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須努力實現更綠色經濟增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紐約8月12日訊 記者高偉東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指出,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歐洲也面臨着長期危機。只要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存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政策就會持續。同時,供應鏈持續中斷使本已困難的局面更不可控。歐洲各國必須努力實現一種新的、更綠色的經濟增長。

  此前,IMF發佈預測指出,歐盟實際GDP將在2020年萎縮9.3%,在2021年增長5.7%,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水平。如果研製出新冠肺炎疫苗或找到有效治療方案,恢復速度可能更快,但如果出現新疫情,情況則相反。

  一些歐洲國家將比其他國家面臨更艱難的復甦之路。勞動力市場僵化根深蒂固,使一些企業陷入危機、壓制其增長潛力。在幾個歐元區大國中,增長緩慢、高額公共債務與有限的財政空間並存,限制了緩解衝擊的能力。由於各國存在差異,可能會導致整個歐洲的復甦進程出現高度不平衡局面。

  歐洲高負債國家所受影響將首當其衝。幾十年來,這些國家公共債務負擔逐漸增加。無論是體制僵化,還是政治意願不足,逐步增加的債務模式都使其解決結構性缺陷的能力薄弱,導致高失業率和人口外移。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過程中,年輕人不得不承擔很多成本,使得本來就很困難的人口狀況變得更復雜。

  IMF指出,歐洲國家財政政策需要重新定位以應對長期危機。在疫情大流行開始時,實施封鎖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方案。為了拯救經濟,各國大幅放鬆財政政策。未來幾個月,財政支持仍然十分重要。

  歐洲國家政策制定者還必須認識到,此次危機後的經濟形勢可能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截然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提醒人們,必須制止環境退化,向環境衞生領域投資。要考慮到這一大流行病可能持續數年,未來還可能發生其他疾病大流行,歐洲各國必須努力實現一種新的、更綠色的經濟增長,即便長期實施社交隔離政策,經濟也可以有效運轉。這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但從現在起就應展開變革,不能僅滿足於回到疫情以前的狀態。

  在疫情嚴重階段及疫情後,貨幣政策將需要保持強有力的適應性。隨着危機造成的需求短缺進一步削弱通貨膨脹前景,各國央行必須繼續提供大量刺激措施,並確保金融市場流動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7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須努力實現更綠色經濟增長 - 楠木軒