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小鎮做題家,終點在硅谷,“我在亞馬遜工作,我爹驕傲地哭了”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馬歡

在印度小鎮做題家的心中,谷歌現任CEO桑達爾·皮查伊,是他們最大的榜樣和動力。

不富裕的家境,重病的母親,童年沒有電子產品,睡覺的時候沒有卧室,只能和弟弟擠在客廳裏打地鋪。就連考上印度理工後,也只能淘一個便宜的二手書包前去報到。

但憑藉優秀的成績,他獲得了導師推薦,拿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隨後的人生,就是進入硅谷、加入谷歌,一路做到CEO,成為“打工皇帝”。 2019年皮查伊的待遇登頂,獲得了高達2.80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的天價薪酬,是全球科技公司CEO工資最高的。

當然,不是印度小鎮做題家都能達到皮查伊的高度,但對他們來説,只要考上印度理工,在美國大廠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得上印度社會廣泛認可的成功人士了。

印度小鎮做題家,終點在硅谷,“我在亞馬遜工作,我爹驕傲地哭了”

皮查伊(右)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打工皇帝” 圖源:皮查伊個人社交媒體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發現,印度裔已經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移民羣體之一。在過去40多年裏,人口幾乎每10年就增長一倍。截至2019年,大約有270萬印裔擁有美國國籍。

這些移民美國的印度小鎮做題家,也被廣泛視為移民羣體中的“優等生”。數據顯示,25歲以上印度移民,近80%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他們中大多都集中在IT行業,也有部分從事管理和金融行業。

他們的收入也十分可觀,從印度來的移民家庭收入中位數達到13.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9萬元),相比之下,美國本土居民家庭收入中位數只有6.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萬元)。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羅伯特·阿諾夫認為,“印度是一個向西方輸送高級人才的淨出口國。”

印度網友因此在社交平台上歡呼:“我們印度人一出生就是天才!”

“我的老父親會為我流淚”

在印度小鎮做題家的心中,桑達爾·皮查伊家境和讀書經歷和他們如此相似,上升路徑卻如此夢幻。

在許多人看來,皮查伊的人生轉折點在於斯坦福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但他的印度小鎮做題家“同袍”們卻很清楚,轉折點在於考上印度理工。

冒着屢創高温紀錄的夏天,17歲的蘇瑞吉和父親離開家鄉,坐上簡陋的火車,準備參加印度理工大學入學考試。他家境一般,唸的是家鄉的公立學校,但他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學霸。

印度小鎮做題家,終點在硅谷,“我在亞馬遜工作,我爹驕傲地哭了”

埋頭苦讀的印度學生只有一個目標:考上印度理工 圖源:pixabay

蘇瑞吉的父親説,自兒子開始上學起,家裏除了書籍,就幾乎沒有其它娛樂了。讀書成了蘇瑞吉青春的唯一主題,他的小房間牆上貼着密密麻麻的學習計劃,課本堆滿了每個角落。

“越是難的物理和化學題,我越感興趣。”蘇瑞吉説,他能一眼看出老師講課的錯誤。

因為成績優異,學校減免了蘇瑞吉的學費,還提供了部分獎學金。

最終,蘇瑞吉不負眾望,考上了印度理工學院。他在家鄉成為了英雄,鄰居們紛紛伸手摸他,想沾點學霸的運氣,當地學校也紛紛邀請他去分享學習經驗。

印度小鎮做題家,終點在硅谷,“我在亞馬遜工作,我爹驕傲地哭了”

考上印度理工,追逐太陽的旅程就完成了一大半 圖源:pexels

蘇瑞吉的父親已經開始暢享兒子的美好人生了,他甚至打趣地告訴當地媒體,他的兒子要成為谷歌下任CEO,帶領全家走向巔峯。

印度理工學院的錄取率不到2%,比很多世界名校都難考,但像蘇瑞吉這樣的小鎮做題家們知道,只要一腳踏入這所學校,已相當於實現了階級躍遷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需要:順利畢業,赴美國深造,去硅谷找工作,就可以一步一步實現人生飛躍。

