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愛啃技術硬骨頭,80後北大學霸幹出3D視覺第一股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駱一帆

隨着中國證監會發布同意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批覆,3D視覺第一股奧比中光,登陸科創板進入倒計時。

對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源浩而言,3D視覺感知這一AIOT時代關鍵共性技術的“硬骨頭”再被啃下一塊,“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的使命再進一程。

在大多數創業者眼中,成功上市代表着金錢、商業化和總結自己成功經歷時的談資,但在黃源浩看來,其中意義更多代表着向自己“讓科學出圈”、“讓論文落地”的夢想又更進一步。

回顧奧比中光發展史,在公司誕生之初,便伴隨着黃源浩希望將所學技術轉化成為普羅大眾消費得起的產品的想法,公司的發展方向、賽道選擇、發展節奏、企業文化等,可以説均在這一想法的基礎上建立、設定。

隨着公司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黃源浩有能力,將3D視覺感知技術應用於更多領域,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創新的紅利,同時也讓中國在該技術領域,屹立世界潮頭。

有人説,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國已不缺企業家,而從大國向強國邁進,中國需要更多腳踏實地,敢啃硬骨頭的科學家、夢想家。

挑硬骨頭啃

選擇好走的路,是大多數人自然而然的選擇,但也有極少數人,踏上少有人走的路,邁入“窄門”,專挑硬骨頭啃。黃源浩絕對算得上其中之一。

學生時代,黃源浩便展現出啃硬骨頭的特質與能力。

1998年,18歲的黃源浩考上北京大學;2002年北大本科畢業後,他先後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拿到全額獎學金,並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加拿大、美國等多個著名課題組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是名副其實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與應試“學霸”不同,黃源浩讀書的內驅力是興趣。因為對物理着迷,黃源浩考上北大時,選擇了力學與工程科學專業,進而聚焦力學的分支——光測實驗力學。

此後的求學與研究生涯中,黃源浩始終在與光學打交道——從光學方法及系統研發,到光學無損檢測、生物醫療光學、光學方法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再到機電系統開發、計算機視覺與機器人、光學生物傳感器。

2011年6月,剛過而立之年的黃源浩在麻省理工SMART研究中心當博士後研究員,與來自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的專家共同攻克最難的光學課題。

與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國際貿易等熱門專業比,光學在當時是門名副其實的冷門學科。選擇的人少,學成的人更少,學有所用的人更是屈指可數。科研上攻堅克難的興奮感和成就感是其它事情難以比擬的,在黃源浩眼裏,光學是一塊兼具挑戰力和想象力的硬骨頭,這比起是否熱門更加重要。千禧年後,新視覺革命的曙光初現,黃源浩隱約意識到,多年“冷板凳”或將很快坐出熱效應。

這種放長眼量、啃硬骨頭的理念,自然而然融入到了黃源浩此後創業歷程中。

在奧比中光成立之時,國內以通訊、製造為代表的硬科技行業正蓬勃發展,互聯網行業依然讓資本充滿想象,即便AI、自動駕駛這類看似天馬行空的新興產業,都更容易講出好聽的商業故事來,但黃源浩卻選擇了相對低調無華的3D視覺領域。

儘管彼時3D傳感器技術或將規模落地的趨勢已初見端倪,但在國內,該領域仍在起步階段,什麼時候爆發無法預期。憑藉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行業觸覺,黃源浩非常確信,短期的市場波動無法撼動3D視覺取代2D視覺的趨勢,3D視覺感知賽道的長遠價值值得一搏。喜愛《西遊記》的他,甚至將自己辦公室命名為“東土大唐”。意思是,為了求取真經,自己不怕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讓科學惠及普羅大眾

每當成功啃下一塊硬骨頭,成就感會讓黃源浩感到滿足,但他認為,一件困難的事情被攻克,不能僅是自己和少數幾個人獲益,應該讓更多人,尤其是普羅大眾也能成果。僅僅是發表幾篇有影響力的論文,這不是黃源浩想要的。

基於這一想法,黃源浩毅然決然離開全球光學測量最頂尖實驗室,回國創建了奧比中光。“中光”二字,取義於“發揚中國光學”。

彼時,在許多外國人眼裏,中國是個製造大國,但並不掌握核心技術,只是個世界工廠。中國的科研人員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中國的科技產品也被吐槽科技含量不足。黃源浩立下目標,終有一天,要讓人們用上最好的中國光學產品。

黃源浩是典型的實幹派,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帶領只有十幾人的創始團隊,從一個一個核心部件開始研發,每個部件都要經過上千次的反覆測試,將性能優化到當時業界的極限,一如他此前在研究所裏所做的那樣。

