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駒:部分銀行貸款不良率出現較快上升苗頭

  疫情衝擊是導致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安全有效的疫苗能夠在2020年底投放市場,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則全球經濟有望迎來的恢復性增長,形成局部的不平衡復甦。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成效顯著,疫情之後的經濟增長快速恢復;就業比較充分,就業韌性總體較好;食品價格漲幅持續回落,核心物價走勢平穩,CPI漲幅回落;總需求緊縮導致PPI走低;出口增長恢復,國際市場份額階段性上升,國際收支衰退性順差擴大,官方儲備規模基本平穩;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社融貨幣增長加快,中美利差擴大,金融市場信用分化明顯。

  2021年需要關注的問題主要有: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疫情仍在惡化,疫苗的廣泛推廣還需時間考驗。國際合作抗疫力度明顯不足,美國繼續升級對華技術封鎖,無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2021年將美國將繼續推行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但總統與參眾兩院權力分置會繼續使財政政策陷於激烈的談判和爭執。需求端恢復仍滯後於生產端,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總需求緊縮導致PPI走低,需警惕負反饋通縮機制進一步加大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財政收支逆差擴大,財政收支差額佔GDP比重上升,地方政府對債務依賴程度提高。財政直達資金使用進度不快,資金使用效率不高。金融領域風險隱患較多,中小銀行風險處置過程中的衍生影響猶存,企業債違約風險暴露,部分銀行貸款不良率出現較快上升苗頭。

  預計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0%左右,全年經濟增長2.0%左右。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8.5%左右,其中一季度受基數影響可能衝高至19%左右,隨後回落,至第四季度回落至5%左右。CPI全年增長0.5%左右,PPI全年增長1.1%左右。

  針對疫情發展及疫苗研發情況,應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推動經濟持續復甦;結合“十四五”規劃和“2035長遠發展目標,應完善宏觀調控跨週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加註重可持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更加註重前瞻性、精準性和時效性。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課題組 汪紅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2 字。

轉載請註明: 汪紅駒:部分銀行貸款不良率出現較快上升苗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