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綜指擬7月修訂 剔除風險警示股納入科創

上證指數將迎來30年來首次大調整,科創板也將擁有第一個指數。

6月19日,上交所發佈公告稱,將於2020年7月22日起修訂上證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案。

修訂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大的方面:被實施風險警示的指數樣本將被剔除;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科創板也將推出“科創50”指數。

上交所表示,完善指數編制方案是國際主流指數的通行做法。此次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修訂充分借鑑了國際指數編制修訂經驗,立足境內市場發展實際,有利於上證綜合指數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滬市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上證綜指的表現與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不相匹配,股指長期在3000點上下徘徊,而我國經濟總量早已今非昔比。”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副教授葉小杰認為,市場普遍觀點認為上證綜指是“失真”的,而此次指數優化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指數優化與市場漲跌及投資者盈虧並沒有非常直接的關聯。新《證券法》的實施,給上證綜合指數的優化帶來了契機,同時,越來越多的面值退市股票(股價連續20日低於面值)出現,也促使指數修訂加快了步伐。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6月9日,今年以來,已有9家上市公司面值退市,占強制退市的75%。

剔除風險警示股、延長新股計入時間、納入科創板證券

上交所表示,本次針對上證綜合指數的調整方案重點表現在剔除風險警示股、延長新股計入時間和納入科創板證券三個方面。

其一,指數樣本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從被實施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的證券,從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計入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樣本剔除ST股、*ST股,能夠更好地反映滬市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副教授葉小杰表示,隨着我國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持續推進,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日趨下降,退市也進入常態化階段,ST股、*ST股最終被退市的概率極大。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上證綜合指數樣本中包含85只風險警示股票。

其二,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三個月後計入指數,其他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1年後計入指數。

“此前,企業上市以後,第11個交易日就可以納入指數了。現在延長了新股納入時間,有利於增強上證綜合指數的穩定性,引導長期理性投資。”趙錫軍表示,排名前10位的新股,説明市值較大相對穩定,有代表性。如果市值不大又不太穩定,則要等到1年以後才能夠納入進來。

據瞭解,我國證券市場的新股上市初期存在波動較大的現象。2010年至2019年,新股上市1年內平均股價波動率是同期上證綜合指數的2.9倍。

其三,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將依據修訂後的編制方案計入上證綜合指數。上交所表示,科創板也推出首個指數——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簡稱“科創50”。

“科創板代表了經濟領域裏最活躍的部分,納入指數實際上優化了結構。”趙錫軍表示,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大多是主板比較傳統的產業和行業,科創板納入指數,增強了活力。

上交所表示,完善指數編制方案是國際主流指數的通行做法。此次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修訂充分借鑑了國際指數編制修訂經驗,立足境內市場發展實際,有利於上證綜合指數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滬市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據瞭解,目前國際上的主要指數如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日經225指數等,都是選取某一部分成份股,編制方式與上證綜指不一樣。與上證綜指比較類似的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都包括了市場絕大多數股票,反映市場全貌。

“但這裏講的絕大多數股票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全部股票,有一些特殊的股票還是會被剔除掉,例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剔除了將納斯達克市場作為第二上市地的股票。”葉小杰解釋,上證綜指此次改革剔除被實施風險警示(ST、*ST)的股票,就是借鑑了這些思路。

“上證綜指在中國內地的歷史最悠久,其納入的股票最多,某種意義上代表性也最強。”葉小杰認為,同時,上證綜指給相關基金公司和廣大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錨定標的。有些基金公司發行了以上證綜指作為跟蹤標的的指數基金,而廣大投資者更多也以上證綜指的漲跌和點位作為重要參考。

面值退市增多促指數優化提速

“上證綜指的表現與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不相匹配,股指長期在3000點上下徘徊,而我國經濟總量早已今非昔比。”葉小杰認為,市場普遍觀點認為上證綜指是“失真”的,而此次指數優化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

“上交所最初設立的時候,只有十幾只股票上市,彼時應該説股指僅代表股市,跟宏觀經濟關係不大。30年前初創時期,把所有上市的股票都納入並形成綜合的指數,是比較合適的做法。”趙錫軍表示,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股市與宏觀經濟的關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於反映股市變化、股市運行的上證綜指,對其精確度、有效性、充分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證券法》實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更為重要的是,面值退市的情況出現而且越來越多,呈常態化,同時還出現了特別處理的多種類型的股票。隨着新《證券法》進一步落實,還將有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如果面值退市一下子退得多,對整個指數的影響就比較大了。不是説這些股票不存在了,而是由於退市股票不能計入指數了,在這種情況下,面臨退市的股票很多,但指數里頭沒有剔除,它們還在裏頭,退得越多指數就失真就越大。

對股市越來越明顯的這種分化的情況,要適應這種變化,就要對退市或可能會出現退市的股票提前做處理。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6月9日,今年以來,已有9家上市公司面值退市,占強制退市的75%。

指數優化影響幾何

上證綜合指數的修訂,對於相關方會造成哪些影響?

“是否納入指數,對於上市公司來講,目前影響並不大,今後什麼情況並不好説。”趙錫軍表示,原則上所有的上市股票都要納入綜合指數,在這種背景下,一旦沒有納入進來,則反向説明股票不太正常,要麼面臨退市的情況,要麼不太穩定。

至於對投資者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趙錫軍認為,從目前來看,投資上證指數的只有2只基金,可能會對這2只基金產生些影響,但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對於其他投資者亦沒有影響。

據瞭解,這2只基金,分別為富國上證綜指ETF和匯添富上證綜指指數基金,規模分別為2億元和10億元。

指數優化與市場漲跌及投資者盈虧並沒有非常直接的關聯。

葉小杰表示,指數優化只是調整了指數的編制方法,而最終決定市場漲跌和投資者盈虧的,應該是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質量以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當然,指數優化之後對於市場漲跌及投資者盈虧會有一些間接關聯。比如説,指數優化之後,如果其運行更加平穩,更加符合“慢牛”形態,將更有可能吸引到長期資金入市,從而助推資本市場的持續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指數優化經常被誤讀為“人為干預指數”。

“有人説市場有ST股,也有好的股,為什麼要把ST股去除掉呢?是不是干預指數了?”趙錫軍強調,這裏要特別注意“正常”二字,綜合指數反映的是正常的上市情況,而不是被淘汰掉的情況,所以是對市場正常的優化,並非對指數的認為干預。

葉小杰也持同樣觀點,認為隨着上市公司類型的日趨多樣化,以及市場結構的變化,現有的上證綜指確實無法反映當前滬市上市公司的全貌,當前的“温度計”刻度是有偏差的,而修正後的指數將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7 字。

轉載請註明: 上證綜指擬7月修訂 剔除風險警示股納入科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