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天吃飯”的漁民:漁業保險存空白,鉅額損失自行承擔

“我們就像沒傘的孩子,晴天還好些,要是下雨了,只能靠頭皮頂着。”近日,青島膠州灣遭遇海星、經氏殼蛞蝓等敵害生物侵襲的養殖户這樣告訴記者。由於當地水產養殖保險體系缺少相應險種,不少面臨嚴重減產的養殖户只能自行承擔損失。

 

來自青島市紅石崖、營海、紅島等地的十餘名水產養殖户表示,目前經營養殖單位無漁業保險,原因是沒有相應保險產品。記者從當地海洋專家及保險從業者處得知,由於水產養殖風險高、責任釐定困難等原因,目前漁業保險仍存在險種空白,相關部門正在推進漁業保險完善工作。


“靠天吃飯”的漁民:漁業保險存空白,鉅額損失自行承擔

7月初,漁民在捕撈海星和“白泥螞”。青島市海洋發展局供圖


“靠天吃飯”


從事水產養殖28年的鄭海清,是青島膠州當地一家合作社的負責人,社內有30餘名社員。他的合作社在2008年就成立了,社員主要是他當兵時的戰友及周邊村民,他們一直採取平均分攤成本、利潤平均分紅的經營模式。但他告訴記者,近些年由於海域環境變化等原因,養殖風險加大,現在養殖規模在逐步縮小,“五年來,合作社的投資減少將近一半。”


談到近期同行因遭遇敵害生物而承受的巨大經濟損失,鄭海清感到十分幸運,因為他的合作社近年來在淺灘上養殖蘭蛤、黑蛤等貝類,不再遭受海星的侵襲了。但是去年,他們的淺灘養殖區暴發“滸苔潮”,養殖的黑蛤全部死亡,數百萬元打了水漂。

 

“去年青島雨水多,黑蛤長得特別好,本來是豐收,誰能想到‘滸苔潮’過來了。”鄭海清提到的“滸苔潮”,是2021年6月青島遭遇的15年來最大規模的滸苔。當年6月30日,青島所轄海域滸苔覆蓋總面積達到峯值,約551平方千米,是歷史上山東近海最大規模的滸苔侵襲。

 

曾擔任青島某漁業行業協會負責人的於女士告訴記者,海水養殖是“靠天吃飯”,如果沒有特殊環境變化,養殖户就能掙到錢,但只要遇到點風吹草動就會賠錢,而且一賠就是把幾年掙的錢都賠進去。“關鍵是,養殖海產品不像種糧食作物,遇到自然災害,會有財政、保險給託底。”

 

漁業保險規模與實際需求存在位差

 

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成林告訴記者,漁業保險之所以不像其他農業保險那麼完善,有比較複雜的原因,比如保險費率不好釐定、損失難於評估、理賠實際操作難度比較大等。“比如説,海洋產品的養殖標的都在水下,業務人員要確認承保標的數量,具有一定難度。”

 

青島的保險業務員許先生説,“像蛤蜊這樣的經濟貝類,養殖風險高。如果公司開設相關險種,保險費用就會設得比較高。保費高,養殖户投保意願就會變低,但如果保費低,公司的理賠壓力會很大。”

 

據當地媒體《半島都市報》今年4月的報道,青島市幾家比較大的保險公司並沒有相關的水產養殖險。山東漁業互助協會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青島暫時還沒有水產養殖的保險,南方有幾個城市在進行試點,不過也只有重點的分類,比如部分魚類、貝類等。

 

實際上,目前中國漁業保險體系不僅面臨險種單一的問題,保險規模也與實際需求存在位差。據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官方網站數據,2019年全國漁業互助保險系統共承保水產養殖面積76.15萬畝,而《2020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鑑》顯示,2019年全國受災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11萬餘畝。

 

給漁民繫上“安全帶”

 

相比漁業保險,我國三大主糧保險政策體系的建設步伐較快。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穀補貼政策,並指出2022年將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國家農業農村保險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曉峯表示,我國目前的農業保險產品對農業大災風險的抵禦能力還有待提高,形成多方參與、風險共擔的“全鏈條”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勢在必行。

 

“漁業保險的未來,也應該像我國種植業保險那樣越來越完善。”李成林認為,雖然海洋產品不像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與國家糧食安全聯繫得那麼緊密,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對海洋產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發展好漁業保險,有助於人們“向海洋要蛋白質”。

 

李成林告訴記者,現在山東相關部門正在組織專家研究完善漁業保險政策,省內一些城市已經對海蔘、蝦類等進行養殖保險試點工作。今年5月,內塘螃蟹水文指數保險在山東省微山縣正式落户推廣,填補了山東省內塘螃蟹水文指數政策性保險的空白;同月,山東威海落地全國首單海洋碳匯指數險,當特定海洋環境變化造成海草受損,碳匯減弱時,保險公司將予以賠償。

 

今年2月獲批籌建的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無疑是推進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系統體制改革的一大步。此前,中國的漁業保險主要由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及地方漁業互保協會開展。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銀保監會研究確定了“剝離協會保險業務,設立專業保險機構承接”的改革總體思路。根據改革方案,全國性漁業互助保險機構開業後,中國漁業互保協會不再從事保險業務。

 

保險行業資深從業者王其泰表示,相比之前的中國漁業互保協會,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能夠開發更具市場靈活性的漁業保險標準化產品,提供更精準的風險管理手段,使漁業養殖生產者和經營者能更加有效地規避風險。

 

近年來,我國漁業保險體系在顯著完善。李成林認為,社會需要給漁民創造利好的發展條件,幫漁民們繫上“安全帶”。“保護好漁民,就是保護好中國漁業。”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6 字。

轉載請註明: “靠天吃飯”的漁民:漁業保險存空白,鉅額損失自行承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