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芮)訊,虎年開年,保險股的漲漲漲引發市場關注。
2月11日,A股市場保險股大漲。截至收盤,中國人壽上漲7.34%,新華保險上漲3.26%,中國太保上漲3.41%,中國平安上漲2.6%,中國人保上漲1.88%。其中,中國人壽創下60日新高,收盤報31.6元/股。
開年保險股的表現一直亮眼,保險板塊指數持續走強,Wind保險指數上午暴漲近5%。近期中字頭概念股接連走強,成為滬指穩定的主要力量之一。
就今日保險股大漲原因,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和社融數據創歷史新高相關,作為低估值中沉寂已久的板塊,保險股崛起明顯。另據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保險股回暖跡象明顯,支撐點或與超跌反彈、資金潛入及基本面回暖息息相關。
保險股漲漲背後
經歷了陰霾陣陣的2021年,保險股的估值吸引力大大提高,保險業基本面也在不斷向好。同時,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開年以來,北向資金明顯表現出對保險股的偏好。
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2月11日內分歧較大,盤中數次波動後尾盤再度進場掃貨,全天淨買入10.5億元。近期外資加倉風向已發生明顯轉變,價值股持續受到追捧,2月10日中國平安再獲淨買入9.38億元,連續4日淨買入居首,累計淨買入30.05億元。僅2月9日當天,北向便大手筆買入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和中國太保三大保險股股份。
招商證券認為,地產風險緩釋、利率上行預期、權益市場風格共振推動保險資產端預期觸底反彈。據招商證券分析,“某種角度看保險行業是一個‘賣保費融資、搞投資賺錢’的業務模式,當前投資者忽視資產端的利好是我們看多保險股的最大驅動因素。事實上,央行在去年四季度反覆表態保障房地產穩健發展,預計後續房地產市場風險可控,因此2021年因房地產風險釋放拖累保險股的邏輯被部分證偽。”
“與此同時,1月份金融數據超預期,新增信貸、社融等主要指標創單月統計新高,經濟向好預期漸強催化長端利率企穩2.8%,全年有望繼續上探;權益市場當前偏好低估值、高股息的傳統行業,相關股票今年以來取得一定正收益,保險股在相關板塊的權益持倉更多,有望實現良好投資收益。”
對於保險行業,華創證券近期的研究觀點認為,近期板塊上漲主要收益由貝塔貢獻,資產端催化帶動估值修復。但行業核心基本面情況仍未改變,一季度和上半年預計負債端仍較弱,一段時間內板塊仍將處於築底階段,持續上漲行情還需觀察負債端拐點。
保費數據來看,行業負債端回暖跡象明顯。從最新的保費數據來看,平安人壽、中國人壽、人保產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等險企去年12月單月保費均出現較快的環比增速。
強勢反彈是否將走出陰霾
強勢反彈否意味着保險股在2022年將走出陰霾?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亦表示,“保險股的持續上漲仍待觀察,基本面雖有改善但仍有隱憂存在。馬上迎來年報季,數據值得關注。”雖然整體向暖趨勢明顯,但保險行業的負債、投資兩端仍承壓,逡巡在2021年行業上空的陰霾還未完全散去。
近年來,在宏觀經濟、監管制度、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保險行業發展遭遇較大挑戰,新單保費增長承壓,行業競爭顯著分化,銷售人力持續縮減,市場倒逼經營轉型,被業內認為是轉型改革的時間段。
招商證券最新研報認為,保險行業2022年初負債端保費銷售如期繼續顯著下滑,開門紅遇冷,但同比最差時刻即將過去。上市險企2021年保費下滑披露完畢,預計全年新業務價值同比下滑20%以上,平安、國壽稍好,受銷售低迷的影響,代理人加速脱落。2022年1-2月則因相對高基數、人力脱落、居民消費能力下降影響,預計開門紅新單和新業務價值同比降幅超過30%。但3月後基數回落、經濟刺激帶動收入提升都有望導致負債端同比降幅收窄、環比改善可期,但負債端仍然低迷是不爭的事實。
國壽股份戰略部近日的一份研究顯示,長期看來,行業發展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但短期看來,行業發展形勢依舊嚴峻,來自需求和供給兩側的壓力依舊明顯。
從需求側看來,新冠疫情衝擊仍在持續,居民收入增長有所放緩,對於長期大額支出和非必需品消費更加謹慎,對商業保險特別是長期儲蓄型業務消費意願下降。
從供給側看來,人口數量紅利消退,代理人規模持續下降,以隊伍規模驅動業務發展的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市場主體聚焦提升對產能但尚難有明顯起色;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供給覆蓋面不夠廣,風險保障功能發揮不夠充分;銷售、理賠等服務質量亟待提升等。
整體來看,長期潛在需求短期內難以轉化為現實市場,行業短期發展仍然面臨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