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在3600點上下來回拉扯了多個回合。在這個高位震盪的過程中,很多入場時機較差的投資者也是感嘆“好不容易回的本,又快虧回去了”,有人忙着贖回有人忙着追漲殺跌…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投資回撤,長期取得良好的收益呢?
相信大家都看過了今年高考的上海作文題, “有人説,經過時間的沉澱,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一時間各大社交網站討論熱烈,股民圈中關於“價值投資”的話題刷屏。
經過時間的沉澱,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所認識。這不説的就是基金嗎?那麼,如何才能抗住短期市場的震盪,收穫長期投資的價值呢?
一、理性應對回撤
1、不要高估自己對回撤的承受能力
在做基金投資之前,首先要問問自己:投資過程中能接受多大的投資回撤?經驗不太豐富的投資者容易想當然,給出比實際能承受回撤更大的數值。而一旦真的出現極端情況,很容易陷入痛苦之中。絕大多數人最好把可接受的最大回撤定在20%以內,激進的最好也不要超過25%。
一些投資者對熊市抱以樂觀態度,覺得熊市是進行逆向投資的好機會。但我們也需要知道,熊市不可能精準抄底。伴隨着逆向投資追加的資金數額增加,後續下跌中同樣的跌幅會帶來更多賬面上的損失。這種損失會增加投資者的挫敗感,給情緒控制以及後續執行帶來困難。
此外,還要考慮未來可投資現金流的變化。對於存量資金較少,而未來增量資金較多的投資者來説,短期可接受的最大投資回撤可以稍大一些。
2、根據市場變化動態評估基金的最大回撤
在評估基金最大回撤指標時,要考慮歷史極端情況,也要做一些前瞻性判斷。因為在不同估值狀態下,A股市場預期的最大回撤不一樣。比如一些老基金經歷過2007與2015年的牛熊轉換,歷史最大回撤可能在50%左右。但當前的上證指數點位不是五千點更不是六千點,當前預期的最大回撤幅度應該比歷史最大值要小許多。
如果你不是在市場很熱鬧的時候才開始投資基金的,那麼對最大回撤的評估也要小一些。
另外,參考的標的也不要僅盯着上證指數。上證指數雖然是影響力最大的指數,但其漲跌並不能直接地反映基金的情況。如果對指數估值有所瞭解,結合滬深300、中證500等指數的市盈率變化、指數點位變化,我們也可以動態調整當前市場的預期最大回撤評估。
總之,長期投資的過程中,經歷顛簸在所難免,優秀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差別就在於,能在經歷不可避免的回撤後不斷創出歷史新高。而我們瞭解歷史回撤的意義就在於,第一,在投資前正確評估自己能否承受相應的風險,第二,在風險真正來臨時,能堅定的持有,而不是追漲殺跌。
二、合理控制倉位,不滿倉也不空倉
基金投資要做到長期投資,最忌諱的就是滿倉和空倉,投資路上,我們沒法控制市場走向、控制股票價格,但我們可以控制倉位,買多少或者賣多少,倉位控制是我們抵禦市場風險的手段之一。
對於倉位的判斷與個人自身情況而定,可以試着問自己兩個問題。
1、對現在的基金倉位會不會感到不舒服?
這是一個相對體感的判斷方式,也是間接測試你的風險可承受範圍。 假設投資者投入基金的倉位是50%,當基金下跌10%時,你是否能夠承受,但是如果市場繼續下跌,下跌20%的時候,你是否還能接受。如果此時已經茶飯不思了,那可能當前50%的倉位與你而言過高了點。
2、用來買基金的錢打算長期持有還是短期?
長期持有的話倉位可以適當高一些,如果短期的話,可能受市場波動影響基金淨值起伏大可能性比較高,倉位不建議過高。
站在長期投資角度,如果我們持有某隻優秀基金、追隨的是位優秀基金經理,在底倉基礎上,當市場發生較大回調時,可以考慮適當逢低加倉,逐步提升倉位,但並不是為了去抄底,博反彈,賺一波就走。
當我們開始買基金時,很多時候是對於高收益的嚮往,可能自動忽視背後的風險。倉位管理更像是事前準備工作,每個人風險偏好不一,倉位管理可以很靈活,在基金投資中做好倉位管理,紀律投資,至少當我們應對市場大起大落時不慌,投資判斷、操作更加理性從容。
三、設定投資計劃,對於好的基金堅定持有
關於長期投資,很多基民會有這樣的抱怨“都説基金要長期投資,但我持有幾年了,現在還虧損”,“真後悔做長線,如果當初做短線賣出,早就賺錢了”。的確有很多人的長線投資並不理想,於是開始懷疑長期投資這種理念。
但長期投資並不是簡簡單單長期持有就可以的,長期持有隻是一個投資結果。對一隻基金,經常進行階段性評估,如果基金足夠好,每次的評估結果就是“繼續持有”。長此以往,投資期限不斷拉長,最終體現為我們説的長期投資。
那麼如何在持有的過程中評估基金是否值得“繼續持有”呢?
1、關注基金經理的變化。畢竟基金經理人可以説是基金的核心,如果基金經理人改變了,基金的風格也可能發生變化,這時候就要引起重視了。
2、關注更好的同類替代品。相同類型的產品,如果有更優的選擇,何樂而不為?類似的投資風格,如果另一位基金經理選股能力更強,可以考慮替換。
3、自身的風險偏好的變化。有時候,基金本身沒什麼變化,但投資者個人情況出現改變,這時就需要調整投資期限。比如投資者年收入提高了,風險承受能力提升了;又或者,投資者退休了,風險承受能力降低了,都需要考慮是不是要終止持有。
那麼有投資者會問,長期究竟是多長?雖然基金在市場牛熊轉換中盈利較高,但是某一年遇到寬幅調整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只有通過持有足夠長的週期,才能成功穿越牛熊。一般而言,這個週期的時間至少要三年以上。(三年,也是第三方機構給基金公開評級、頒獎的時間週期)另外,基金定投是一個長期的資產配置計劃,一般都是建議至少投資2-3年以上,
所以,作為普通投資者,持有基金時間的長短要多角度地分析,因地適宜,而不是盲從。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曾經問一代股神巴菲特:“既然賺錢真像你説的那麼簡單,長期價值投資永遠排在第一位,那麼請問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賺不到錢?”巴菲特回答:“因為人們不願意慢慢賺錢。”
巴菲特的這句話雖然樸實,卻點出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投資哲理,那就是“理解時間的價值”。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也在《價值》這本書裏説到:“價值投資的一招一式都在於如何理解時間。”好的投資,就是要“做時間的朋友”,時間創造的價值,不但能讓你積累財富,還能讓你在實現價值的過程裏獲取內心的寧靜。
總之,權益基金與股市相關度大,波動在所難免。但長期來看,穿越牛熊之後,主動權益基金整體業績較佳,適合市場風險偏好較高的長期投資者。同時,選擇基金最重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品種,這樣才能將基金長期投資進行到底,收穫時間玫瑰。
(文章整理自中歐基金、南方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工銀瑞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