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催熱”夜間經濟
(新春走基層)就地過年“催熱”夜間經濟
中新網紹興2月14日電(記者 項菁)龐大的就地過年隊伍如何與消費,尤其是夜間經濟碰撞出“火花”?
遊覽古鎮、賞燈會……這幾天,來自摩洛哥的哈馬紮·伯那特曼和幾位外國朋友一起,體驗了一把“中國年”,“中國的傳統燈會不僅很漂亮,還很有文化底藴,很喜歡。”
書聖故里夜色。宋敏敏 攝
哈馬紮·伯那特曼來到中國已有5年,走過上海、杭州等城市,兩年前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亞洲最大布匹集散中心”紹興柯橋創業。
“這是我在中國度過的第二個春節了。去年因為疫情被關在屋裏,今年終於有機會走出來看看,在夜色中感受到了歡樂喜慶的‘中國年’。”
柯橋魯鎮夜景,民眾欣賞“魯迅筆下的社戲”。當地透露,有諸多就地過年的外來務工者前往。孟文娟 攝
傳統新春燈會、城市燈光秀、景點夜間遊……中國傳統新春佳節以及倡導“就地過年”的濃厚氛圍下,夜幕中的城市流光溢彩,紛紛開啓“夜間模式”。留居中國各地的外籍工作者、異地就業者們走出房門,在夜色中賞燈、祈福、遊玩,透射濃濃年味,“催熱”新春夜間經濟。
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受訪時分析,掛燈籠、看花燈自古是春節傳統習俗,這些年各地又在倡導發展夜間經濟,同時在特殊的防疫背景下,中國超1億人選擇就地過年,“上述因素的疊加,自然會拉動夜間消費的增長。”
放眼中國,北京石景山古城南路步行街的迎新春燈光秀五彩斑斕,吸引了不少民眾前往“打卡”;在“英雄城市”武漢,春節長江燈光秀點亮兩江四岸,民眾攜家人前往觀“光”、合影;杭州錢塘江畔,一場場牛年賀歲版主題燈光秀如期上演,電子紅包等春節新元素在光影中呈現。
逛西湖、看大運河,逛夜市、賞燈光秀,留杭過年的重慶小夥宋奇開啓了“杭州七日遊”,“平日裏工作忙,趁着這段時間休息,就當旅遊了。”
夜色裏的小縣城也充滿了年味,夜間消費火熱。
街頭掛滿小燈籠、縣府廣場花燈繽紛、沿街商鋪亮燈營業……在浙西南遂昌縣,夜色下的小縣城被燈光扮靚。僅縣府廣場一側,就有模擬釣魚、套圈遊戲、陶瓷彩繪,以及夜宵小吃等眾多“地攤經濟”。
“因為工作和防疫原因,第一次在外地過年。”大年初二晚上11點許,27歲的杜俊康和女朋友來到一家燒烤攤前,開啓了“夜宵模式”。
雖然沒有返鄉,但杜俊康覺得並不孤單,反而可以體驗異鄉年味,“相比白天,遂昌縣城的夜晚到處張燈結綵,更值得一看。而且晚上出來遊玩的人特別多,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此外,作為春節“新民俗”的“看電影”,在上座率受限的防疫背景下,“春節檔”仍展現出巨大爆發力。中國國家電影局發佈數據顯示:農曆正月初一中國電影票房超過17億元人民幣,刷新了2019年創造的單日票房紀錄。
楊建華談及,春節期間,就地過年民眾趁着熱鬧走出家門,催生了靈活就業的發展,帶動了餐飲業、旅遊業等相關行業的火熱。
除了光影技術點亮夜色,民眾踏着夜色消費、遊玩,在疫情防控的大環境下,中國多地使用自動測温系統、防疫機器人等“黑科技”守護夜間經濟,讓民眾過節更有安全感。(完)
【編輯:郭夢媛】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