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0月14日,年內A股共有375家公司首發上市,同比增長26.69%;IPO募資合計3786.79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數量合計273家,佔同期新股數量的72.8%;IPO募資金額合計2035.86億元,佔比為53.76%。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市場人士認為,今年以來,IPO在保持平穩發行的基礎上,各板塊過會率均有所下降,預計四季度仍將以穩為主。
四行業新股數量較多
從行業來看,今年以來,機械設備、電子、化工和醫藥生物行業的新增上市公司數量較多,分別有63家、38家、38家和37家。
對此,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汪惠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註冊制下A股IPO審核效率提高,科創板和創業板IPO數量佔比約73%。機械設備、電子、化工和醫藥生物等行業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另一方面,上述四個行業的景氣度處於上行通道,相關企業的基本面整體表現較好。
“當前,投資者和市場都對高科技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給予較高關注,製造強國戰略越來越得到重視,電子科技類企業則肩負着打破技術壁壘的重任。這些企業上市融資相對更為順暢。”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外,據記者梳理,截至10月14日,已通過發審會會議或註冊生效但未上市的公司還有65家,其中,2家今日(10月15日)上市,27家處於發行中,未確定上市日期,其餘尚未啓動發行。
陳靂認為,預計四季度IPO發行首先還是以穩為主,兼顧一級和二級市場的平衡性。從結構上看,仍然會以科創型企業為主,其中,北京證券交易所將更加突出專精特新方向,併成為四季度IPO的亮點。
IPO過會率較去年下降
今年以來,監管嚴把IPO入口關,出台多項新規,致力於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如1月29日,證監會發布《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規範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行為,強化首發企業信息披露監管;7月9日,證監會發布《關於註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督促證券公司投行業務歸位盡責,更好發揮中介機構“看門人”作用;9月30日,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監管規定》,進一步規範輔導相關工作,並壓實中介機構責任。
另外,證監會網站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14日,證監會集中公示了50條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其中,行政監管類39條,自律監管類11條。
“嚴把IPO入口關,有利於推動新股發行在科學合理的路徑上保持增長,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構建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羣體。”汪惠青表示,具體來看,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從三方面入手,嚴把IPO入口關:一是嚴格審核,對不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堅決否決,杜絕企業“帶病闖關”的僥倖心理;二是加強首發現場檢查,針對資金流水、生產、銷售、倉儲記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等文件資料開展嚴格詢問;三是加大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對信息披露違規的發行人、中介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採取監管和處罰措施。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A股IPO過會率有所下降。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梳理,今年以來截至10月14日,發審委會議審核71家企業IPO,59家通過,過會率83.1%,去年同期過會率為94.19%。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委會議分別審議118家和176家企業IPO申請,分別有105家和169家通過,過會率分別為88.98%和96%,去年同期分別為94.7%和97.89%。
與此同時,IPO主動撤單家數也創下新高。記者據證監會和滬深交易所網站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0月14日,有184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滬深主板、科創板和創業板分別有24家、68家、92家。其中,科創板和創業板分別有6家、5家公司為終止註冊。
“今年以來,監管層將新股發行的監管重點放在‘信息是否真實、準確’‘是否存在可持續性’等方面,並且開啓了多輪現場檢查,對部分抱有僥倖心理、企圖‘矇混過關’的企業產生了威懾作用。此外,監管進一步強調科創板的科創屬性,部分不具有突出科創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企業,亦選擇主動撤單,重新審視自身定位。”談及今年IPO主動撤單公司數量大增,汪惠青如是表示。
陳靂稱,在大力扶持優秀企業上市的同時,監管在審核中始終強調企業信披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此外,一些重大案件的處理,也震懾了心存僥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