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 《經濟參考報》21日發表何偉文撰寫的文章《世界經濟三季度能否回升》。文章摘要如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下滑4.9%,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
報告預測,世界經濟作為整體在2021年將實現5.4%的增長,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其中發達國家增長4.8%,仍無法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增長5.9%,可以抵消2020年下降3.0%的影響。
IMF預測的前提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實際上,全球疫情6月下旬以來還在加速。因此,世界經濟能否如IMF預測一樣,尚存較大變數。
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四大風險日益凸顯。它們將在今後幾年深刻影響世界,從而使世界經濟大衰退後的發展充滿困難。
一是全球有效治理缺失將使疫情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多邊合作也受到限制。這次暴發的全球公共衞生危機和世界經濟大衰退,理應產生新的、里程碑式的全球治理機制。但實際上並沒有。
二是各國財政赤字和債務積累,危及疫情後中長期經濟前景。為應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百年未有大衰退,不少國家採取零利率和發債等政策,致使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直線上升。
企業債務積聚是更大的風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主要依靠虛擬經濟和債務經濟推動增長,資產泡沫日益嚴重。疫情暴發和經濟大衰退以來這種情況不僅沒有得到抑制,反而變本加厲,特別是美聯儲的放水大多流入了股市,實體經濟的設備投資反而大幅下降。這造成衰退年代虛擬經濟進一步膨脹。
三是貧困人口增加,發達國家內貧富不均,低收入國家雪上加霜。美國貧富差距加劇,疫情暴發和大衰退再次帶來其財富有利於富人的再分配。窮者愈窮、富者愈富將對美國疫情後生產和消費能力造成長遠影響。疫情和大衰退給低收入國家經濟和民眾生活也帶來嚴重影響。
四是嚴重糧食危機可能再次威脅世界。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4月發佈報告指出,儘管預計2020年世界糧食增產,庫存充足,但由於疫情對低收入人羣和糧食供應鏈的影響,到2020年底,全球遭受嚴重飢餓的人口可能達到2.65億。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