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納米微球材料“隱形冠軍”科創板IPO背後:小賽道上如何“超車”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財經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納微科技)即將迎來科創板IPO。企業招股書顯示,納微科技成立於2007年,在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領域,納微科技的獨家產品不僅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我國長期的技術及產品壟斷、實現國產替代,還出口到了歐美等海外市場。

日前,《科創板日報》記者對納微科技進行了專訪,企業進一步表示,公司在硅膠色譜填料微球領域的創新已不僅是國內空白、打破壟斷,更是在國內第二代微球技術空白的基礎上,直接實現了第三代單分散技術的突破,填補了世界空白,推進世界在這一領域的技術進步。

“從微球製造技術角度來説,納微科技是真正做到世界最領先的,這是我們非常自豪的。”企業稱。

2020年,納微科技營業收入2.0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26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6327萬元。企業擬赴科創板募資3.65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及應用技術開發建設(2.15億元)、海外研發和營銷中心建設(5千萬元)、補充流動資金(1億元)。

談企業:小體量也可以打造“硬科技”

總體上看,雖然成立已逾十年,納微科技還是一家小體量企業:截至2020年底,納微科技資產總額6.40億元,員工總數374人;同時,納微科技對上下游的“話語權”也不夠強大,2018年至2020年,納微科技應收賬款分別佔營業收入的31.73%、26.03%和25.25%,存貨分別佔各期末資產總額的10.86%、6.58%和8.25%。

對此,納微科技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我們的體量還不大,但多年來已積累了豐富的客户和應用項目,很多藥物產品陸續轉入正式生產,對公司分離純化介質產品屆時將會爆發巨大的需求。

《科創板日報》記者進一步瞭解獲悉,納微科技的核心技術領域為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後者是一種尺寸很小的球形顆粒,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磁學、力學、機械等性能,可被廣泛應用於現代工業生產中,比如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體外診斷等,同時也是未來高科技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有人認為,微球對高端製造業的重要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光刻機。

諸多應用領域中,生物醫藥是納微科技的主戰場。2018年至2020年,納微科技來自生物醫藥領域的產品和服務收入分別佔主營業務的71.24%、76.76%和83.64%。

納微科技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在中國生物醫藥市場上,微球的市場需求增速強勁。“僅以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為例,微球是抗體、疫苗、多肽等生物藥生產的核心原材料,它們的純化須經色譜柱/層析柱分離純化完成,而色譜填料/層析介質是色譜柱/層析柱的心臟。”

此前,該領域為GE Healthcare、Tosoh、Bio-Rad等大型跨國企業壟斷。據MarketsandMarkets統計,2018年,這三家公司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達50%。

納微科技稱,其已在該領域實現了自主替代,且部分性能優於國際品牌。比如,在前述色譜填料產品中,微球的粒徑大小及分佈是決定產品分離純化性能的最關鍵參數之一。目前,進口色譜填料微球的粒徑分佈變異係數一般超過 10%,而納微科技的微球相應變異係數可做到3%以下。

研發上,2018年至2020年,納微科技研發投入分別為2611萬元、2939萬元、3327萬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31.69%、22.66%、16.23%,期間,核心技術產生收入佔比整體保持在86%以上。

談市場:賽道雖窄但迎來新機遇

納微科技表示,目前,企業正迎來市場拓展的黃金期。

此前,微球雖是核心材料,但全球市場份額卻遠不及下游終端。同據MarketsandMarkets統計,2018年全球色譜填料行業市場規模為19.78億美元,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為21.18億美元,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9.93億美元。

其次,原有微球供應商市場地位強勁,新供應商准入門檻很高。納微科技介紹稱,在生物醫藥領域,按照我國藥品生產監管規範要求,藥品生產企業在產品獲批時需要報備相關色譜填料/層析介質廠家,若更換相關供應商,需對更換後的產品進行試產、測試並在藥監局履行相關變更程序,替代週期長、成本高,因此,下游客户對於色譜填料及層析介質供應商的黏性較強。

“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藥品研發或臨牀階段就切入進去,一旦藥品獲批進入生產,替換色譜填料/層析介質的難度會很大。”納微科技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前述行業特徵在中國市場卻正悄然改變,納微科技認為,這種改變使納微科技取得了“超車”窗口期:

一則,國內生物藥產業走入高速增長,對下游微球需求強勁,其中有不少是新增生物醫藥企業\新增生物藥品種的新增需求,這對微球行業來説是一塊全新的市場蛋糕。

二則,隨着入局者數量的增加,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加劇,疊加“醫保控費”、“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藥品帶量採購”等多政策因素影響,下游企業對於生產降本增效需求強勁。

“分離純化恰是生物藥企業的核心生產環節,它直接決定了藥品的純度和質量,更佔據整個生產成本的65%以上。”納微科技稱,而進口填料價格無法下降,甚至只會提價,在納微沒有產業化之前,某國際廠家的填料價格每年上浮10%。

納微科技江必旺博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講述了一則故事:

企業於15年前佈局微球技術時,國內生物製藥產業尚沒有起色,有投資人問,中國生物製藥市場究竟有多大?江博士説不知道,但是中國有14億人口,一定會有巨大的市場需求起來。投資人又問,到底什麼時候能起來?江博士説還是不知道。投資人又問,那為什麼要做這個市場?江博士説,因為這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機會,等到中國生物製藥市場已經起來了,國內製藥企業都開始使用國外的微球產品,我們就再也沒有介入的機會了。

為了搶佔時機,除持續研發外,納微科技正在加大銷售和應用技術團隊建設。

“我們有優秀的服務團隊來幫助用户解決產品導入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公司表示,在銷售上,企業建立了本地化服務團隊,通過售前諮詢、填料篩選、工藝開發、實驗技術培訓等技術服務,快速響應客户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藥品分離純化方案。

目前,納微科技已與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知名藥企形成合作關係

從營業收入上來看,2018年至2020年,納微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231萬元、1.26億元、2.03億元,2019年較2018年增加了53.22%,2020年較2019年增加了61.17%。歸母淨利潤亦保持了穩定的高速增長,其中2019年歸母淨利潤較2018年增長了876.62萬元,增幅59.80%,2020年歸母淨利潤較2019年增長了4,926.67萬元,增幅210.31%。

此外,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納微科技境外收入佔比均穩定在10%左右。

在全力抓住中國生物藥當前市場機遇的同時,納微科技也在佈局未來的突破點。

“我們也在開發下一代的技術,比如連續生產技術,目前歐美企業也剛剛開始介入這個領域,如果可以實現連續生產我們就可以和歐美企業同步前進。”納微科技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納微做的事情都不是去簡單擴大產能,而是想着去變革這個產業,去做更先進的技術,顛覆產業。

談及未來,納微科技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列舉了一份第三方研究報告中的數字,中國抗體藥物迎來爆發增長機遇,以PD-1和PD-L1抗體抑制劑市場為例,2018年只有10億,2020年達到138億人民幣,而且預計將以67.0%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4年的819億元。

“目前真正產業化的醫藥品種依然較少,處於研發臨牀階段的生物醫藥製品可能是其百倍,未來隨着這些藥品的產業化,將會形成巨大的實現需求。”納微科技表示,既然市場需求已經“肉眼可見”,納微科技需要“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