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琪
繼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後,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設置差異化的權益類資產投資監管比例,權益投資比例最高可達45%。
險資權益投資比例的提升,無疑有望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短期內資金流入或不明顯,但是長期來看,有望為市場帶來千億元量級增量資金。
增量資金規模可觀
從當前險資運用情況來看,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餘額為4.38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22.57%。其中,長期股權投資1.95萬億元,佔比10.05%;股票投資1.54萬億元,佔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投資0.54萬億元,佔比2.76%。
“《通知》規定根據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及風險狀況等指標,投資比例設七檔,最低15%,最高可到占上季末總資產的45%。而根據今年一季度末保險業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接近250%,並考慮到償付能力充足率與公司規模有一定關係,根據新政策估計保險業整體的權益類投資的上限在37%左右。”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目前權益類投資佔比可以增加約14個百分點,而當前保險投資總額在20萬億元左右,因此預計權益類投資可以略多於1萬億元。
不過,由於這部分權益類投資並非全部進入資本市場,從一季度的佔比來分析,資本市場能夠獲得其中近一半的資金。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保險公司投資權益之前的比重情況來看,比例放開後,權益投資這部分的增量有望千億元量級以上。
監管層年內多次鼓勵險資入市
近年來,監管層對中長期資金典型代表的險資入市持明確的鼓勵態度,銀保監會今年以來也多次發聲。銀保監會在年初發布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發揮銀行保險機構在優化融資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3月17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表示,要理性看待境內境外金融市場波動,鼓勵理財資金和保險資金增加價值投資。隨後在3月22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深化保險資金市場化改革,允許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的、資產匹配度較好的保險公司適度提高權益類資產投資比重,超過30%上限。此外,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於6月18日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要支持保險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委託投資、公募基金等各種渠道增加資本市場投資。
不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餘額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22.57%,相對而言規模較小。對此,陳靂認為,保險資金通常對資金回報的安全穩定性要求比較高,所以在配置比例分佈裏面,除了權益以外,債券等類固定收益投資其實佔比更高。從投資風格上來講,險資更重視中長期的價值投資,以及對股票的規模大小、流動性要求比較高,很少去追高一些純題材炒作、市值小的股票。
“一方面,雖然險資在權益類的投資能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同時在市場較好的背景下,能為其帶來超額投資收益。但是隨着權益投資佔比的提升,或將會加大險資的投資風險。在市場行情不好的背景下,會為險資帶來較大的收益波動。”李湛認為,另一方面,保險資金根據其自身的資金性質,更偏向於收益確定,風險可控的投資,因此,保險公司權益類投資佔比較小。
助力資本市場優化投資者結構
當前,保險公司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第二大長期機構投資者,險資股權投資範圍拓寬、權益投資比例增加也有助於提升機構化程度,強化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價值投資風格,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儘管受疫情影響保險公司保費增長放緩,但是保險業務仍在增加、保費也在增長,有必要為其負債找到合適的資產投資。”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保險資金具備長線資金的顯著優勢,適合投資一些優質的上市公司。此次《通知》在配置策略方面,明確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上市和非上市權益類資產風險特徵,制定不同配置策略,強化投資能力建設,重點配置流動性強、業績較好、分紅穩定的品種。”因此,在李湛看來,優質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各個行業具有領先地位和有潛力的公司將得到長期青睞,有助於讓市場更加健康穩健發展,吸引投資者長期的關注和投資。同時,這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的開放,通過完善資本市場規則制度,有助於吸引國際資本的進入。
陳靂認為,由於保險資金的配置特性,增大其入市比例將起到股市穩定器作用,尤其對於一些龍頭型的優質藍籌股等是比較直接的利好,對低估值的週期板塊和強主題的科技板塊也會有直接帶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