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年底《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和2020年9月《關於規範保險公司健康管理服務的通知》(以下合併簡稱“健康險新規”)發佈之後,健康管理服務在健康險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健康險已不單是一種用於補償經濟損失的工具,更是保險行業和整個大健康生態的聯接點,以支付連結醫療,以保障支撐健康。”工銀安盛人壽總裁吳茜説。近一年來,不管是百萬醫療險還是重疾險,健康險行業已經開始從過去簡單粗暴的拼價格、拼佣金時代,逐漸轉變為拼健康服務、拼醫療資源的大健康時代。
健康險行業競爭轉向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8173億元,較2019年同比上漲15.7%,遠高於人身險總體7.5%的漲幅,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保費比重進一步增長至24.5%。
華創證券數據顯示,雖然壽險體量在人身險中起絕對主導地位,但健康險在過去9年間增速一直都遠高於壽險,複合增速為32%(剔除2013-2017護理險),且增長穩定性大於壽險。
但隨着健康險逐漸變為“紅海”,同質化及惡性價格競爭的現象開始出現。目前一些險企為了保持在健康險上的領先地位,會頻繁地進行產品迭代。不過隨着產品的不斷優化,行業產品快速迭代的空間和迭代對客户帶來的邊際效用已然迅速減弱。
華創證券認為,健康險產品形態的迭代正在處於殆盡邊緣,但各公司依然保持着較大的同質化。這時候需要更加創新和個性化的方式來跨維度競爭,健康醫療管理服務就是可以發展和突破的一種。擁有資源、產業鏈整合能力等方面優勢的頭部險企將在未來競爭中更可能獲勝。
採訪中,吳茜透露,工銀安盛人壽剛剛對公司的新重疾險進行服務升級,將健康諮詢、名醫會診等醫療服務裝入產品的增值服務之中。事實上,通過升級服務將自己從支付管理者向大健康生態建設者轉變的險企不在少數。
重新定義健康管理
在健康險新規中,健康管理服務被提到重要地位,不僅專門新增一章的篇幅來詳細規範,還將健康管理服務的分攤成本佔保險產品淨保費的比重上限從過去的10%提升至了20%,這就意味着保險產品中可含有的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可大幅增加。
華創證券認為,在居民收入提升、人口加速老齡化、慢病管理被重視的背景下,健康醫療管理服務對於國民的需求相對於保險產品更加顯性,而且可以更加高頻地接觸和服務客户。如果這方面體系建立成熟和具備優勢後,反過來還可以為保險產品引流。同時,在健康險盈利空間被擠壓縮減的情況下,降本控費和增加贏利點是保險公司發展和經營健康險的關鍵,而將保險產品與健康醫療服務相結合,既可以降本控費又可以增加贏利點。
與聯合健康集團下設專業健康管理公司相同,國內保險公司也在探索類似模式,建立專業子公司或與第三方供應商合作整合醫療健康資源,將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互相協同賦能。“目前保險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以增值服務(為滿足特定條件保險客户提供或作為特定階段的輔助銷售手段)和內嵌在保險產品內提供為主,也有非保險客户單獨購買。”華創證券表示。
從各家險企發佈的健康險搭載的健康管理服務的內容來看,線上問診、名醫預約、二次診療、就醫綠色通道、康復指導等是較為常見的內容,部分險企還整合了海外就醫、海外名醫會診等全球醫療資源。
吳茜稱,隨着大健康時代的來臨,保險業的健康管理也在被重新定義:滿足客户需求的方式從有錢治療到有效治療,讓客户不僅有錢來支付各類診療費用,更能夠獲得高品質、有效果的治療手段;開展客户服務的方式從保單管理到全面服務,真正參與到客户健康醫療的全流程、全環節,進而提升公司運營與服務能力;長期風險管理方式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前期介入、全週期管理,開發更具針對性的健康險產品,並幫助客户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進而實現客户與公司真正意義上的雙贏。(作者:楊倩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