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黑龍江齊齊哈爾,鐵路物流大動脈。交通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近期,我國物流保通保暢加速轉向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行,助企紓困、擴大投資的力度也進一步加大,交通運輸多項指標持續向好。圖/IC photo
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導致諸多產業面臨着原材料、能源、芯片等供應短缺問題。
在產業鏈供應鏈的“弦”繃得很緊的同時,如何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無疑是破題的關鍵。
在此背景下,產業鏈供應鏈上相關的城市動向也引起公眾的關注。
工信部網站9月15日發佈公示消息,擬確定杭州、武漢、成都、寧德、南通、濰坊、合肥、株洲、廣州、深圳、包頭、齊齊哈爾等12個城市入選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建議名單。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12座城市中,除了廣州、深圳和杭州等GDP過萬億城市外,也有濰坊、株洲、包頭和齊齊哈爾等經濟體量相對較小的城市。
那麼,這些城市為什麼能入選?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
疫情之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無論是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供應,還是中間的製造環節,隨便哪個環節“卡殼”都影響着國計民生。
其中,那些製造業大市和供應鏈上節點型城市,重要性無疑顯得更為突出。
此次工信部公佈的12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城市的重要性。
新京智庫注意到,在這12個建議入選的城市中,杭州、武漢、成都、南通、合肥、廣州和深圳七個城市GDP都超過了萬億元,是近些年中國城市排行榜上的明星城市。
經濟體量大,又擁有高度集聚的業態,可以説這些“萬億”城市入選並不令人意外。
跟這些“萬億”城市理所應當扛起建設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重任不同,此次入選的城市中,寧德、濰坊、株洲、包頭和齊齊哈爾五座城市相對要顯得低調許多。
從2021年的經濟總量來看,這五座城市中最高的是濰坊,去年GDP達到7010.6億元,株洲、包頭和寧德均在3000億元至4000億元區間,最低的齊齊哈爾去年的GDP僅為1224.5億元。
雖然經濟總量無法跟萬億城市匹敵,但這絲毫不影響這五座城市在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據着重要位置。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五座城市中,濰坊、株洲和齊齊哈爾都是“隱形”製造業之都。
以濰坊為例,作為去年城市排行榜上的一匹黑馬,濰坊除了是著名的農業大市外,製造業也是一張重要名片。
據瞭解,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濰坊擁有37個,包含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所有的31個製造業行業。2021年,濰坊製造業總量約佔全省的10%、全國的1%,規上工業營業收入達到1.1萬億元,與青島一起成為全省兩個規上工業營業收入過萬億的城市。
著名的機械設備製造商濰柴動力和消費電子龍頭歌爾股份均坐落於此。
除此之外,濰坊製造業之強,還體現在製造業單項冠軍的數量上。
2017年至2020年,山東共遴選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71家,其中濰坊57家,濟南47家,煙台37家,淄博36家,泰安32家,青島31家。
跟濰坊一樣,株洲也是老牌的製造業大市。普鐵時代,株洲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曾與鄭州並稱“北鄭南株”。
作為重要的軌道交通裝備研製基地,目前,株洲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羣產值已經突破千億元。擁有軌道交通主機和零部件企業330餘家,主機產品本地配套率達到80%以上,是以“復興號”“和諧號”為代表的軌道交通車輛“心臟”和“大腦”的主要製造基地之一。
同是靠製造業立市,齊齊哈爾入選雖然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作為曾經的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曾是全國十幾個超百萬人口城市之一,其重工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當年的齊齊哈爾車輛廠,鐵路貨車產值居亞洲首位。
時至今日,中國一重依然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在冶金裝備、數控機牀等多個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是齊齊哈爾裝備製造的頂樑柱。
在經濟大盤要穩住的背景下,這些製造業城市不僅肩負着地方經濟“穩增長”的重任,也是國內經濟“免疫力”的重要支撐。
新能源強勢崛起
相對製造業城市意外入選而言,包頭和寧德的入選則是因為手裏握着產業發展的重要能源。
這其中,包頭和寧德分別憑藉着傳統能源稀土和新能源鋰電成為產業鏈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關鍵城市。
對於稀土的重要性,有一個常用比喻:石油是工業的血液,稀土是工業的維生素。
包頭稀土儲量豐富。公開資料顯示,位於包頭的白雲鄂博礦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礦,探明稀土儲量4350萬噸,佔全國的83.7%、全球的37.8%。
在產業鏈方面,全國綜合實力前十強的稀土磁材企業已有6家落户包頭。包頭目前擁有稀土企業172家。該市已經形成從“稀土原礦開採-選礦-冶煉-分離-功能材料-終端應用”以及從採冶、加工到應用、研發、貿易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2022年7月22日,肇慶大旺高新區,寧德時代汽車電池生產基地(肇慶)。圖/IC photo
眼下,新能源正在強勢崛起。
這其中,鋰電無疑是近年來最為火熱的新能源,甚至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福建寧德這座閩東小城,在過去十年間一躍成為全球鋰電新能源重鎮。憑藉着在鋰電產業的一枝獨秀,寧德也成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
2020年,寧德鋰電池投產產能突破100GWh,市場佔有率連續四年位居全球第一。當前寧德已建成投產和在建電池總產能合計330GWh。2021年鋰電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增長92.1%,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2.3倍。
今年1月至8月,寧德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達1584億元,增加值增長52.8%。作為新能源行業龍頭,寧德時代的電池已經賣到了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
在鋰電巨頭寧德時代帶動下,寧德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吸引聚集了上汽、廈鎢、杉杉、格林美等50多家上下游企業,形成了涵蓋材料研發、產品開發、工程設計、測試驗證、生產製造等完備的鋰電產業鏈條。
得益於鋰電產業的飛速發展,2021年寧德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151.08億元,不僅成功跨入了三千億元的門檻,而且增速高達13.3%,增速連續三年位居福建省第一。
中小城市如何實現產業逆襲
在城市競爭“強者恆強”的趨勢下,對中小城市來説如何在激烈競爭中贏得主動,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生態,無疑非常關鍵。
那麼,中小城市如何實現產業逆襲?
一種是像濰坊、株洲、齊齊哈爾等製造業具備自身特色的城市。這類城市按照“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羣發展”的產業組織理念謀劃佈局,在核心產業上不斷優化升級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另一種是像寧德這樣抓住國家對新能源產業扶持的風口,通過一個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產業集羣發展模式,逐步形成“核心材料-設備製造-電池生產製造-生產性服務業-汽車生產鋰電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集羣生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此次入選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的合肥,也有一套值得借鑑的路徑。
過去十年時間裏,合肥的GDP從不足3000億元增長至超萬億元,成為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
這背後是合肥通過“以投帶引”的招商引資模式,先後引入和培育了京東方、合肥長鑫、蔚來汽車等一批龍頭企業,撬動顯示、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上下游,實現產業鏈整體提升的同時,帶動自身經濟飛速發展。
只要堅持自己的既有產業優勢,緊隨市場和技術進步的步伐,深耕細分市場、深度佔有,城市通過培育超級產業實現逆襲也不是不可能。
改革開放以來,眾多中小城市以“傳統加工製造業”闖出了一片天地,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在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這些城市正從默默無聞的商品生產者逐步成為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關鍵中樞。
大量中小城市的崛起,對於建設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無疑有重要的意義。
文 / 新京智庫研究員查志遠
編輯 / 柯鋭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