作為創始人,黃源浩很少西裝革履出現在聚光燈下。更多時候,他都是穿戴着防塵服和護目鏡。測量儀、記錄板、電腦屏幕,是他日常的“三點一線”。

創業之路,荊棘遍佈。公司創立第二年,黃源浩即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在研發出首款工業級3D傳感設備後,黃源浩很快發現,工業級的市場規模比較小,很難成為一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於是果斷放棄花費百萬打造的工業級產品,全力轉向消費級賽道。後來的發展也證明這個及時的戰略調整為後期消費級手機3D傳感攝像頭的研發埋下關鍵伏筆。

為了不被“卡脖子”,黃源浩自主研發一“芯”一“線”:即3D感知深度算法的核心芯片、3D傳感攝像頭模組的生產線,從底層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而要在消費級賽道盡快站穩腳跟,無論黃源浩還是其他創始團隊成員,“除了睡覺之外的時間一點也不敢浪費”。回憶起那段創業時光,黃源浩用“睜眼上班,閉眼睡覺”描述。

圖注:黃源浩在實驗室工作。

圖注:奧比中光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源浩接受採訪。

這種埋頭苦幹的付出很快有了回報。2015年7月,奧比中光首顆自主知識產權的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研發成功,這意味着,中國企業終於擁有了自己的3D視覺感知核心技術。

僅兩個月後,其首條3D攝像頭生產線投產,奧比中光成為可以量產消費級3D傳感攝像頭的企業;同年11月,奧比中光的Astra 3D傳感攝像頭實現大量出貨,可用於三維建模、骨架跟蹤、手勢識別等應用,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可以量產消費級3D傳感攝像頭的企業。

圖注:奧比中光首顆自主知識產權的3D深度引擎芯片MX400。

接踵而來的成功消息,奠定了奧比中光在消費級3D傳感領域的行業地位,也讓黃源浩和創始團隊信心大增——將3D視覺技術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惠及更多普羅大眾不再停留在藍圖上。

從山腰向山頂進發

戰略轉向需要眼光和膽識,瞄準科技自立自強超前佈局更需要謀劃和專注。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奧比中光已全面佈局六大3D視覺感知技術,構建起“全棧式技術研發能力+全領域技術路線佈局”的 3D 視覺感知技術體系,打造 3D 視覺感知一體化科研生產能力和創新平台。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奧比中光累計申請專利1190項,全球已掌握核心技術並實現百萬級面陣3D視覺傳感器量產的企業僅有蘋果、微軟、索尼、英特爾、華為、三星和奧比中光等極少數企業。作為一家To B的科創公司,普通消費者或許對奧比中光並不熟悉,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其實早已接觸、使用了奧比中光的3D視覺技術。比如人們日常常用的支付寶支付,使用的正是奧比中光的3D視覺傳感器。

圖注:奧比中光打造的全棧式+全領域技術體系

圖注:OPPO FIND X搭載奧比中光3D視覺傳感器。

許多OPPO Find X的用户或許仍然記得,這款OPPO旗艦機,是繼蘋果iPhone X後,全球第二款量產超百萬台搭載3D視覺傳感器的智能手機。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款手機搭載的正是奧比中光的3D結構光攝像頭模組。為抓住這個與國內頭部手機企業合作的機會,黃源浩帶領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與艱辛。黃源浩曾感嘆,當開始與手機廠商對接時,才發現手機業務的困難程度彷彿“觸及到了當時的物理極限”——要足夠小、能耗低、抗跌摔,還要不受外部光照、人體温度等條件影響,對產品化和製造工藝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2018年春節,為了如期完成交付,項目組只休息了三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奧比中光的3D視覺技術,更是被第一時間應用到抗疫一線。奧比中光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小誤差“3D慧眼”使機器人,能夠在複雜環境下實時自主導航、靈活避障,為包括武漢在內數十省、市近百所醫院和隔離點提供服務。

目前,奧比中光服務全球客户及開發者逾1000家,並承擔多項國家級、省級重大項目建設任務。

圖注:搭載奧比中光3D視覺傳感器的擎朗機器人在護士站工作。

如果以“讓科學技術惠及普羅大眾”這個目標來看,黃源浩已經部分實現,但這並不意味着到達目的地。

“現在已經幹了快10年了,我覺得要實現目標還得好幾個10年。”對於過往取得的成績,黃源浩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作出如此評價。

在他看來,創業如同爬山。創業之初,自己站在山腳下,抬頭向山上望,即便眼前是一座珠穆朗瑪峯,也並不會覺得有多高。但當企業逐漸發展,自己真正在山間攀登時,便會意識到,這遠比一開始想象的要困難。

無限風光在險峯。“不依靠專利授權獲取利潤,而是要儘可能地掌握全鏈條的能力,從底層的算力芯片,到微納光學器件,再到人工智能算法,都必須要握在手中、跑在前沿,打通硬件軟件全產業鏈,真正實現‘讓所有終端都能看懂世界’的奧比使命。”這是黃源浩要持續啃下的硬骨頭,是9年前實驗室轉身創業場時種下的夢想,也是這個時代呼喚的創新精神和實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