36%,即股價腰斬。

在凱萊英回調過程中,同行公司跌幅也不小。例如,泰格醫藥年內跌超25%、藥明康德年內跌超35%、康龍化成跌超40%。

我們關注到,CXO賽道前期漲幅大,積累了不少獲利盤。加上近一年受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等外圍因素衝擊,醫藥研發外包企業進入了估值下修階段。

此外,某知名投資機構早在2021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相繼退出凱萊英、泰格醫藥等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該事件一度引發了投資者對CXO企業的投資信心。

醫藥板塊曾是投資者心中的“小甜甜”,特別是在2019年-2020年期間,一波慢牛行情鑄造了一批翻倍股。

而從2021年開始,大部分醫藥股紛紛下行,無論是創新藥、疫苗還是醫藥外包等細分領域的公司,不少知名個股為下跌狀態甚至腰斬。

從短期看,在經過一輪大幅回調後,市場整體信心有待恢復。中長期看,在國內人口老齡化加劇、工程師紅利大背景下,部分藥企仍有投資機會。

你們還看好醫藥嗎?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