蘇瑞吉還沒正式進入大學校園。“上岸”的前輩校友索拉博已經開始鼓勵後輩了。

身在美國的索拉博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他畢業後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名硅谷碼農,如今在亞馬遜工作。

“我現在過得很好,我開着奔馳,我還買了股票,我想我遠在家鄉的老父親,一定會為我流淚的,” 索拉博表示,“所以你們一定要對未來有信心,一定不要放棄。”

“印度最暢銷的出口產品”

在一個階級和性別不平等的印度,這些小鎮做題家們,只有經過一場場殘酷的考試,才有機會看到更廣闊的人生。而小鎮做題家的成功故事,總是能引起印度社會廣泛的關注。

能從印度理工學院畢業又赴美深造的,已經是印度國內萬里挑一的精英了。他們英語和文化優勢明顯,他們熟悉西方人的思維習慣,既有過硬的專業實力,又有學習的毅力。

這些成績優秀的印度小鎮做題家,進入美國職場後後並不獨來獨往,反而是互相關照提攜,抱團作戰,層層包圍整個硅谷。

如今,數據顯示,硅谷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則更高。排名前幾的科技巨頭,除了蘋果外,幾乎全都被印度裔CEO包圍(微軟、谷歌、IBM、Adobe)。而在其它世界500強企業中,如百事可樂、萬事達、聯合利華、標準普爾等企業的CEO級別高管位置也都被或曾被印度人收入囊中。

印度小鎮做題家,終點在硅谷,“我在亞馬遜工作,我爹驕傲地哭了”

印度程序員聞名硅谷 圖源:unsplash

印度本土在自豪其人才優秀的同時,也惋惜人才的流失。媒體把這種人才流失比作成“奶牛現象”——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最終擠奶的卻是美國人。

因為80%的畢業生流向海外,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甚至被美國媒體稱為 “印度生產的最暢銷的出口產品”。

印度學者統計, 加上其他的職業移民以及簽證入境,印度每年流入美國的人才總數近20多萬,流向美國的印度人大部分是理工科人才,他們最嚮往的行業是計算機。

印度人類發展研究所經濟學者薩爾提·阿查利亞感嘆道:“我們國家培養的最好的人才不留在國內,他們都出國。”

大量的人才流失,讓許多印度人痛心疾首。莫迪政府也曾承諾創造一個吸引人才和扭轉人才流失的有利環境,但人才外流現象不見好轉。印度人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阻止這場前仆後繼的移民大潮。

因為印度根本沒有好的工作機會提供給他們。

數據顯示,印度的GDP年增速高達8%以上,但就業增長不到1%。2021年12月,印度的失業率甚至有所上升,從11月份的7%升至12月的7.91%。 大學畢業生失業尤其嚴重,失業率為19.3%,是全國平均失業率的2倍多。

以最熱門的計算機行業為例,儘管印度程序員舉世聞名,但在印度能給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和待遇十分有限。在美國硅谷,一名大廠程序員年薪可以達到1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2萬元),但在印度本土,做一個外包公司的碼農,年薪也就是15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13萬元),儘管這個收入印度算很不錯,但和美國碼農比,差距太大。

印度小鎮做題家,終點在硅谷,“我在亞馬遜工作,我爹驕傲地哭了”

硅谷大廠對印度程序員來説,有錢有同伴 圖源:unsplash

印度總理莫迪訪美期間,曾去過硅谷,號召那裏的印度人回去發展。“我相信 21 世紀一定是印度的世紀!……我對印度如此有信心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如此年輕的國家,我們 65% 的人口都在 35 歲以下。一個有着 8 億年輕人的國家有什麼奇蹟不能創造。”莫迪在演講中激情澎湃。

但對於千千萬萬的印度小鎮做題家來説,口號不夠,還要機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6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小鎮做題家,終點在硅谷,“我在亞馬遜工作,我爹驕傲地哭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