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銀行理財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 去年淨值型理財債券配置佔比超四成

本文轉自【zqrb.cn】;

本報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餘俊毅

近期A股市場不斷震盪,不少投資者購買的基金淨值開始縮水。與此同時,風險係數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卻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收益波動較小,因此備受投資者關注。

但在資管新規與理財新規發佈實施後,銀行理財面臨從剛兑到淨值化轉型的過程,過去銀行理財規模無序擴張、“保本高收益”的價格競爭時代將逐漸成為歷史。

銀行理財產品淨值波動穩定

3月份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盪,基金淨值也劇烈波動。與股票和基金相比,今年頭兩個月,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卻一直保持穩健水平。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總裁成家軍在此前的演講中表示,今年2月份,我國股市、基金市場均出現較大程度回落,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波動相對穩定,2月份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56%,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淨值最大跌幅僅0.40%,較好地抵禦了股市波動風險。

《證券日報》記者近期走訪了北京地區部分銀行網點,有銀行經理對記者表示,“近期以來,由於基金產品波動較大,很多投資者對基金產品的熱情程度開始下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户開始變多了,‘固收+’類穩固型產品較受青睞。”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銀行大部分的理財產品以穩健型為主,投資方向較多集中在債券類市場與貨幣類市場,投向股市的比例相對較低,因此抵禦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較好。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目前,從13家全國性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恆豐銀行、交通銀行和渤海銀行因未披露四季度數據,不在其中)的1009款淨值型理財的2020年末持倉數據來看,總資產規模為2.31萬億元,其中直接配置的債券規模為8186.5億元,佔比35.44%;非標債權類資產規模為1340.1億元,佔比5.8%。

整體來看,直接資產中有60%為固收類資產,7.68%為流動性管理資產。另外,直接資產中,資管計劃規模為2136.4億元,佔比9.25%;私募基金規模僅466.18億元,佔比2.02%。由此可見,理財產品嵌套方式以資管計劃為主。同時,銀行理財產品仍以直接配置固收類資產為主,較少數通過資產計劃、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等中間產品實行間接投資。

今年是落實資管新規的收官之年,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銀行理財產品將全部實現淨值化管理,這意味着,過去依靠“保本高收益”來吸引客户的營銷方法將逐漸被淘汰。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不斷加速,淨值型產品的發行數量也趨於穩定。根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上週共新發1079只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淨值型、開放式淨值型、非淨值型產品),發行量環比減少45只。從產品類型來看,新發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混合類產品發行量相對較少。從發行量來看,近期產品發行量較穩定,保持在1100只左右。

理財投資者數量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銀行理財投資者數量快速增長。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顯示,2020年年底,我國持有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4162.48萬人,較2019年底增長86.85%。

小花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市場投資者數量不斷增長,體現出三大積極發展態勢:一是銀行理財市場逐步規範,淨值化轉型、去剛兑理念深入人心;二是銀行理財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三是伴隨銀行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入,銀行線上攬客渠道得到大幅拓展,理財直播如火如荼,科技創新也為理財業務流程的優化提供了助力,投資者體驗有所提升。

隨着銀行理財市場投資者數量的不斷增長,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競爭不再是價格的競爭,而是對銀行風險管理能力、投資能力、服務能力的綜合競爭。

蘇筱芮認為,對於銀行機構來説,首先,要做好准入階段的識別工作,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充分評估,在產品説明中充分提示風險;其次,與投資者做好溝通工作,對於部分因宏觀環境而出現短時劇烈波動的理財產品做好解釋説明,培養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最後,梳理內部工作人員在理財產品設計、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等方面是否做到盡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1 字。

轉載請註明: 新發銀行理財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 去年淨值型理財債券配置佔比超四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