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的投資理財正道
· 黃凡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投資理財的科學研究理論與高人們的實踐告訴我們,在經過辛勤勞動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財富之後,人們其實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投資理財來實現財富自由的。
只要我們設定一個合理的回報目標,選好了長期收益率適當高的投資標的,就可以把任務交給時間與複利,時間與複利的魔力能幫我們實現財富自由的終極目標了。
説到長期收益率高的資產,就只能在股票市場裏找了。股票市場理論上是千千萬萬投資人希望中的致富之地,然而實際上卻是讓絕大多數投資人虧損累累的傷心之地。
為何?世界公認的投資界常青樹沃倫·巴菲特先生在回答投資人問到“您的價值投資方法很簡單,但為何真正踐行的人不多”的時候説過,“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因為進入了股票市場,在股價的上下激動人心的翻騰中,投資人往往就迷失了,也忘記了終極目標。
價值投資的精髓就是與好公司共同成長,讓時間與複利發揮其魔力。然而,成長的過程緩慢而悠長。
就“利用時間與複利的魔力”這一論題,本人曾專門撰文《解密“十倍股”的投資邏輯》來分析與展示實現“十年十倍”回報的有效方法。
發文後收到許多讀者的反饋就是,我們要用錢的,十年太長了,我們等不起!
一個農民給地主打工,地主説我給你每個月一石米,聰明農民卻説:“我有個更好的想法,你給我第一天一粒米,第二天兩粒,第三天四粒,第四天八粒……每天翻一倍就可以了。”
瞭解複利效應的價值投資人立刻認識到,這樣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後,複利的魔力會讓地主因付米而破產。
然而,大多數投資人卻提出了另一個結果:這個農民堅持了七天,最終餓死了。
這些提出另外一種結果的投資人確實不是在存心抬槓。因為,如果把大部分資金都按價值投資的原則投入到股票裏,而市場是波動極大的,即使是選取了一籃子好公司,也耐心等合理價買入了,在長期堅守的過程中,出現明顯的浮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遇上2015年、2018年這樣的極端市場情況,哪怕是連名牌白酒、保險龍頭這樣的好公司,股價也曾在短時間內接近腰折。
那麼,如需要使用資金,我們就不得不以接受浮虧的方式來中止複利長時間積累的進程了。其後,即使這些好公司再漲回幾倍,也已經與投資人無關了。因此,通過“利用時間與複利的魔力實現慢慢變富”的道路似乎走不通!如何解決呢?
其實,我們只要加上資產配置這一有效工具,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上述故事中農民的難題了。
這位聰明的農民可以先要求地主支付第一週的1/4石米工錢,然後從第二週起以第一天支付第一粒米,然後繼續用每天翻倍的支付方式……
第一週取得的1/4石米解決了農民的初期持續生存問題,讓他能堅持到時間與複利的魔力起作用。
長期價值投資帶來的複利效應確實有可能為投資者實現“十年十倍”的長期高回報,然而,前提就是能堅持十年。要能堅持下來,合理的資產配置結構必不可少。
資產配置是指每一位投資人按照自己的不同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把除自住房產以外的可投資的資產以一定的比例分別投入到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以及高風險等不同的資產類別。
具體就是保障類(以保險產品為主)資產、現金類(以高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基金為主)、固定收益類(以各類的債券以及固定受益理財產品為主,投資型房產也可歸在此類)、股權類(股票一、二級市場投資)等大類資產。
更形象地類比,上述四大類基礎資產就好比是一支足球隊中的守門員、後衞、中場以及前鋒等不同角色,他們在比賽中各司其職,前鋒們因為有了中場、後衞,再加上守門員在其背後層層把守與支持而全力以赴地全面進攻而不用擔心後方空虛。
“資產配置”是投資與理財的基石理論,被稱為“全球資產配置之父”的學者加里·布林森及其夥伴們多年的精心研究表明:長期來看,92%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合理的資產配置,具體的品種的選擇對收益貢獻只有6%,而我們投資人最熱衷的擇時操作對長期收益的貢獻只有區區的2%。
到此,讀者們是否意識到,資產配置理論的研究成果與我們的投資理財實踐距離有點大,對不?
我們的投資人多把時間花在把握與捕捉市場短期的小波動上,最終是讓2%的成果耗用了我們90%的時間,這不是明顯的本末倒置嗎?
着眼於追逐市場短線的波動,除了給我們帶來疲憊與焦慮以外,真沒有多少投資實效!
事實上,在資產配置、品種選擇、擇時操作三種影響投資收益的主要因素中,操作時機選擇因市場走勢千變萬化、證券品種選擇因公司的經營環境風雲變幻而難以掌控,只有資產配置是投資者自己可以充分控制的因素。
因此,建議投資人在宏觀的財富規劃上堅持合理的資產配置,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做好大類資產比例的劃分,而微觀上的權益類資產管理中堅持長期價值投資,與優秀上市公司長期共舞,讓時間與複利的魔力為我們實現財富自由。
這才是投資理財的正道!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開白名單:duanyu_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