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科創板公司長陽科技(688299)股東宣佈要減持21.46%的股份,這是少有的超大比例減持。
長陽科技2020年11月6日晚間發佈公告,陶春風、唐曉彤;南海成長、同創錦程、同錦創業;陳文、滕聲飛實;陳素娥等8名股東合計計劃減持不超過21.46%股份。這些股東的股份來源均為公司IPO前持有的股份,前述各個組別分別各自構成一致行動人關係,2020年11月6日為解除限售並上市流通日,減持原因均為自身資金需求。
根據記者粗略統計,按照長陽科技股價11月6日最新收盤價26.92元/股和上限減持股份數量來計算,前述股東的合計套現金額或超過16億元。倘若減持如期落地,在未來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前述股東中,多數個人股東將通過本輪減持變現超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公佈鉅額減持套現之前,已經有股東在解禁首日提前離場。11月6日,長陽科技出現多筆大宗交易,總成交158.61萬股,成交金額3713萬元,成交均價每股23.41元,相當於折價13.04%拋售。從賣方營業部來看,疑似單一大股東提前大幅折價“跑路”。而其套現的時間節點,精準掐在了大比例減持這一利空公告之前。
解禁日公告“組隊減持”
長陽科技原始股股東的本輪大比例減持,主體可以分為四個組別,除了陳素娥之外,其他組別分別各自構成一致行動人關係。
其中,二股東陶春風對於長陽科技的持股,此前曾被交易所關注過。此前,上交所曾要求長陽科技説明,陶春風在2017年8月起開始直接持有發行人股份的情況下,繼續設置股份代持的原因等諸多疑問。長陽科技對此回覆釋疑,並且表示,陶春風已將委託黃歆元、蔣林波代持的股份進行了還原,消除了股份代持情形。
從公告來看,前述組別的股東,減持都採用了較為傳統的兩種方式——競價減持或大宗交易減持。
其中,這些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方式減持的,將於本減持計劃披露的減持區間內進行,且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根據公告,這些股東披露的減持區間都是今年12月初到明年5月底。而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則是將於本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之後的6個月內進行,且任意連續90個自然日內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
解禁首日已有股東折價13%減持
e公司記者注意到,就在長陽科技前述股東開啓大比例減持之前,已經有股東在11月6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完減持了。
根據交易所公開信息,11月6日,長陽科技大宗交易成交158.61萬股,成交價23.41元,折價13.04%。由於賣方營業部均為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不排除是單一股東的大宗交易行為。
前述因素結合到一起,市場猜測是否長陽科技某原始股股東在解禁日首日已經通過大宗交易變現?不過,目前這種猜測尚不能在公司公告中得到證實。
從基本面來看,長陽科技實際上仍處於上升趨勢。作為主營業務為反射膜、背板基膜、光學基膜及其它特種功能膜的龍頭企業,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44%。
從今年10月下旬以來,包括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東北證券在內的不少機構,都對公司業務進行了正面解析,且給出了買入或者增持的投資評級。
知名資管和國際投行要被埋?
那麼,本輪大比例減持,會否衝擊長陽科技的股價呢?
從股東結構來看,長陽科技開啓本輪大比例減持之旅,一大背景是增量資金的緩衝。就在今年3季度,高毅鄧曉峯多隻產品就選擇了長陽科技,摩根大通也入主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陣營。
公司三季報顯示,在長陽科技的十大流通股東里,高毅佔了4個名額,分別佔流通股比例2.43%、1.90%、1.44%、1.31%,合計持股479.69萬股;同時,摩根大通佔流通股比例1.42%,持股96.22萬股。
有市場人士分析指出,短期來看,或許長陽科技股價會因為大比例減持而承壓。不過,從中長期來看,依然取決於公司基本面的發展趨勢。
從整個科創板來看,長陽科技並非首家披露大比例減持的科創板公告。隨着首批公司限售股解禁,科創板減持“第一浪”早已掀起。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已經有接近30家科創板公司發佈了減持公告。從減持主體來看,創投機構成為減持主力,亦有少數公司董監高希望落袋為安。從減持方式來看,部分公司試水詢價轉讓制度,不過,整體來看,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等傳統模式仍是大多數科創板公司股東減持的第一選擇。
有媒體將這份“波瀾不驚”的淡定歸結為三種原因:首先是科創板公司對減持新方式的探索(例如詢價轉讓),第二是增量資金入市帶來的緩衝,第三則是隱含了市場各方愈顯成熟的共識和定力。
一方面是知名私募和國際投行的相中,另一方面是整個科創板對於減持的平靜反饋,長陽科技的本輪大比例減持,會成為公司股價的“黑天鵝”還是小插曲,有待下週開盤後投資者給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